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U+8AF4

說文小篆

部首:+ 9筆 = 共16筆.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 頁229第31 康熙字典: 頁1171第13 辭海: 卷1頁2504第02 GSR: 第671.e 漢語大字典: 卷6頁3996第03
表面結構:左:,右:。 Component of: 𧭻
國語發音:xián ㄒㄧㄢˊ
粵語發音:haam4
說文解字:言部》諴:和也。从言咸聲。《周書》曰:「不能諴于小民。」
宋本廣韻:廣韻·下平聲··》諴:和也。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言部·》諴:《唐韻》《集韻》胡毚切《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𠀤音咸。《說文》和也。《·召誥》其丕能諴于小民。又《韻會》諴也。《·大禹謨》至諴感神。《蔡傳》諴感物曰諴。又《廣雅》調也,謷也。又樂名。《隋書·音樂志》皇帝初獻奏諴夏之樂。又《集韻》魚咸切,音嵒。同𧬌。又《集韻》姑南切,鴿平聲。《類篇》嗤也。
反切:胡讒 (《廣韻·下平聲··》)
英文翻譯:in harmony; in agreement; sincere

原典出處

尚書·大禹謨》:感神,矧茲有苗。
Entire sincerity moves spiritual beings - how much more will it move this lord of Miao!
列女傳·齊杞梁妻》:既無所歸,乃就其夫之尸於城下而哭之,內動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而城為之崩。
說文解字·言部》::和也。
群書治要·尚書》:至誠誠作感神,矧茲有苗。
通典·歷代沿革下》:至是改為雅,取尚書「至感神」。
廣韻·》::和也。
孝經注疏·感應章》:案此則「神感至誠」,當為「至」,今定本作「至誠」,字之誤也。
太平御覽·丞相下》:又曰:曹礭與畢俱以儒術進用,并居相位,廉潔貞苦,君子多之,稱為曹畢。
太平廣記·袁滋》:相國。
全唐詩》:滋賦文侯李盛,終求一襲錦衣難。
康熙字典·十二》:或作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