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數據維基
-> 武王

武王[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ctext:815316

See also: 武王 (ctext:514671) 武王 (ctext:399914) 武王 (ctext:34131)

關係對象文獻依據
typeperson
name武王default
name무왕
name武康王
name武廣王
name虎王
ruleddynasty:百濟
    from-date 武王元年六月戊午
600/7/16
    to-date 武王四十二年三月庚寅
641/5/14
authority-wikidataQ498007
link-wikipedia_zh百濟武王
link-wikipedia_enMu_of_Baekje
武王 (? - 641年,600年—641年在位),又稱虎王武康王武廣王。姓扶餘,諱(又作武康、獻丙),乳名薯童。是百濟第三十代王。

《三國史記》記載,武王為法王之子,法王死後即位。《三國遺事》則記載,武王為寡母與京師南池之池龍交通而生。

武王在位期間事蹟包括:於634年完成建於今益山市地區的彌勒寺 (又云王興寺)。602年至627年間多次遣僧侶觀勒攜佛經及天文地理曆書方術等典籍至日本貢獻。此外,據說武王亦曾在630年時重修首都泗沘王宮。

根據近代考古發現,武王在位期間可能將國都由泗泚城遷移至今之益山市。

武王最初與新羅高句麗多興戰事,而後與高句麗議和,轉而常與新羅征戰,阻止新羅擴張,掠奪多座新羅城池。武王的外交政策,早期主要周旋於高句麗和中國隋朝之間,藉兩方相互征戰來謀求百濟的利益。在隋朝覆亡後,努力與新建立的唐朝保持親善關係,唐高祖曾冊封武王為帶方郡王百濟王。然而唐朝與新羅反較親密。內政方面,則強化王權,大舉興建許多大型建築設施,例如宮殿、寺廟、城牆及軍事設施。一般認為,武王執政後半期大興土木以及與新羅長年征戰等舉措,是造成百濟國力衰退,在武王死後二十年即為新羅所覆滅的原因之一。

武王於641年逝世,唐太宗追贈光祿大夫。

以上介紹摘自維基百科;若有錯漏,敬請在維基百科上修改來源條目

King Mu of Baekje (580–641) (r. 600–641) was the 30th king of Baekje, one of the Three Kingdoms of Korea. He was the 4th son of King Wideok.

顯示更多...: Background   Reign   Seodong-yo   Family   In popular culture  

以上介紹摘自維基百科;若有錯漏,敬請在維基百科上修改來源條目

Display ruler in date view


文獻資料引用次數
三國史記4
URI: https://data.ctext.org/entity/815316 [RDF]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