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蛇》

Library Resources
1 蛇:
《爾雅》曰:螣,騰蛇。能興雲霧。蟒,王蛇。蛇之最大者。

2 蛇:
《山海經》曰:巴蛇吞象,三歲而出骨,君子服之,心腹之疾。今南方●(御覽作蚺字,)蛇,吞鹿已爛,自絞於樹,腹中骨皆穿鱗甲間出。
又曰:大同之山,有蛇,名曰長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又曰:泰華山有蛇肥遺,六足四翼。

3 蛇:
《毛詩》曰:惟虺惟蛇,女子之祥。

4 蛇:
《孫子兵法》曰: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身,則首尾俱至。張茂先云,會稽多此蛇。

5 蛇:
《楚辭》曰:蝮蛇蓁蓁。

6 蛇:
《韓子》曰:鴟夷子皮事田成子,成子去齊,亡之燕,鴟夷子皮負傳而從,至望邑。曰:子獨不聞涸澤之蛇乎。澤涸將徙。小蛇謂大蛇曰:大蛇行,小蛇隨之,人以蛇之行者耳,必殺其子,子不如負我以行,必以我為神也。乃相負,越公道而行,人皆避之,今子美而我惡,以為上客,一乘之君也。以子為使者,萬乘之卿也。不如為我舍人,田成子負傳而隨之,至逆旅,逆旅之君待之甚敬,因獻酒肉。

7 蛇:
《戰國策》曰:昭陽為楚伐魏,移師攻齊,陳軫為齊王使。見昭陽曰:有祠者,賜其舍人酒一卮。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乃左手持酒,右手畫地。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奪其卮曰:蛇故無足,子安能為,遂飲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今公攻魏,破軍殺將,又移師攻齊,戰勝不知止,猶為蛇足也。昭陽乃解軍而歸。

8 蛇:
《賈誼書》曰:孫叔敖之為兒,出遊還,憂而不食,其母問其故。泣而對曰:今旦見兩頭蛇,恐死。母曰:今蛇安在。曰:聞見兩頭蛇者死,恐他人復見之也。已殺而埋之。母曰:無憂,汝不死矣。吾聞之,有陰德者,天報以福。

9 蛇:
《淮南子》曰:夫騰蛇,雄鳴上風,雌鳴下風,而化成形,精之至也。
又曰:豹獸不可使緣木,蝮蛇不可使安足。

10 蛇:
《蜀王本紀》曰:秦惠王欲伐蜀,蜀王好色,乃獻美女五人,蜀王遣五丁迎女,還至梓潼,見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引其尾,不能出,五丁共引蛇,山崩,壓五丁,五丁踏蛇而大呼。

11 蛇:
《廣志》曰:蝮蛇與土色相亂,長三四尺,其中人,以牙櫟之,裁斷皮出血,則身盡痛,九竅血出而死。

12 蛇:
《玄中記》曰:東海有蛇丘之地,險多漸茹,眾蛇居之,無人民,蛇或人頭而蛇身。
又曰:崑崙西北有山,周迴三萬里,巨蛇繞之,得三周,蛇為長九萬里,蛇居此山,飲食滄海。

13 蛇:
《風俗通》曰:車騎將軍巴郡馮緄,為議郎,發綬笥,有二赤蛇,可三尺,分南北走,大用憂怖,卜云,此吉祥也。君後當為邊將,以東為名,後五年,果為大將軍,拜遼東太守。

14 蛇:
《陳留風俗傳》曰:小黃縣者,宋地黃鄉也。沛公起兵野戰,喪皇妣于黃鄉,天下平定,乃使使者,以梓宮招魂幽野,於是丹蛇在水自洒濯,入于梓宮,其浴處有遺髮,故謚曰昭靈夫人。

15 蛇:
《地鏡圖》曰:金寶化為青蛇。

16 蛇:
《抱朴子》曰:或問隱居山澤,治蛇蝮之道。
又曰:昔負丘多大蛇,又生好藥,黃帝將登焉。廣成子教之佩雄黃,而蛇皆去也。今帶武都黃,色如雞冠者五兩,以入山林,則不畏蛇,蛇若中人,以少許末抹之,雄黃入瘡中立愈。
又曰:蛇類多,唯有蝮蛇,中人至急,一日不治則殺人,若不曉方術,而為此蛇所中,但以刀割瘡肉投地,其肉沸如火炙,須臾燋盡,而人得活也。

17 蛇:
《搜神記》曰:竇武母產武,而并產一蛇,送之林中,後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自榛草而出,徑至喪所,以頭擊柩,涕血皆流,俯仰詰屈,若哀泣之容,有頃而去,時人知為竇氏之祥。
又曰:隨侯行,見大蛇傷,救而治之,其後蛇銜珠以報之。

18 蛇:
周景式《廬山記》曰:安侯世高者,安息國太子,與友人共出家學道,友人恚怒死,受蟒報,為此宮亭湖神,世高於廣州為人所殺,還生安息國,復為王子,年二十,又棄國入吳,未之宮亭,泊船呼友人與語,友人身長數十丈,見世高,向之胡語竟,各分去,暮有一少年,上世高船,跪受呪願因忽不見。世高語同船人曰:向少年即此廟神也。得離惡形矣。蟒既見世高,從山南過,死山北,今柴桑民所居蛇里是也。

19 蛇:
《世說》曰:杜預為荊州刺史,時有讌集,大醉,輒閉齋獨眠,外聞齋中嘔吐,其聲甚苦,有小吏開戶看之,止見床上有一蛇,垂頭床邊吐,都不見人,既出,密覺如此。

20 蛇:
《異苑》曰:魯國牟縣蒙山上,有寺廟,今民欲架室者,輒大蛇數十丈出來驚人,故莫得安焉。

21 蛇:
【銘】《晉傅玄靈蛇銘》曰:嘉茲靈蛇,斷而能續,飛不須翼,行不假足,上騰霄霧,下遊山嶽,進此明珠,預身龍族。

22 蛇:
【贊】《晉郭璞長蛇贊》曰:長蛇百尋,厥鬣如彘,飛群走類,靡不吞噬,極物之惡,盡毒之厲。
又《騰蛇贊》曰:騰蛇配龍,因霧而躍,雖欲昇天,雲龍陸莫,材非所任,難以久託。
又《巴蛇贊》曰:象實巨獸,有蛇吞之,越出其骨,三年為期,厥大何如,屈生是疑。
又《蟒蛇贊》曰:蠢蠢萬生,咸以類長,惟蛇之君,是謂巨蟒,小則數尋,大或百丈。
又《枳首蛇贊》曰:夔稱一足,蛇則二首,少不知無,多不覺有,雖資天然,無異駢拇。

23 蛇:
《周庾信孫叔敖逢蛇贊》曰:叔敖朝出,容悴還家,母氏顧訪,知埋怪蛇,爾有陰德,陽報將加,終為楚相,卒有榮華。

URN: ctp:n55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