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數據維基
-> 宋文鑒

宋文鑒[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ctext:194444

關係對象文獻依據
typework
name宋文鑒
authority-wikidataQ10191914
link-wikipedia_zh宋文鑑
ctext-workctp:work:wb330244
creatorperson:呂祖謙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187 集部·總集類二》:宋呂祖謙編。
indexed-inwork: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187 集部·總集類二》:《宋文鑒》一百五十卷{{內府藏本}}
    juan-size 150
    stated-category 總集
indexed-inwork: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卷十九》:《宋文鑒》一百五十卷
    juan-size 150
    stated-category 總集
宋文鑑》,原名《皇朝文鑑》,呂祖謙奉詔編輯,介紹北宋詩文總集,共150卷。

淳熙四年,呂祖謙奉宋孝宗之命編輯《宋文鑑》,「窮日翻閱,它事皆廢」,並與朱熹、葉適等人反覆商討。周密就說:「呂氏《文鑑》,去取多朱(熹)意。」《宋文鑑》共150卷,分〈賦〉、〈律賦〉、〈四言古詩〉、〈樂府歌行附雜言〉、〈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雜體〉、〈騷〉、〈詔〉、〈敕〉、〈赦文〉、〈冊〉、〈御扎〉、〈批答〉、〈制〉、〈誥〉、〈奏疏〉、〈表〉、〈牋〉、〈濂〉、〈銘〉、〈頌〉、〈賛〉、〈碑文〉、〈記〉、〈序〉、〈論〉、〈義〉、〈策〉、〈議〉、〈說〉、〈戒〉、〈制策〉、〈說書〉、〈經義〉、〈書〉、〈啟〉、〈策問〉、〈雜著〉、〈對問〉、〈移文〉、〈連珠〉、〈琴操〉、〈上梁文〉、〈書判〉、〈題跋〉、〈樂語〉、〈哀辭〉、〈祭文〉、〈謚議〉、〈行狀〉、〈墓誌〉、〈墓表〉、〈神道碑〉、〈傳〉、〈露布〉等六十一類,收錄了北宋二百餘人,共二千五百餘篇詩文,其中收詩約1020篇,收文約1400篇。卷首有周必大序稱:「文之盛衰主乎氣,辭之工拙存乎理。」又說,「天啟藝祖,生知文武,取五代破碎之天下而混一之,崇雅黜浮,汲汲乎以垂世立教為事,列聖相承,治出于一。」題跋之語首見於《宋文鑑》,後世沿用之。

本書搜羅廣博,其人「不為清議所予,而其文自亦有可觀」,亦「不以人廢言」。《宋文鑑》選詩十七卷(自卷十二至卷二十九),首次對詩體細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雜體等。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記朱熹之語:「其所載奏議,亦系一時政治大節」。書中收各類「序」文多達八卷,自卷八十五至卷九十二都收序文,保留大量佚書序文,如李淑《邯鄲圖書十志》、《鳧繹先生詩集》、《孫莘老易傳》、王回《故跡遺文》等書多已不可見,而其序文仍存。有些無文集傳世的文士作品,如錢惟演《春雪賦》、王回《事君賦》、崔伯易《感山賦》、梁周翰的《五鳳樓》、周邦彥的《汴都賦》等,賴此書得以流傳。朱熹贊其「此編所選,篇篇有意,非《文選》《唐文粹》之比」,葉適贊其「自古類書未有善于此者」。《南宋文範》是《宋文鑑》續作。《元文類》、《明文衡》選文範圍皆因循《宋文鑑》。今存最早刻本為宋嘉泰四年新安郡齋刻本,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顯示更多...: 注釋   參考書目  

以上介紹摘自維基百科;若有錯漏,敬請在維基百科上修改來源條目

文獻資料引用次數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9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2
URI: https://data.ctext.org/entity/194444 [RDF]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