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855132"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臨川集
條件: 提到「王安石
Total 4

卷九十八

1
慶曆五年,天子以尚書都官員外郎通判荊南府王公為侍御史。居一年,以入三司為戶部判官。又一年還之,為言事御史,頃之,奏事殿中,疾作歸,翌日卒。其家以不起聞,天子悼閔,走中人,賻之金帛,又官其一子。先是御史有物故者不賻,由公故乃敕有司並賻,蓋天子之所以錄其忠如此。自公舉進士時,已能力學自立,以經術游於江淮之南,為學者所歸。至為許州司理參軍,則以其職與強貴人抗曲直,獄疑當死賴以活者至數人。再主簿於杭之臨安、開封之扶溝,遂選開封府法曹參軍。令皆不能出其治,尹亦不敢侵其守,而薦者以十數,歲當遷府。推官惡不順己,持其奏不肯書,欲詘公詣己。公故不詘,推官度終無可奈何,乃卒任公,遷秘書省著作佐郎。已而覃恩遷秘書丞,乃出知洪州分寧縣。入為審刑詳議官,數以疑似辨上前,輒釋。及佐荊南,能以義憚其守,錯諸不法事。嘗上書論南方用師討傜,不如撫而降之利。先是,公在京師,天子以災異詔百官言事,公所言有以儆世者。其後御史府惡老者在事不能自已,以言趣之去位,公以謂「於老者薄,非所以廣仁孝於天下,且養之非其道,使至於無恥,而專以法格之,滋所以使人薄也。」乃推三代禮意,為《養老頌》以諷。凡公之行己治民及所以論於上者,皆出於寬厚誠恕,而其言易直以明。故其召而為御史也,未至,而好公者已信其能稱職矣。同時御史,聞一事皆爭言塞職。其已嘗言,公未嘗繼以言,曰:「可悟上意足矣。」然排黨幸為獨切,其言多同時御史所不能言者。每承上間言:「人不能無過,若以古繩墨治之,世殆無全人。為國家用者,要之忠信而已。忠信雖有過,尚足用也。」其大指所存如此。嗚呼!古所謂淑人君子者,公於是可以當之矣。公既行內修,其大者為世所稱,至其施於小,亦皆敏而盡力,顧餘不得盡載也。然讀余之所載,則亦概足以知公矣。公諱某,字某。其先為漢雁門太守者曰澤。澤後十八世雄,為唐東都留守。封望太原,族墓在河南,而世宦學不絕,為聞姓。至唐之將亡,雄諸孫頗陵夷,始自缺,其譜亡,不知幾傳而至護。始居福之侯官,曰本河南人,雄之後也。護生伸,伸生廷簡。當閩王審知時,被署為安遠使,有勞烈於其國。審知死,遂置其官以老。安遠二子,其季居政,娶邑里姚氏女,生公。自護四世至公,始以文行發名。追官皇考至秘書,而以昭德縣太君封其母。夫人曾氏,贈尚書兵部侍郎會之女,封金華縣君。婦順母嚴,公所以紀其家,蓋有助焉。生五男子:回、向、固、同、冏,皆為士,其文學行義有過絕人者。故人莫不知公後世之將大顯以蕃,而以公之仕不充其志為無憾也。公年六十三,以既卒之三年,葬潁州之某鄉某原。初公嘗過游潁之樂,故諸孤御其母家焉,而以公於葬。至是,回之友臨川王某追銘墓上,實至和二年也。銘曰:
1
君姓氏,諱景回,字師復。以泰寧軍節度掌書記諱崇禮者為曾大父,以太子賓客、陳留公諱濤者為大父,而兵部員外郎知制誥、陽夏公諱絳者之少子也。幼好學,有大志,聰明卓然,不類童子。年十九,所為文辭已可傳載。於是得疾不可治,以嘉祐四年十二月丙子棄世於漢東,人莫不為謝氏哀之。諸兄以八年十月乙酉葬君鄧州穰縣五壟原之兆,而臨川王某為銘曰:
1
真州司法京兆杜渙濟叔,年三十七,以皇祐四年四月辛酉卒。子男某尚穉自將以下,合貨財以葬於北城之野,而留其孥以處。杜氏世占永寧之博野,父詢嘗歷江寧府司錄參軍,遂葬,家焉。有子五人,濟叔最少,實慶曆六年進士。臨川王某銘其葬焉。銘曰:
1
君諱,字成之,世為撫州金溪人。曾祖某,不仕。祖德筠尚書屯田員外郎。父,尚書都官員外郎。君以蔭入官,任吉州太和、袁州萍鄉縣主簿,尉蘄州石橋茶場,廬州司理,亳、壽州、江寧府錄事參軍。以某年月日卒於家,享年若干。君事親孝,友於兄弟,與厭侈父母兄弟,寧窮困身妻子,故老妻長子,人不勝憂也。義不忍貲親遺產,悉推兄弟。比沒世,妻子遵約,鄉人賢以為難。君嘗議獄,上官指教再三,君弗許再三。上官顧嘆許,舉京官,君弗謝,乃終弗舉,後他上官率以質直弗舉也。二男子偉、豪,長有志行如君。二女子,歸晏修睦王令,季有特操如令。豪養寡姊妹,嫁孤甥,夫婦孳孳,鄉人又以為難。卜以元豐八年某月日葬於唐州桐柏縣淮源鄉,實李祔,臨川王某誌。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