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269506"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明太祖寶訓
條件: 提到「太子
Total 19

卷二

19
洪武十七年四月庚午太祖謂侍臣曰:「朕觀《大學衍義》一書,有益於治道者多矣。每披閱,便有儆省,故令儒臣日與太子諸王講說,使鑒古驗今,窮其得失。大抵其書先經後史,要領分明,使人觀之,容易而悟,真有國之龜鑒也。」
28
太子諸王
32
洪武元年正月戊寅劉基陶安言於太祖曰:「適聞中書都督府議仿元舊制設中書令,欲奏以太子為之。」太祖曰:「取法於古,必擇其善者而從之。茍惟不善而一概是從,將欲望治,譬猶登高岡而卻步,渡長江而回楫,豈能達哉?元氏胡人,事不師古,設官不以任賢,惟其類是與,名不足以副實,行不足以服眾,豈可取法?且吾子年未長,學未充,更事未多,所宜尊禮師傅,講習經傳,博通古今,識達機宜。他日軍國重務,皆令啟聞,何必仿彼作中書令乎?」乃命詹同取東宮官制觀之,謂同等曰:「朕今立東宮官,取廷臣勳德老成兼其職,老成舊人,動有其則。若新進之賢者,亦選擇參用。夫舉賢任才,立國之本,崇德尚齒,尊賢之道。輔導得人,人各盡職。故連抱之木,必以授良匠,萬金之璧,不以付拙工。」同對曰:「陛下立法垂憲之意,實深遠矣。」於是以李善長等皆兼東宮官,乃諭善長等曰:「朕於東宮官屬,不別議府寮,而以卿等兼之者,蓋軍旅未息,朕若有事於外,必留太子監國,若設府寮,卿等在內,事當啟聞太子,或有聽斷不明,而與卿等意見不同,卿等必謂府寮導之,嫌隙將由是而生。朕所以特置賓客、諭德等官,以輔成太子德性,且選名儒為之賓友。昔周公教成王,告以克詰戎兵,召公教康王,告以張皇六師,此居安慮危,不忘武備。蓋繼世之君,生長富貴,泥於安逸,軍旅之事多忽而不務,一有緩急,罔知所措。二公所言,不可忘也。」
33
丙戌太祖御文樓,太子侍側,因問近與儒臣講說經史何事,對曰:「昨講《漢書》七國叛事。」遂問此曲直孰在?對曰:「曲在七國。」太祖曰:「此講官一偏之說,宜言景帝為太子時,嘗設博局殺吳王世子,以激其怒。及為帝,又聽晁錯之說,輕意黜削諸侯土地,七國之變,實由於此。若為諸子講此,則當言藩王必上尊天子,下撫百姓,為國家藩輔,以無撓天下公法。如此,則為太子者知敦睦九族、隆親親之恩,為諸子者知夾輔王室以盡君臣之義。」
34
十月己未,以梁貞、王儀為太子賓客,秦鏞、盧德明、張易為太子諭德。太祖諭之曰:「範金礱玉,所以成器,尊師重傅,所以成德。朕命卿等輔導太子,必先養其德性,使進於高明。於帝王之道、禮義之教及往古成敗之跡、民間稼穡之事,朝夕與之論說,日聞讜言,無非僻之乾,積久以化,他日為政,自然合道。卿等勉之。」
37
洪武三年四月丙寅太祖召東宮官屬及王府官屬,諭之曰:「輔導之臣,猶法度之器,先必正己而後正人。蓋德義者,正人之法度,善惡者,修身之衡鑑。汝等輔導諸子,必匡其德義,明其善惡,使知趨正而不流於邪,如此,則能盡輔導之職。觀之梓匠,雖有材木,必加繩削,乃能成器。太子諸王,必得賢輔開導贊助,乃能成德。朕擇爾等為宮僚,各宜盡心。又加經史中古人已行之事可為鑒戒者,采摭其事,編次成集,朝夕觀覽,以廣智識,亦有助于輔導。」群臣頓首受命而退。又諭秦王右相鄭九成等曰:「朕封建諸子,選用傅相,委託匪輕,凡與王言,當廣學問以充其行義,陳忠孝以啟其良心。事有弗善,必求其善,政有未美,必求其美,使其聰明無蔽,上下相親,庶幾道德有成,以弘長世之業,而輔相者亦克盡其職矣。」復顧劉基等曰:「朕觀古聖賢之君,雖治平之世,不忘修省,誠以富貴易至於驕奢,必至於荒縱,未有荒縱而無顛覆者。故嘗戒太子、諸王,以為士不能正身修德,則殃及身家。為士且然,況於為君為王者乎?」基頓首對曰:「陛下此言,萬世之福也。」
45
洪武七年正月乙亥太祖太子宮臣諭之日:「汝知所謂重器乎?」對曰:「豈非商彞周鼎乎?」太祖曰:「汝所謂商彞周鼎者,此非重器乎?太子者,天下之重器。人有彞鼎,尚知寶愛,太子承主器之重,豈得不寶愛之乎?寶愛之者,必擇端人正士以為輔翼,朝夕與居,使其熟聞善言,不邇詖行,自然漸漬,以成其德。若惟委之於便嬖近習,是委重器於塗,而不可寶愛之矣。汝等日輔太子,講論誦說之時,必導之以正,使其道明德立,才器充廣,庶幾他日克勝重任,則可以副朕所望。」
46
洪武九年正月丁巳太子諸王侍,太祖顧謂之曰:「汝等聞修德進賢之道乎?」太子對曰:「每聞儒臣講說,知其略矣,未領其要。」太祖曰:「藻率雜佩為身之容,恭遜溫良為德之容,見於外者,可以知其內也。古之君子,趨蹌有節,升降有數,周旋跬步而不違於矩矱者,由其德充於內而著乎外也。所以器識高明,而善道日躋,惡行不見而邪僻益遠。己德既修,自然足以服人,賢者匯進而不肖者自去。能修德進賢,則天下國家未有不治。不知務此者,鮮不取敗。夫貨財聲色為戕德之斧斤,讒佞諂諛乃杜賢之荊棘,當拒之如虎狼,避之如蛇虺。茍溺於所好,則必為其陷矣。汝等其慎之。」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