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U+54EE

說文小篆

部首:+ 7筆 = 共10筆.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 頁153第25 頁415第29 康熙字典: 頁190第26 辭海: 卷2頁7610第2 GSR: 第1168.d 漢語大字典: 卷1頁0625第04
表面結構:左:,右:
國語發音:xiāo ㄒㄧㄠ
粵語發音:haau1
說文解字:口部》哮:豕驚聲也。从口孝聲。
宋本廣韻:廣韻·下平聲··》哮:哮闞。
廣韻·去聲··》哮:喚也。又音虓。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口部·》哮:《唐韻》許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虛交切,𠀤音嗃。《說文》豕驚聲。又《玉篇》哮赫,大怒也。《廣韻》哮闞。《風俗通》引《》:闞如哮虎。○按《·大雅》今本作虓。又《集韻》或作酵,詳酉部酵字註。又《集韻》孝狡切,烋上聲。與嗃同,大呼也。又《廣韻》呼敎切《集韻》許敎切,𠀤音孝。《廣韻》喚也。《集韻》呼也。又《集韻》黑角切,音㕰。與豞同,豕聲。
反切:許交 (《廣韻·下平聲··》) 呼敎 (《廣韻·去聲··》)
英文翻譯:cough; pant; roar

原典出處

風俗通義》:《詩》美南仲「闞如虎」。
越絕書》:子胥大怒,目若夜光,聲若虎:「此越未戰而服,天以賜吳,其逆天乎?」
說文解字·口部》::豕驚聲也。
抱朴子·嘉遁》:虎韜牙而握爪,則搏噬之捷不揚。
三國志·袁紹傳》:且如紹此言,進非亮正,退違詭遜,而顯其競爽之旨,以觸闞之鋒,有志功業者,理豈然哉!
藝文類聚·江水》:夕日將昏,天吳駭奔,陽侯漂海,若泛江豚,爾乃雲霧勃起,風流溷淆,排巖拒瀨,觸石興濤,澎湃洗渒,鬱怒咆,迴連波以岳墜,壑后土而川窅,總百川之殊勢,集朝宗乎滄浪,注天波於析木,瀲東極乎扶桑,體含弘而彌泰,道謙尊而逾光,齊山海以比量,冠百谷而稱王,此則水之勢也。
西遊記》:只見小洞門外許多妖魔,都是些狼蟲虎豹之類,丫丫叉叉,掄槍舞劍,在那裡跳鬥咆
三國演義》:嘶喊咆,有騰空入海之狀。
金瓶梅》:後邊名下執事人役跟隨無數,皆駿騎咆,如萬花之燦錦,隨鼓吹而行。
封神演義》:又見飄飄霧,凜凜風,咆餓虎吼山中。
廣韻·》:嘑:嘑。
太平御覽·兵眾》:陸士衡《辨亡論》曰:於時雲興之將,帶州飚起之師,跨邑闞之群,風驅熊羆之眾霧集。
太平廣記·杜子春》:吼拏攫而爭前欲搏噬。
朱子語類》:如一箇人叫跳躑,我這裏只是不做聲,只管退步。
墨子閒詁·尚同上》: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亂者,說文·虍部》云:「虖,虖也。
全唐詩》:青萍委匣休吼,未有恩仇擬報誰。
康熙字典·》:《韓愈·赴江陵詩》颶起最可畏,訇簸陵丘。
儒林外史》:又心裏焦他再來咆震動:「我可不要嚇了下來。」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