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550189"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明太祖寶訓
條件: 提到「皇太子
Total 12

卷一

44
洪武八年三月丙寅,命皇太子及諸王往鳳陽祭皇陵。太祖惻然曰:「吾祖宗去世既遠,吾父母又相繼早亡,每念劬勞鞠育之恩,惟有感痛而已。今日雖尊為天子,富有四海,欲致敬盡孝,為一日之奉,不可得矣。哀慕之情,昊天罔極。今鳳陽陵寢所在,特命爾等躬詣致祭,以代朕行。孔子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爾等敬之。」因悲嘆不自勝,太子諸王皆感泣。

卷二

36
九月己亥太祖皇太子曰:「自古帝王以天下為憂者,惟創業之君、中興之主及守成賢君能之。其尋常之君,不以天下為憂,反以天下為樂,國亡自此而始。何也?崛起帝王之初,天必授于有德者。然頻履優患而後得之,其得之也難,故其憂之也深。若守成繼體之君,常存敬畏,以祖宗憂天下之心為心,則能永受天命。茍生怠慢,敗亡必至,可不畏哉?」
38
七月戊子太祖皇太子曰:「天子之子,與公卿士庶人之子不同。公卿士庶人之子係一家之盛衰,天子之子係天下之安危。爾承主器之重,將有天下之責也。公卿士庶人不能修身齊家,取敗止於一身一家。若天子,不能正身修德,其敗豈但一身一家之比?將宗廟社稷有所不保,天下生靈皆受其殃,可不懼哉!可不戒哉!」
43
乙卯,命諸司今後常事啟皇太子,重事乃許奏聞。太祖皇太子曰:「人君統理天下,人情物理,必在周知,然後臨事不惑。吾自起田里,一至于今日,凡治軍旅,理民事,無不盡心,恆慮處事未當,故嘗思念古人為治,必廣視聽,凡言之善者,吾即行之,不善者,吾雖不行,亦思繹至再,果不可行,然後置之。夫慮事貴明,處事貴斷,庶幾不眩。況爾生長宮掖,未涉世故,若局於見聞,則視聽不廣。且目雖能視,所見不踰於閾,耳雖能聽,所聞不越於庭。而欲區區智識決天下之務,能—一當理,難矣。汝宜親賢樂善,以廣聰明,逆己之言,必求其善,順己之言,必審其非。如此,則是非不混,理欲判然,天下之事可得而治矣。汝其敬之,毋忘朕訓。」
47
洪武十年六月丙寅,命群臣自今大小政事,皆先啟皇太子處分,然後奏聞。太祖皇太子曰:「人君治天下,日有萬幾,一事之得,天下蒙其利;一事之失,天下受其害。自古以來,惟創業之君歷涉勤勞,達於人事,周於物理,故處事之際,鮮有過當。守成之君,生長富貴,若非平日練達,臨政少有不謬者。故吾特命爾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惟仁則不失於躁暴,惟明則不惑於奸邪,惟勤則不溺于安逸,惟斷則不牽於文法。凡此皆以一心為之權度,則未有不失其當。今有人指石以為玉,當辨之曰:『果玉乎?果石乎?』知其為非玉,乃石也。如此,則的然莫敢吾欺。若信其言以為玉,則是非之心不明,失其權度矣。況人雖有明敏之資,自非歷練,臨事率意而行,未免有失,知悔而改,亦已晚矣。吾自有天下以來,未嘗暇逸于諸事務,惟恐毫髮失當,以負上天付託之意,戴星而朝,夜分而寢,日有未善,寢亦不安,此爾所親見也。亦能體而行之,天下之福,吾無憂矣。」
49
洪武十二年三月戊辰朔,太祖御華蓋殿,皇太子侍。太祖問曰:「比日講習何書?」對曰:「昨看書至商周之際。」太祖曰:「看書亦知古人為君之道否?」因諭之曰:「君道以事天愛民為重,其本在敬身。人君一言一行,皆上通於天,下係於民,必敬以將之,而後所行無不善也。蓋善,天必鑒之,不善,天亦鑒之。一言而善,四海蒙福,一行不謹,四海罹殃。行言如此,可不敬乎?汝其識之。」
50
洪武十六年二月庚辰太祖皇太子諸王曰:「凡聽訟貴明,不明則刑罰不中,罪加良善,人心怨咨,有傷天和。或有大獄,必當詳審,庶免構陷之非,鍛練之弊。」又曰:「凡功賞要當,則人心常服。蓋賞與罰二事,治天下之大權也。」
51
十一月甲午太祖皇太子請王曰:「純良之臣,國之寶也。殘暴之臣,國之蠹也。自古純良者為君造福,而殘暴者為國致殃。何謂純良?處心公忠,臨民愷悌,雖材有不逮者,亦不至於傷物。所謂日計不足,月計有餘者也。何謂殘暴?恣睢擊搏,遇事風生,鍛煉刑獄,掊克聚斂,雖若快意一時,而所傷甚多。故武帝任張湯而政事衰,光武褒卓茂而王業盛。此事甚明,可為深鑒。」
52
洪武二十四年三月癸卯太祖皇太子諸王曰:「人君之有天下者,當法天之德也。天之德,剛健中正,故運行不息。人君體天之德,孜孜不倦,則庶事日修。若怠惰侈肆,則政衰教弛,虧損天德,而欲長保天位者,未之有也。昔元世祖東征酉討,混一華夏,是能勤於政事。至順帝,偷情荒淫,天厭人離,遂至喪滅。詩曰:『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爾等當克勤克慎,他日庶可永保基業。」
56
洪武十三年二月辛未太祖皇太子諸王曰:「吾持身謹行,汝輩所親見。吾平日無優伶近之押,無酣歌夜飲之娛。正宮無自縱之權,妃嬪無寵幸之暱,或有浮詞之婦,察其言非,即加詰責,故各自修飭,無有妒忌。至若朝廷政事,稽於眾論,參決可否,惟善是從。或燕閒之際,一人之言,尤加審察,故言無偏聽,政無阿私。每旦星存而出,日入而休,慮患防危,如履薄冰。茍非有疾,不敢怠惰。以此自持,猶恐不及。故與爾等言之,使知持守之法。」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