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數據維基
-> 吳敏

吳敏[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ctext:691143

See also: 吳敏 (ctext:842484) 吳敏 (ctext:4973991)

關係對象文獻依據
typeperson
name吳敏
name-style元中宋史·列傳第一百一十一》:吳敏,字元中,真州人。
associated-placeplace:真州宋史·列傳第一百一十一》:吳敏,字元中,真州人。
authority-cbdb8163
authority-wikidataQ45366658
authority-wikidataQ17498642
link-wikipedia_zh吳敏_(宋朝)
held-officeoffice:知樞密院
    from-date 靖康元年正月己巳
1126/1/27
宋史·本紀第二十三 {{欽宗}}》:以門下侍郎吳敏知樞密院事,
held-officeoffice:知揚州
    from-date 靖康元年八月己未
1126/9/14
宋史·本紀第二十三 {{欽宗}}》:少宰吳敏罷知揚州。
held-officeoffice:崇信軍節度副使
    from-date 靖康元年九月辛未
1126/9/26
宋史·本紀第二十三 {{欽宗}}》:辛未,貶吳敏為崇信軍節度副使
吳敏,字元中宋朝真州(今江蘇省儀征市)人,靖康之變前官至宰相(少宰),曾經推薦李綱

大觀二年(1108年),闢雍私試,吳敏中為首選。蔡京喜歡他的文章,想把女兒嫁給他,吳敏推辭。吳敏被擢升浙東學事司幹官,為秘書省校書郎,蔡京推薦他充任館職。中書侍郎劉正夫以吳敏未嘗過省,不同意,蔡京請宋徽宗御筆特召上殿,官除右司郎官。御筆自此始,違抗者以大不恭論,于是權幸爭請御筆,門下省繳駁之任荒廢。吳敏升中書舍人、同修國史,改給事中。吳敏為蔡京所引,鄭居中秉政,吳敏數言其失,鄭居中討厭他。吳敏因駁盜當死者犯罪,罷為右文殿修撰、提舉南京鴻慶宮。之後,再為給事中、權直學士院兼侍講。

宣和七年(1125年),宋徽宗將內禪,蔡攸探知上意,引進吳敏入對。宰相執政皆在,吳敏奏事:「人渝盟,舉兵犯順,陛下何以待?」宋徽宗尷尬地說:「奈何!」當時宋徽宗東遷之計已定,命戶部尚書李棁先出守金陵。吳敏離開御前,到都堂說:「朝廷便為棄京師計,何理也?此命果行,須死不奉詔。」宰執都贊同他的言論,李棁遂沒有成行。皇太子趙桓除開封尹,宋徽宗去意益決,吳敏奏對推薦李綱。李綱曾經對吳敏說徽宗宜傳位,如天寶故事,所以吳敏推薦他,希望徽宗對于傳位的事情或有所問。第二日,宰相奏事,徽宗獨留李邦彥,提及吳敏的奏對。命除吳敏門下侍郎,輔太子。吳敏驚駭:「臣既畫計,當從陛下巡幸。陛下且傳位,而臣受不次之擢,臣曷敢?」徽宗說:「不意卿乃爾敢言。」于是命吳敏起草傳位詔。

太子即位為宋欽宗,宋徽宗為上皇出居龍德宮,吳敏與蔡攸同為龍德宮副使,遷知樞密院事,拜少宰。靖康元年(1126年),吳敏主和議,與太宰徐處仁議不合,徐處仁擲筆打中吳敏的臉,吳敏的鼻尖被染黑。唐恪耿南仲、聶山欲排除二人取而代之,讓言官御史中丞李回彈劾他們,徐處仁與吳敏一起罷相,徐處仁以觀文殿大學士為中太一宮使,吳敏為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不久,言官說他依附于蔡京父子,吳敏于是出知揚州,再貶崇信軍節度副使,涪州安置。建炎初年,移柳州。宋高宗范宗尹的舉薦,起吳敏知潭州,吳敏辭免,于是提舉洞霄宮。紹興元年(1131年),複觀文殿大學士,為廣西、湖南宣撫使,在任上去世。

以上介紹摘自維基百科;若有錯漏,敬請在維基百科上修改來源條目

文獻資料引用次數
靖康傳信錄14
萬姓統譜2
大清一統志2
山堂肆考2
文獻通考4
直齋書錄解題4
廣西通志2
宋史13
URI: https://data.ctext.org/entity/691143 [RDF]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