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U+9683

說文小篆

部首:+ 9筆 = 共12筆.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 頁75第45 頁76第21 頁80第7 頁365第15 康熙字典: 頁1356第13 辭海: 卷1頁4313第03 漢語大字典: 卷6頁4147第08
表面結構:左:,右:。 具有相關結構:
國語發音: yáo ㄩˊ ㄧㄠˊ
粵語發音:jyu4 jyu6
說文解字:𨸏部》隃:北陵西隃,鴈門是也。从𨸏俞聲。
宋本廣韻:廣韻·上平聲··》隃:北陵名。又式注、式朱二切。
廣韻·上平聲··》隃:隃麋古縣在扶風。
廣韻·上平聲··》隃:北陵名。又相俞、式注二切。
廣韻·去聲··》隃:鴈門。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阜部·》隃:《唐韻》傷遇切《集韻》《韻會》舂遇切,𠀤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又《廣韻》式朱切《集韻》《韻會》舂朱切,𠀤音輸。義同。又《廣韻》相兪切《集韻》詢趨切,𠀤音須。義同。又《集韻》一曰越也。又《廣韻》羊朱切《集韻》容朱切《正韻》雲俱切,𠀤音兪。《廣韻》隃麋,縣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隃麋縣。又人名。《史記·周本紀》子毀隃立。《註》隃,音踰。又《呂氏春秋》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又《正韻》與逾同。《左傳·襄二十年》隃隱而待之。《司馬相如·上林賦》隃絕梁。《前漢·嚴助傳》輿轎而隃嶺。又《集韻》餘招切,音姚。遠也,行也。與遙同。《前漢·英布傳》隃謂布何苦而反。又《趙充國傳》兵難隃度。
反切:相俞 (《廣韻·上平聲··》) 式注 (《廣韻·上平聲··》) 式朱 (《廣韻·上平聲··》) 羊朱 (《廣韻·上平聲··》) 式朱 (《廣韻·上平聲··》) 相俞 (《廣韻·上平聲··》) 式注 (《廣韻·上平聲··》) 傷遇 (《廣韻·去聲··》)
英文翻譯:to exceed; a state in Shanxi province

原典出處

呂氏春秋·古樂》:伶倫自大夏之西,乃之阮之陰,取竹於嶰谿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吹曰「舍少」。
史記·周本紀》:差弗卒,子毀立。
逸周書·王會解》:揚州禺,禺,魚名,解冠,發人。
漢書·王莽傳中》:南出者,徼外,歷益州,貶句町王為侯。
前漢紀》:糜郭欽。
後漢書·西羌傳》:麋相曹鳳上言:「西戎為害,前世所患,臣不能紀古,且以近事言之。」
穆天子傳·卷一》:甲午,天子西征,乃絕之關隥。
說文解字·𨸏部》::北陵西,鴈門是也。
爾雅·釋地》:東陵阠,南陵息慎,西陵威夷,中陵朱滕,北陵西鴈門是也,陵莫大於加陵,梁莫大於湨梁,墳莫大於河墳。
水經注·渭水》:汧水又東南逕糜縣故城南。
三國志·夏侯淵傳》:又督朱靈平糜、汧氐。
藝文類聚·》:《呂氏春秋》曰:昔黃帝命伶倫作為律,伶倫自大夏之西,乃之阮之陰,取竹之谿谷以生空竅厚均者,斷兩節間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十二筒,聽鳳鳴以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故曰黃鍾之宮,律之本也。
通典·歷代尚書》:丞、郎月賜赤管大筆一雙,麋墨一丸。
廣韻·》::北陵名。
太平御覽·》:伶倫自大夏之西,乃之阮之陰山,取竹於嶰谷,以生空竅厚均者,斷兩節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
墨子閒詁·經說下》:端即沈括艣臬之
全唐詩》:符彩添墨,波瀾起剡藤。
康熙字典·十四》:〔《襄二十三年》隱而待之。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