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明堂》

Library Resources
1 明堂:
《釋名》曰:明堂,明堂高顯貌也。

2 明堂:
《大戴禮》曰:明堂者,凡九室,一室而有四戶八牖,以茅蓋屋,上圓下方,所以明諸侯尊卑也。外水名曰辟雍,總三十六戶,七十二牖。

3 明堂:
《周禮》曰:夏后氏大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度有九尺之筵。

4 明堂:
《周書》曰:明堂方一百一十二尺,室中方六十尺,牖高三尺,門方十六尺,東方曰青陽,南方曰明堂,西方曰總章,北方曰玄堂,中央曰太廟,左為左个,右為右个。五經要義,以大室經為太室,○初學記十三作以太廟為太室,此有訛衍。

5 明堂:
《孝經援神契》曰: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宮,上圓下方,八窗四達,在國之陽。

6 明堂:
桓譚《新論》曰:王者造明堂,上圓下方,以象天地,為四方堂,各從其色,以郊四方,天稱明,故命曰明堂。

7 明堂:
《黃圖》曰:明堂者,明天地之堂也。所以順四時,行月令,宗祀先王,祭五帝,故謂之明堂,辟雍圓如璧,雍所以異水名同事,其實一也。

8 明堂:
《禮記》曰:昔者周公朝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負斧扆,南向而立。

9 明堂:
《三禮圖》曰:明堂者,周制五室,東為木室,南火,西金,北水,土在其中,秦為九室,十二室階,各有所居。

10 明堂:
《尸子》曰:黃帝曰合宮,有虞曰總章,殷人曰陽館,周人曰明堂。

11 明堂:
《管子》曰:黃帝立明堂之議,舜有告善之旌,湯有總街之匡,武王有靈臺之候。

12 明堂:
蔡邕《月令論》曰:明堂者,天子太廟也。所以宗祀而配上帝,明天氣,統萬物也。

13 明堂:
《徐虔明堂議》曰:明堂在國之陽,國門外,一堂五室,四門八階。

14 明堂:
許慎《五經異義》曰:明堂在國之陽,七里之內,八窗四闥,以地,就陽位也。

15 明堂:
《五經釋例》曰:告朔行正,謂之明堂。蔡邕禮樂志曰:孝武封岱宗,立明堂於太山汶上。

16 明堂:
《禮論》曰:或以明堂者文王廟,周時往合和,蒿茂大,以為宮社,名為蒿宮。

17 明堂:
《禮含文嘉》曰:明堂所以通神靈,感天地,正四時,出教化,崇有德,章有道也。

18 明堂:
《白虎通》曰:禮三老於明堂,所以教諸侯孝,禮五更於太學,所以教諸侯悌。

19 明堂:
《淮南子》曰:古者明堂之制,下之潤濕,不能及也。上之霧露,不能入也。所以饗上帝,禮鬼神,示人知節也。

20 明堂:
《家語》曰:孔子觀乎明堂,睹四門之牖,有堯舜桀紂之像,而各有善惡之狀,興廢之戒焉。
又曰:周公相成王,抱之而負斧扆,南面以朝諸侯之國焉。

21 明堂:
《吳越春秋》曰:越王召范蠡而問,孤竊自欲以今日一登上明堂,布恩致令,以撫百姓也。

22 明堂:
《漢書》曰:上欲治明堂,未曉其制度,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屋,屋通水,水圜宮恆,為複道,上有樓,從西面入,名曰崑崙,天子從之。
又曰:元始五年正月,祫祭明堂,諸侯王列侯宗室子九百餘人助祭,畢,皆益戶賜爵及金帛。

23 明堂:
《東觀漢記》曰:元年營造明堂辟雍靈臺,以即明三事不同也。前黃圖云,同一物也。

24 明堂:
【詩】《梁元帝和劉尚書兼明堂齋宮詩》曰:質明攝上宰,詰旦乘軺軒,四圭邸蒼玉,六變舞雲門,香浮鬱金酒,煙繞鳳皇樽,新花臨御陌,春色起天園,河閒獻樂語,斯道媿能論。

25 明堂:
【銘】《後漢李尤明堂銘》曰:布政之室,上圓下方,體則天地,在國正陽,窗闥四設流水洋洋,順節行化,各居其房,春恤幼孤,夏進賢良,秋厲武人,冬謹關梁。

URN: ctp:n54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