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數據維基
-> 商鞅

商鞅[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ctext:799240

關係對象文獻依據
typeperson
name商鞅
born-390
died-338
authority-viaf155549407
authority-wikidataQ351345
link-wikipedia_zh商鞅
link-wikipedia_enShang_Yang
商鞅(前390年 - 前338年),中國歷史上戰國時代政治家、統帥,法家法派代表人物。衞國國君的後裔,姬姓,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于商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早年學習法家、兵家、雜家思想,後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秦國國內頒布求賢令後由魏入秦,通過變法改革將秦國改造成富裕強大之國,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的戶籍、法律、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軍收複了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部分失地。但商鞅在變法改革過程中制定了嚴酷的刑法打擊舊貴族,招致極大的怨恨,商鞅本人也遭到舊貴族勢力的報複,最終身亡。

商鞅及其變法對法家學派有著深遠的影響,法家學派後人將商鞅的言行與思想及其後學著作匯編成《商君書》。司馬遷著《史記》時,為商鞅單獨立《商君列傳》。此外,現代學者馬非百著《秦集史》、王蘧常著《秦史》時,都將商鞅和其門客尸佼合立於《公孫鞅傳》。

顯示更多...: 生平   早年   投奔秦國   變法之爭   墾草令   第一次變法   第二次變法   河西之戰   安邑、固陽之戰   逢澤會盟   西鄙之戰   趙良的警告   作法自斃   著作   思想   共同思想   獨立思想   影響   評價   正面評價   革法明教   盡公不為私   軍事才能   負面評價   人性刻薄   加劇貧富懸殊   濫用酷刑   弱民至上   貶斥儒家學說   紀念   商鞅廣場   文學形象   影視形象   相關條目   參考書籍   注釋  

以上介紹摘自維基百科;若有錯漏,敬請在維基百科上修改來源條目
Shang Yang (商鞅; c. 390 – 338 BC), also known as Wei Yang (衞鞅) and originally surnamed Gongsun, was a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 politician and a prominent legalist scholar. Born in the Zhou vassal state of Wei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he was a statesman, chancellor and reformer serving the State of Qin, where his policies laid the administrativ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oundations that strengthened the Qin state and would eventually enable Qin to conquer the other six rival states, unifying China into a centralized rule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under the Qin dynasty. Scholars consider it likely that both he and his followers contributed to the Book of Lord Shang, a foundational philosophical work for the school of Chinese legalism.

顯示更多...: Biography   Reforms   Domestic policies   Yangs death   Assessments   In fiction and popular culture  

以上介紹摘自維基百科;若有錯漏,敬請在維基百科上修改來源條目

主題關係role-status
商子creator舊題

文獻資料引用次數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3
文獻通考5
史記2
URI: https://data.ctext.org/entity/799240 [RDF]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