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U+408E

部首:+ 19筆 = 共24筆.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 頁402第43 頁403第30 康熙字典: 頁823第31 漢語大字典: 卷4頁2769第10
表面結構:左:,右:
國語發音:zuǎn ㄗㄨㄢˇ
粵語發音:zyun2
宋本廣韻:廣韻·上聲··》䂎:鋋也。又子筭切。
廣韻·去聲··》䂎:鋋也。子筭切,二。
廣韻·去聲··》䂎:鋋也,本音鑚俗爲槍𥎞字。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矛部·十九》䂎:《廣韻》作管切《集韻》《韻會》《正韻》祖管切,𠀤音纂。《博雅》䂎謂之鋋。《北史·王思政傳》東魏來攻潁川,思政作火䂎,火箭,焚其攻具。《隋書·煬帝紀》五年,民閒䂎刃之類,皆禁絕之。《元史·儀仗志》䂎制如戟,鋒刃兩旁微起,下有鐏銳。又《廣韻》子算切《集韻》祖算切,𠀤纂去聲。義同。又《廣韻》七亂切《集韻》取亂切,𠀤音竄。小矟也。又《集韻》七丸切,竄平聲。遙捉矛也。《集韻》同鑹。《玉篇》亦作𥎥。俗作䂎。《韻會》同鐏,非。
反切:作管 (《廣韻·上聲··》) 子筭 (《廣韻·上聲··》) 子筭 (《廣韻·去聲··》) 七亂 (《廣韻·去聲··》)
英文翻譯:a short spear; a lance with two points, a halberd, to pierce; to stab; to irritate, to catch a spear from away

原典出處

廣韻·》::鋋也。
太平御覽·機略八》:充兵多戈矛矛非,宜隘險。
康熙字典·十九》:又《廣韻》子算切《集韻》祖算切,𠀤音
明史紀事本末》:燕軍預作長,約六七尺,橫貫鐵釘于端,釘末有逆鉤,令勇士直前擲之,直貫其盾,亟不得出,動則牽連。
陝西通志·卷四十四》:蛇。
大清一統志》:御製詠雷峯塔詩》:其西為九曜山,去城五里餘,山西 南為太子灣,以宋莊文景獻二太子園而名丁家山在錢塘縣西,瀕湖水影山光上下相接,又名蕉石鳴琴 。
御定駢字類編》:密兵多騎,與長槊而北薄山,地隘騎迮不得騁,世充多短兵,盾蹙之,密軍郤間明。
隋書》:己丑,制民間鐵叉、搭鉤、刃之類,皆禁絕之。
山西通志·卷一百三》:思政亦作火,因迅風投土山,又射火箭,燒其攻具,仍募勇士縋城出戰,據兩土山,置樓堞以助防守。
欽定續通典·卷六十六》:竿長八尺二寸,下有鐵
明史紀事本末》:燕軍預作長,約六七尺,橫貫鐵釘於端,釘末有逆鉤,令勇士直前擲之,直貫其盾,亟不得出,動則牽連。
舊唐書》:王之侍衛,有兵五千人,能用弩及,以藤為甲,以竹為弓,乘象而戰。
白孔六帖·卷五十二》:府兵其能騎而射者為越騎,其餘為步兵、武騎,排手、步射。
以上的例子來自維基區中的文獻,未必經過仔細校對。若發現錯字,請使用維基自行糾正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