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530606"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
條件: 提到「格里曆
Total 1

卷一

88
寅正抵亞丁灣,進口下椗。在赤道北十二度五十二分,北京西六十七度三十分巴黎東四十六度四十分。克倫伯至此,計程二千一百十七海里,由昨日午正至此,行二百三十八海里。童山不毛,奇峯壁立,水深綠色。英人建屋東南山麓,為往來舟艦接濟煤水之所。本阿刺伯海口,山後故城在焉。道光十八年西曆一千八百三十八年為英人所據,締造經營。建礮臺三座於山上,開山鑿徑,由山腳以至山頂,盤旋曲折,築石城,設鐵門,置巨礮,徙印度犯罪人於此,令修礮臺。山頂有蓄水池,近行蒸水之法,以海水化為淡水焉。道上頗多駝、驢、牛、馬。駝小而矮,背皆獨峰。馬皆精壯雄健,蓋阿刺伯馬,素有名者也。土人黧跣,而齒奇白;女則蒙面穿鼻;男女項閒,均掛佛珠。民人約有二萬,大約多奉回教,均阿刺伯、印度種也。英官知府一員駐此,屬孟買巡撫。戍兵約有二千。土無所產,僅產加非及駝鳥卵羽而已。海面有沈舟一,名「愛納特」者,去年七月法公司兩船相碰,失事於此,而其一無恙云。辰正大雨,約一刻止。聞此閒從前二三年一雨,今則半年一雨。而余此日獨遇雨焉,殆偶然歟。自西貢至亞丁,土人皆駕獨木小舟;並見羣兒戲游海面,如魚如蛙。因郭侍郎《紀程》、曾侯《日記》已詳著之,故不復贅。午正,寒暑表八十五度。酉初啟輪,子正入紅海口。海頸名「勃白爾門」,又名「哭海頸」中國地圖曰「流淚門」。兩山南北矗立,以海面望之,約三洋里;然水底皆有礁石,中閒可行者僅一洋里也。由歐洲入中國者,此頸壞船最多,故以「哭頸」名之。南山名丕立姆,英人亦設礮臺,有兵百餘扼守,兼設塔燈二座。行五六洋里。初入紅海,兩邊尚見岸,左阿非利加而右阿刺伯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