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數據維基
-> 馬會伯

馬會伯[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ctext:681874

關係對象文獻依據
typeperson
name馬會伯
authority-cbdb59317
authority-sinica2609
authority-wikidataQ45683304
authority-wikidataQ15917713
link-wikipedia_zh马会伯
held-officeoffice:貴州提督
    from-date 雍正乙巳年三月丁未
1725/4/21
清史稿·本紀九 世宗本紀》:三月丁未,以馬會伯為貴州提督。
held-officeoffice:兵部尚書
    from-date 雍正己酉年十一月甲戌
1729/12/23
清史稿·本紀九 世宗本紀》:以馬會伯為兵部尚書,仍留軍前。
馬會伯(? - 1736年),字樂聞,寧夏人(寧夏府,今銀川),清朝將領。康熙三十九年武狀元。雍正七年十一月升任兵部尚書,次年因貽誤之罪被革職。

馬家是寧夏府(今銀川)武將世家,馬會伯的曾祖父馬世龍是明朝崇禎年間武將,為崇禎年間明朝兵部尚書孫承宗的得力助手,曾任山海關總兵和九邊之一的寧夏總兵,多次和後金以及蒙古軍隊交戰,賜尚方寶劍,累升太子少保銜,死後追贈太子太傅。馬會伯的兄弟也都從軍行務,康熙、雍正兩朝,馬家四兄弟一門三進士、四總兵。他的胞兄馬際伯參與了平定吳三桂、征討噶爾丹的大小戰役,後升任四川總督;胞弟馬見伯,是康熙三十年武進士,因軍功升山西太原總兵、陝西固原提督,以儒將聞名,深得康熙賞識,康熙五十九年,隨貝勒延信率兵定西藏,多次獻計破敵,在班師途中死于四川打箭爐;胞弟馬覿伯是康熙四十二年武進士,授予御前三等侍衛,累升至大同總兵。

康熙三十九年十月,馬會伯于武舉鄉試高中,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一甲一名武進士,為當年武狀元,授頭等侍衛(御前一等侍衛,正三品)。康熙四十五年,授直隸昌平參將。康熙五十年(1711年)調湖南衡州協副將;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調任雲南督標中軍中營副將。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升為雲南永北鎮總兵,統管一鎮軍務。

康熙五十六年(1717),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侵入西藏,殺害拉藏汗,推翻了和碩特貴族在西藏的統治,占踞西藏,並對清政府構成了威脅。康熙五十七年(1719年),清廷決定進軍西藏,驅逐準噶爾部,史稱驅準保藏,雙方進行了長達兩年的戰爭。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隨將軍法喇、噶爾弼率綠營兵從四川打箭爐方向進軍西藏,同年八月,隨軍入駐拉薩,準噶爾部敗走,因軍功升至左都督。雍正元年(1723年),入朝,雍正帝說他「有儒將風」,並賜貂冠、孔雀翎。雍正三年,升任正二品貴州提督,平定苗族叛亂。雍正四年(1726年),初調甘肅,途中改授四川巡撫,確認按察使程如絲勾結商賈、中飽私囊的罪名,並主持四川「清丈」土地事務。後又任湖北巡撫。雍正七年,官至兵部尚書,仍督兵需,並領肅州總兵,雍正八年被革職,但仍保留正二品總兵職位。乾隆元年(1736年),卒。《清史稿》有傳。

馬會伯有從兄弟馬際伯、馬見伯、馬覿伯。

顯示更多...: 註釋   延伸閱讀   參考書目  

以上介紹摘自維基百科;若有錯漏,敬請在維基百科上修改來源條目

文獻資料引用次數
清史稿11
URI: https://data.ctext.org/entity/681874 [RDF]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