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數據維基
-> 孫固

孫固[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ctext:818899

關係對象文獻依據
typeperson
name孫固
name-style和父宋史·列傳第一百》:孫固,字和父,鄭州管城人。
associated-placeplace:管城縣宋史·列傳第一百》:孫固,字和父,鄭州管城人。
died-date元祐五年四月丙午
1090/5/13
宋史·本紀第十七 {{哲宗一}}》:丙午,孫固薨。
authority-cbdb1532
authority-wikidataQ45358766
link-wikipedia_zh孙固
held-officeoffice:同知樞密院事
    from-date 元豐元年閏一月壬辰
1078/3/3
宋史·本紀第十五 {{神宗二}}》:壬辰,樞密直學士孫固同知樞密院事。
held-officeoffice:樞密副使
    from-date 元豐三年九月癸未
1080/10/9
宋史·本紀第十六 {{神宗三}}》:癸未,薛向、孫固並為樞密副使。
held-officeoffice:知樞密院
    from-date 元豐四年正月辛亥
1081/3/6
宋史·本紀第十六 {{神宗三}}》:孫固知樞密院,
held-officeoffice:門下侍郎
    from-date 元祐三年四月壬午
1088/4/29
宋史·本紀第十七 {{哲宗一}}》:壬午,以觀文殿學士孫固為門下侍郎,
held-officeoffice:知樞密院
    from-date 元祐四年十一月癸未
1089/12/21
宋史·本紀第十七 {{哲宗一}}》:癸未,以孫固知樞密院事,
孫固(1016年 - 1090年),字和父,鄭州管城縣(今河南鄭州市)人,中國北宋大臣,宋哲宗時門下侍郎。

孫固幼年有志,九歲讀《論語》,吾能行此。舉進士,調任磁州司戶參軍,轉任霍縣令。入朝為秘書丞,為審刑詳議官。受到宰相韓琦器重,讓他擔任編修中書諸房文字。宋英宗治平年間,趙頊為潁王,侍趙頊于藩邸,以其為侍講。趙頊為皇太子,孫固又為侍讀。趙頊即位為宋神宗,孫固歷任工部郎中、天章閣侍制、知通進銀台司。神宗經略西夏,孫固反對西夏用兵的政策,于是出知澶州。後來入知審刑院,再領銀台、封駁兼侍讀,判少府監。之前對神宗言王安石不可為相,王安石變法,孫固與他議事多不合,極言青苗法于民不便。加龍圖閣直學士、知真定府。熙寧末年,孫固以樞密直學士知開封府。元豐初年,官至同知樞密院事。對越南用兵,建順州,孫固請棄地,內徙二萬戶。宋神宗想要討伐西夏,派宦官李憲為帥,他上書反對。孫固以太中大夫、樞密副使,進為知院事。因病去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河陽。宋哲宗即位,以正議大夫知河南府,轉任知鄭州。元祐二年(1087年),召為侍讀,提舉中太一宮。元祐三年(1088年),拜門下侍郎,再知樞密院事,官至右光祿大夫。元祐五年(1090年),孫固去世,贈開府儀同三司,謚號溫靖。元符二年(1099年),因為元祐黨籍奪官。宋徽宗政和年間,出黨人籍,歸還所奪。

以上介紹摘自維基百科;若有錯漏,敬請在維基百科上修改來源條目

文獻資料引用次數
河南通志2
續資治通鑑2
御定淵鑑類函2
萬姓統譜2
宋元學案2
大清一統志2
續資治通鑑長編19
山堂肆考2
東都事略2
文獻通考1
古今紀要3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2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2
宋史13
URI: https://data.ctext.org/entity/818899 [RDF]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