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542730"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新唐書
條件: 提到「晉王
Total 11

本紀第二 太宗

17
五年正月癸酉,獵於昆明池。丙子,至自昆明池,獻獲於大安宮。二月己酉,封弟元裕鄶王元名譙王,靈夔魏王,元祥許王,元曉密王庚戌,封子愔為梁王,貞漢王,惲郯王,治晉王,慎申王江王,簡代王四月壬辰代王簡薨。五月乙丑,以金帛購隋人沒於突厥者,以還其家。八月甲辰,遣使高麗,祭隋人戰亡者。戊申,殺大理丞張蘊古十一月丙子,有事於南郊。十二月丁亥,詔:「決死刑,京師五覆奏,諸州三覆奏,其日尚食毋進酒肉。」壬寅,幸溫湯。癸卯,獵於驪山,賜新豐高年帛。戊申,至自溫湯。癸丑,赦關內。
29
十七年正月戊辰魏徵薨。代州都督劉蘭謀反,伏誅。二月己亥,慮囚。戊申,圖功臣於凌煙閣。三月壬子,禁送終違令式者。丙辰齊王祐反,李世勣討之。甲子,以旱遣使覆囚決獄。乙丑齊王祐伏誅,縱復齊州一年。四月乙酉,廢皇太子為庶人,漢王元昌侯君集等伏誅丙。戌,立晉王治為皇太子,大赦,賜文武官及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爵一級,民八十以上粟帛,酺三日。丁亥楊師道罷。己丑特進蕭瑀太子太保李世勣太子詹事同中書門下三品庚寅,謝承乾之過於太廟。癸巳,降封魏王泰為東萊郡王。六月己卯朔,日有食之。壬辰,葬隋恭帝甲午,以旱避正殿,減膳,詔京官五品以上言事。丁酉高士廉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政事閏月丁巳,詔皇太子典左右屯營兵。丙子,徙封順陽郡王七月丁酉房玄齡罷。八月庚戌工部尚書張亮刑部尚書,參豫朝政。十月丁未,建諸州邸於京城。丁巳房玄齡起復。十一月己卯,有事於南郊。壬午,賜酺三日,以涼州獲瑞石,赦涼州。十二月庚申,幸溫湯。庚午,至自溫湯。

本紀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9
寶歷元年正月己酉,朝獻於太清宮。庚戌,朝享於太廟。辛亥,有事於南郊。大赦,改元。乙卯牛僧孺罷。四月癸巳,群臣上尊號曰文武大聖廣孝皇帝。大赦。賜文武官階、爵。五月庚戌,觀競渡於魚藻宮九月壬午昭義軍節度使劉悟卒,其子從諫自稱留後十一月丙申,封子普為晉王
14
二年正月壬申,地震。六月乙卯晉王普薨。己巳,大風拔木。乙亥峰州刺史王升朝反,伏誅。是夏,河溢,壞隸州城;越州海溢。七月辛丑魏博節度使史憲誠同捷戰於平原,敗之。甲辰,有彗星出於右攝提。八月己巳王廷湊反。壬申義武軍節度使柳公濟及廷湊戰於新樂,敗之。己卯劉從諫又敗之於臨城。辛巳史憲誠李同捷戰於平原,敗之。癸未劉從諫王廷湊戰於昭慶,敗之。九月癸卯,柳公濟又敗之於博野。丁未岳王薨。庚戌,安南軍亂,逐其都護韓約十月庚申史憲誠李同捷戰於平原,敗之。丁卯洋王忻薨。癸酉竇易直罷。戊寅史憲李同捷戰於平原,敗之。壬午,幽州盧龍軍節度使李載義又敗之於長蘆。十一月壬辰,給復隸州一年,稟戰士創廢者終身。甲辰,昭德寺火。十二月乙丑,魏博行營兵馬使丌志沼反。壬申韋處厚薨。戊寅兵部侍郎翰林學士路隋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

103
永徽元年四月己巳朔,晉州地震;己卯,又震。六月庚辰,又震,有聲如雷。二年十月,又震。十一月戊寅,定襄地震。帝始封晉王,初即位而地屢震,天下將由帝而動搖象也。

列傳第五 太宗子

3
鬱林王,始王長沙,俄進封漢。貞觀二年徙蜀,與越、燕二王同封。不之國,久乃為齊州都督。帝謂左右曰:』吾於豈不欲常見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籓屏,吾百歲後,庶兄弟無危亡憂。」十年,改王吳,與魏、齊、蜀、蔣、越、紀六王同徙封。授安州都督。帝賜書曰:「汝惟茂親,勉思所以籓王室,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外之為君臣,內之為父子,今當去膝下,不遺汝珍,而遺汝以言,其念之哉!」坐與乳媼子博塞,罷都督,削封戶三百。高宗即位,拜司空、梁州都督。善騎射,有文武才。其母隋煬帝女,地親望高,中外所向。帝初以晉王太子,又欲立長孫無忌固爭,帝曰:「公豈以非己甥邪?且兒英果類我,若保護舅氏,未可知。」無忌曰:「晉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舉棋不定則敗,況儲位乎?」帝乃止。故無忌常惡之。永徽中,房遺愛謀反,因遂誅,以絕天下望。臨刑呼曰:「社稷有靈,無忌且族滅!」四子,仁、瑋、琨、璄並流嶺表。顯慶五年,追王鬱林,為立廟,以河間王孝恭孫榮為鬱林縣侯以嗣。神龍初,贈司空,備禮改葬。光宅中,仁遇赦還,適會榮以罪斥,故得襲鬱林縣男,歷岳州別駕,爵郡公。嘗使江左,州人遺以金,拒不內。武后遣使者勞曰:「兒,吾家千里駒。」更名千里。自天授後,宗室賢者多株剪,唯千里詭躁不情,數進符瑞諸異物,得免。中宗反正,改王成紀。未幾,進王成。節愍太子誅武三思,千里與其子天水王禧率數十人斬右延明門以入。太子敗,誅死,籍其家,改氏「蝮」。睿宗立,詔還氏及官爵。瑋蚤卒,中宗追封朗陵王。子示玄,出繼蜀王。開元中,以傍繼國改封廣漢郡王,遷太僕卿同正員,薨。

列傳第二十四 二李戴劉崔

11
八年,為劍南道巡省大使。會討吐谷渾,為河東道行軍總管,與李靖俱出北道,涉青海,觀河源,與虜遇蜀渾山,大戰,破之,俘其名王,獲雜畜數萬,進爵為公。拜右衛大將軍晉王皇太子,詔大亮兼右衛率,又兼工部尚書,身三職,宿衛兩宮。每番直,常假寐。帝勞曰:「公在,我得酣臥。」

列傳第二十七 岑虞李褚姚令狐

10
虞世南,越州餘姚人。出繼叔陳中書侍郎寄之後,故字伯施。性沉靜寡欲,與兄世基同受學於吳顧野王餘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櫛。文章婉縟,慕僕射徐陵,陵自以類己,由是有名。陳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毀不勝喪。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學,遣使至其家護視,召為建安王法曹參軍。時寄陷於陳寶應,世南雖服除,仍衣布飯蔬;寄還,乃釋布啖肉。至德初,除西陽王友。陳滅,與世基入隋。世基辭章清勁過世南,而贍博不及也,俱名重當時,故議者方晉二陸。煬帝為晉王,與秦王俊交闢之。大業中,累至秘書郎。煬帝雖愛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貴盛,妻妾被服擬王者,而世南躬貧約,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弒帝,間殺世基,而世南抱持號訴請代,不能得,自是哀毀骨立。從至聊城,為竇建德所獲,署黃門侍郎。秦王滅建德,引為府參軍,轉記室,遷太子中舍人。王踐祚,拜員外散騎侍郎、弘文館學士。時世南已衰老,屢乞骸骨,不聽,遷太子右庶子,固辭改秘書監,封永興縣子。世南貌儒謹,外若不勝衣,而中抗烈,論議持正。太宗嘗曰:「朕與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嘗不悵恨,其懇誠乃如此!」

列傳第三十 長孫褚韓來李上官

5
太子承乾廢,帝欲立晉王,未決,坐兩儀殿,群臣已罷,獨留無忌、玄齡、勣言東宮事,因曰:「我三子一弟,未知所立,吾心亡聊。」即投床,取佩刀自向,無忌等驚,爭抱持,奪刀授晉王,而請帝所欲立。帝曰:「我欲立晉王。」無忌曰:「謹奉詔,異議者斬!」帝顧王曰:「舅許汝矣,宜即謝。」王乃拜。帝復曰:「公等與我意合,天下其謂何?」答曰:「王以仁孝聞天下久矣,固無異辭;有如不同,臣負陛下百死。」於是遂定。以無忌為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三品」自此始。帝又欲立吳王恪,無忌密爭止之。帝征高麗,詔攝侍中。還,辭師傅官,聽罷太子太師,遙領揚州都督。
12
無忌從父敞,字休明。隋煬帝為晉王,敞以庫直從畋驪山,王凌危逐鹿,諫曰:「大王冒垂堂,淫原獸,可乎?」王遂止。即位,頗見識擢。及幸江都,留守禁禦。高祖入關,率子弟謁新豐,授將作少監,出為杞州刺史。貞觀初,坐受賕免。太宗以後屬,歲私給稟,償其費。累封平原郡公。卒贈州都督,謚曰良,陪葬昭陵。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儒學下

73
當進士擢第,貞元初,為太常博士。昭德皇后崩,中外服除,皇太子、諸王將服三年,詔太常議太子服。當與博士張薦柳冕李吉甫曰:「子為母齊衰三年,蓋通喪也;太子為皇后服,古無文。晉元皇后崩,亦疑太子服。杜預議:『古天子三年喪,既葬除服,魏亦以既葬為節。皇太子與國為體,若不變除,則東宮臣僕亦以衰麻出入殿省。』太子遂以卒哭除服。貞觀十年六月,文德皇后崩,十一月而葬,太子喪服之節,國史不書。至明年正月,以晉王為並州都督。既命官,當已除矣。今皇太子宜如魏、晉制:既葬而虞,虞而卒哭,卒哭而除,心喪三年。」宰相劉滋、齊映召問當等:「『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今太子以衰服侍膳至葬,可乎?令:群臣齊衰三十日公除。宜約以為服限。」乃請如宋、齊皇后為其父母服三十日除,入謁則服墨慘,還宮衰麻。右補闕穆質上疏曰:「『三年之喪,自天子達於庶人。』漢文帝以宗廟社稷之重自貶,乃以日易月,後世所不能革。太子,人臣也,不得如人君之制,母喪宜無厭降。惟晉既葬公除,議者詭辭以甘時主,不足師法。今有司之議,虧化敗俗,常情所鬱。夫政以德為本,德以孝為大。後世記禮之失,自今而始,顧不重哉!父在為母期,古禮也。國朝服之三年,臣謂三年則太重,唯行古為得禮。」德宗遣內常侍馬欽敘謂質曰:「太子有撫軍、監國、問安、侍膳之事,有司以三十日除,既葬釋服,以墨衰終,是何疑邪?」質又奏疏曰:「太子於陛下,子道也,臣道也。君臣以義,則撫軍監國,有權奪。父子問安侍膳,固無服衰之嫌,古未有服衰而廢者。舒王以下服三年,將不得問安侍膳邪?太子、舒王,皆臣子也,不宜甚異。且皇后,天下之母,其父母,士庶也,以天下之母,為士庶降服,可也。太子,臣子也,以臣子為母降,可乎?公除,非古也。入公門變服,今期喪以下慘制是也。太子晨昏侍,非公除比。墨衰奪情,事緣金革。今不監國撫軍,何抑奪邪?子之於父母,禮異而情均。太子奉君父之日遠,報母之日少,忍使失令名哉?」乃詔宰臣與有司更議,當等曰:「《禮》有公門脫齊衰,《開元禮》,皇后父母服十二月,從朝旨則十三日而除;皇太子外祖父母服五月,從朝旨則五日而除。恐喪服入侍,傷至尊之意,非特以金革奪也。太子公除,以墨慘奉朝,歸宮衰麻,酌變為制可也。」宰相乃令太常卿鄭叔則草奏:「既葬卒哭,十一月小祥,十三月大祥,十五月示覃,內謁即墨服。」復詔問質,質以為雖不能循古禮,猶愈於魏、晉之文遠甚。宰相乃言:「太子居皇后喪,至朝則抑哀承慈,實臣子至行。唯心與服,內外宜稱。今質請降詔於外,無害墨衰於內。臣謂言行於外,而服異於內,事非至誠,乖於德教。請下明詔如叔則議。」天子從之。及董晉代叔則為太常卿,帝曰:「皇太子服期,繇諫官,初非朕意。暢當等請循魏、晉故事,至論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