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U+5F28

說文小篆

金文

部首:+ 5筆 = 共8筆.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 頁151第13 頁298第9 康熙字典: 頁358第01 辭海: 卷5頁0160第1 GSR: 第1131.s 漢語大字典: 卷2頁0994第06
表面結構:左:,右:
國語發音:chāo ㄔㄠ
粵語發音:ciu1
說文解字:弓部》弨:弓反也。从弓召聲。《》曰:「彤弓弨兮。
宋本廣韻:廣韻·下平聲··》弨:弓弛皃詩云彤弓弨兮。
廣韻·上聲··𪍑》弨:弓反曲。又昌招切。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弓部·》弨:《唐韻》尺招切《集韻》《正韻》蚩招切,𠀤音怊。《說文》弓反也。《揚子·方言》翻起曰弨。《玉篇》弓弛貌。《·小雅》彤弓弨兮。《傳》弨,弛貌。《疏》弨,弓反,謂弛之而體反也。又《正韻》弓名。《韓愈·寄崔二十六詩》大弨掛壁何由彎。又《韻會》之遙切,音招。又《廣韻》尺沼切《集韻》齒紹切,𠀤怊上聲。義𠀤同。《集韻》一作𢐕。
反切:尺招 (《廣韻·下平聲··》) 尺沼 (《廣韻·上聲··𪍑》) 昌招 (《廣韻·上聲··𪍑》)
英文翻譯:bow

原典出處

詩經·彤弓》:彤弓兮、受言藏之。
The red bows unbent, Were received and deposited.
逸周書·朱右曾序》:觀太子晉篇末云師曠歸未及三年告死者至亦似晉史之辭六國以後書始廣播墨翟蘇秦蔡澤呂不韋韓非蒙恬蕭何之倫以及伏生大小戴太史公時時節取此書意其時學者誦習亞于六藝故劉歆班固列之六藝書九家中未嘗以孔子刪定之餘夷之諸子雜家之例姜士昌曰邱明以博物君子臣素王以垂不朽誦法素土者不能舍左氏故諸家訓詁犁然甚具周書辭特深奧流俗畏難好易不復揅覈愚嘗味乎其言覃思久之夫孔注疏略且多訛闕餘姚盧文集諸家校訂間有所釋但恨其未備嗣又得高郵王氏念孫海寧洪氏頤烜之書校定正文及其義訓乃不揣鄙陋集諸家之說仍是刪違申以已意一攷定正文如文酌樹惠不瘱瘱訛為●糴匡企不滿壑企當為●之類一正其訓詁如大匡展盡不伊孔注曰伊惟也。
說文解字·弓部》::弓反也。
廣韻·》::弓弛皃詩云彤弓兮。
太平御覽·》:尺招切,又刺朝切。
墨子閒詁·經上》:盧文云:「『』,古文正,亦作『●』。」
全唐詩》:腦脂遮眼臥壯士,大掛壁無由彎。
康熙字典·》:又《集韻》昌召切,去聲。
莊子集解·內篇》:盧文云:「洴澼,擊絮之聲。」
清稗類鈔·知遇類》:餘姚盧抱經學士文,少傳父業,敦篤翫古,婦翁桑調元甚推器之,以為風韻似其外祖馮景,其湛深乃過之也。
文獻通考》:書多駮辭,宜孔子所不取,抑戰國處士私相綴績,孫守真按:盧文抱經堂本《逸周書》附錄此作「綴緝」。
游宦紀聞》:乾隆己亥十一月三日,東裏盧文坐西軒書。
詩經集傳》:彤弓【音超】兮,受言藏之。
熙朝新語·第十一卷》:盧學士文有張遷碑,拓手甚工。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六》:五石為誰彎,寂寞網絲空挂壁。
秋澗集·卷十》:此身健在閒為娛,大挂壁龍在匣,追逐弋釣須鳬魚,有時逸氣蟠不盡,猶擬去射南山菟。
北江詩話》:次則辨其板片,注其錯訛,是謂校讎家,如盧學士文、翁閣學方綱諸人是也。
皇朝文獻通考》:《昭陵六駿贊辨》一卷 《瘞鶴銘辨》一卷撰。
以上的例子來自維基區中的文獻,未必經過仔細校對。若發現錯字,請使用維基自行糾正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