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U+8B74

說文小篆

簡體字

部首:+ 14筆 = 共21筆.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 頁409第32 康熙字典: 頁1184第13 辭海: 卷1頁2565第01 GSR: 第196.f 漢語大字典: 卷6頁4024第02
表面結構:左:,右:
國語發音:qiǎn ㄑㄧㄢˇ
粵語發音:hin2
唐代發音:kiɛ̀n
說文解字:言部》譴:謫問也。从言遣聲。
宋本廣韻:廣韻·去聲··》譴:問也,責也,怒也,讓也,亦姓。去戰切,五。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言部·十四》譴:《唐韻》去戰切《集韻》《韻會》《正韻》詰戰切,𠀤音繾。《說文》謫問也。《廣雅》責也。《廣韻》怒也,讓也。《正韻》誚也。《·小雅》畏此譴怒。《傳》罪責也。《戰國策》太卜譴之曰:周之祭地爲祟。《註》謫問也。又《揚子·方言》譴,喘轉也。《註》猶宛轉也。又《集韻》姓也。
反切:去戰 (《廣韻·去聲··》)
英文翻譯:reprimand, scold, abuse

原典出處

莊子·天下》: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是非,以與世俗處。
He chiefly cared to occupy himself with the spirit-like operation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did not try to rise above the myriads of things. He did not condemn the agreements and differences of others, so that he might live in peace with the prevalent views.
詩經·小明》:豈不懷歸、畏此怒。
Do I not wish to return? But I am afraid of reproof and anger.
春秋繁露·二端》:然而《春秋》舉之以為一端者,亦欲其省天而畏天威,內動於心誌,外見於事情,修身審己,明善心以反道者也,豈非貴微重始、慎終推效者哉!
白虎通德論·災變》:所以告人君,覺悟其行,欲令悔過修德,深思慮也。
新書·春秋》:王曰:「我食寒葅而得蛭,念之而不行其罪乎,是法廢而威不立也。」
新序·雜事四》:王曰:「我食寒葅而得蛭,念之而不行其罪乎?」
孔子家語·五刑解》: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聞而發,則白冠釐纓,盤水加劍,造乎闕而自請罪,君不使有司執縛牽掣而加之也。
論衡·異虛》:說災異之家,以為天有災異者,所以告王者,信也。
風俗通義·葉令祠》:國家畏天之威,思求告,故於上西門城上候望。
蔡中郎集》:每有災異,輒令百官上封事,欲以除凶致吉,改政息,而言者不蒙延納之福,反陷破亡之禍。
韓非子·說林上》:相韓,病將死,公乘無正懷三十金而問其疾,居一月自問張曰:「若子死,將誰使代子?」
史記·秦始皇本紀》: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藥,數歲不得,費多,恐,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願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
晏子春秋》:召會、梁丘據、晏子而問焉,曰:「寡人之病病矣,使史固與祝佗巡山川宗廟,犧牲珪璧,莫不備具,數其常多先君桓公,桓公一則寡人再。」
吳越春秋》:妾無罪兮負地,有何辜兮天?
戰國策》:太卜之曰:「周之祭地為祟。」
列女傳·周南之妻》:過時不來,妻恐其懈於王事,蓋與其鄰人陳素所與大夫言:「國家多難,惟勉強之,無有怒,遺父母憂。」
漢書·王莽傳上》:如無他,得全命賜骸骨歸家,避賢者路,是臣之私願也。
前漢紀》:古者大臣有大呵。
東觀漢記·左雄》:劉據為大司農,以職事被,召詣尚書,將加捶撻。
後漢書·列女傳》:侮夫不節,呵從之。
古三墳》:連山陽,陽君天,陰臣幹,陽民神,陽物禽,陽陰禮,陽兵,陽象夏。
說文解字·言部》::謫問也。
方言·第十三》:喘,轉也。
急就篇》:卜問祟父母恐。
世說新語·尤悔》:公初不呵
文心雕龍·祝盟》:至如黃帝有祝邪之文,東方朔有罵鬼之書,於是后之咒,務於善罵。
抱朴子·行品》:士有行己高簡,風格峻峭,嘯傲偃蹇,凌儕慢俗,不肅檢括,不護小失,適情率意,旁若無人,朋黨排,談者同敗,士友不附,品藻所遺。
人物志·材能》:夫人材不同,能各有異:有自任之能,有立法使人之能,有消息辨護之能,以德教師人之能,有行事使人讓之能,有司察紏摘之能,有權奇之能,有威猛之能。
水經注·河水》:君子以為能矣。
三國志·文帝紀》:戊辰晦,日有食之,有司奏免太尉,詔曰:「災異之作,以元首,而歸過股肱,豈禹、湯罪己之義乎?」
群書治要·鄁風》:所以黽勉者,以為見怒非夫婦之宜也。
藝文類聚·》:乃曰:此舫人皆無可以招天者,唯有興公多塵滓,正當以厭天欲耳,便欲捉擲水中,孫遽無計。
通典》:呵,也。
意林》:上天之心在聖人之胷,其告在聖人之口。
西遊記》:些些狂妄天加,眼前不遇待時臨。
三國演義》:不然,必致天
封神演義》:九公連在馬上欠背躬身曰:「末將才疏智淺,致蒙責,理之當然。」
廣韻·》:譏:諫也,誹也,也,問也。
孝經注疏》:其行不善,辱斯及。
太平御覽·元日》:夫三辰有災,莫大日蝕,史官告而無懼容,不修豫防之禮,而廢消救之術。
太平廣記·李林甫》:當時之請,並不見從,遣相公行陰德,今枉殺人,上天甚明,謫可畏,如何。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