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數據維基
-> 王景

王景[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ctext:130862

See also: 王景 (ctext:96353) 王景 (ctext:83101) 王景 (ctext:5724808) 王景 (ctext:804956)

關係對象文獻依據
typeperson
name王景
authority-wikidataQ10414966
link-wikipedia_zh王景_(東漢)
王景,字仲通,原籍琅琊郡不其縣(今屬青島市),出生于樂浪郡謅邯(今朝鮮平壤西北),東漢水利家,

父親是樂浪郡三老王閎。東漢初年,樂浪郡人王調殺死樂浪郡太守劉憲,自稱大將軍、樂浪太守。據郡不服東漢朝廷。建武六年(30年)秋,漢光武帝命王遵征伐樂浪郡。王閎與郡決曹史楊邑等殺死王調,迎接王遵。

王景曾任廬江太守。漢明帝時,黃河決口,在汴渠一帶泛濫了六十多年,兗(今山東金鄉東北)豫(今安徽亳州)多被水患。永平十二年(69年)春,漢明帝召見王景,派他治理黃河、汴渠。臨行前,明帝贈送他《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

永平十二年夏四月,王景與助手王吳率數十萬民工治理黃河,他排除任水自流的思想,反對恢復禹河故道,與王吳相度地勢,開鑿山阜,「修渠築堤,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千餘里」,改善了汴口水門工程,使「河汴分流」。永平十三年夏四月,所有工程完成,收到防洪、航運和穩定河道的巨大效益,「雖簡省役費,然猶以百億計」。永平十五年(72年),王景隨明帝東巡,行至無鹽(今山東東平東南),明帝嘉獎他的治河功績,拜為河堤謁者。

王景治河的歷史貢獻,長期以來得到很高的評價,有王景治河千年無患之說。從史料記載看,王景築堤後的黃河經歷800多年沒有發生大改道,決溢也為數不多,確是位置比較理想的一條河道。

顯示更多...: 參考書目  

以上介紹摘自維基百科;若有錯漏,敬請在維基百科上修改來源條目

文獻資料引用次數
兩漢三國學案2
御定淵鑑類函4
山東通志2
大清一統志2
江南通志2
御定駢字類編2
史傳三編2
通志2
後漢書2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2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2
冊府元龜2
行水金鑑2
URI: https://data.ctext.org/entity/130862 [RDF]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