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843226"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北史
條件: 提到「京兆尹
Total 13

卷十一隋本紀上第十一

10
帝,武元皇帝之長子也。皇妣曰呂氏。以周大統七年六月癸丑夜,生帝於馮翊波若寺。有紫氣充庭。時有尼來自河東,謂皇妣曰:「此兒所從來甚異,不可於俗間處之。」乃將帝舍於別館,躬自撫養。皇妣抱帝,忽見頭上出角,遍體起鱗,墜帝於地。尼自外見,曰:「已驚我兒,致令晚得天下。」帝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字,長上短下,沈深嚴重。初入太學,雖至親暱,不敢狎也。年十四,京兆尹薛善闢為功曹。十五,以皇考勛,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縣公。十六,遷驃騎大將軍,加開府。周文帝見而嘆曰:「此兒風骨,非世間人。」明帝即位,授右小宗伯,進封大興郡公。明帝嘗遣善相者來和視帝。和詭對曰:「不過柱國。」既而私謂帝曰:「公當為天下君,必大誅殺而後定。」

卷十二隋本紀下第十二

39
諸行從一品以下佽飛募人以上家口,郡縣宜數存問。若有糧食乏少,皆賑給之。或雖有田疇,貧弱不能自耕重,可於多丁富室,勤課相助。使夫居者有斂積之豐,行役無顧後之慮。」壬戎,司空京兆尹光祿大夫、觀王雄薨。三月辛卯兵部尚書、左候衛大將軍段文振卒。癸巳,上御師。甲午,臨戎于遼水橋。戊戌,大軍為賊所拒,不果濟。右屯衛大將軍左光祿大夫麥鐵杖、武賁郎將錢士雄、孟金叉等皆死之。甲午,車駕度遼,大戰于東岸,擊賊破之,進圍遼東。乙未,大頓。見二大鳥,高丈餘,皓身朱足,游泳自若。上異之,命工圖寫,並立銘頌。五月戊午納言楊達卒,于時,諸將各奉旨,不敢越機。既而高麗各固城守,攻之不下。六月己未,幸遼東,責怒諸將,止城西數里,御六合城。七月壬午宇文述等敗績于薩水,右屯衛將軍薛世雄死之。九軍並陷,師奔還,亡者千餘騎。癸卯,班師。九月庚辰,上至東都,己丑,詔:「軍國異容,文武殊用,匡危拯難,則霸德攸興;化人成俗,則王道斯貴。時當撥亂,屠販可以登朝;世屬隆平,經術然後升仕。豐都爰肇,儒服無預於周行;建武之朝,功臣不參於吏職。自三方未一,四海交爭;不遑文教,唯尚武功。設官分職,罕以才授;班朝理人,乃由勳敘。莫非拔足行陣,出自勇夫。
66
義寧元年十一月壬戌,上即皇帝位於大興殿。詔曰:「王道喪亂,天步不康;屬之於朕,逢此百罹。襁褓之歲,夙遭憫凶;孺子之辰,太上播越。興言感動,實疚于懷。太尉唐公,膺期作宰,糾合義兵,翼戴皇室。爰奉明詔,弼予幼沖,顯命光臨,天威咫尺。對揚尊號,悼心失圖;一人在遠,三讓不遂;僶勉南面,厝身無所。茍利社稷,莫敢或違;俯從群議,奉遵聖旨。可大赦天下。改大業十三年義寧元年十一月十六日昧爽以前,大辟罪已下,皆赦除之;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甲子,以光祿大夫大將軍、太尉唐公為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丙寅,詔曰:「朕惟孺子,未出深宮;太上遠巡,追蹤穆滿。時逢多難,委當尊極;辭不獲免,恭己臨朝。若涉大川,罔知所濟;民之情偽,曾未之聞。賴股肱戮力,上宰賢良;匡佐沖人,輔其不逮。軍國機務,事無大小;文武設官,位無貴賤;憲章賞罰,咸歸相府。庶績其凝,責成斯屬。」己巳,以唐王子隴西公建成為唐國世子;敦煌公為京兆尹,改封秦公;元吉為齊公。

卷二十二列傳第十

86
尋拜京兆尹,歷少保、小司空,出為河州刺史。河右戎落,向化日近,同姓婚姻,因以成俗。紹遠導之以禮,大革弊風。政存簡恕,百姓悅服。入為小宗伯。

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

76
二年,正黃門。行軍禽竇泰,復弘農,破沙苑,猷常以本官從軍典文翰。五年,除司徒左長史,加驃騎將軍。時太廟初成,四時祭祀猶設俳優角抵之戲;其郊廟祭官,多有假兼。猷上疏諫;書奏,並納焉。遷京兆尹。時婚姻禮嫁聚會之辰,多舉音樂。

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三

115
徵拜京兆尹。及梁岳陽王蕭察稱蕃,乃假道邕散騎常侍,持節拜察為梁王。使還,稱旨,進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

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

79
加授京兆尹,仍行司會。出為隆州刺史,兼益州總管府長史。徵拜武威少府。卒,贈三州刺史。帝以善告齊軌事,謚曰繆公。子褒嗣,官至高陽郡守。

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 周宗室

67
武成元年,遷豳州刺史,改封安化縣公。保定初,除京兆尹,入為司中大夫。
81
明帝初,起家中侍上士。帝留意翰林,而神舉雅好篇什,每游幸,神舉恒從。襲爵長縣公。天和元年,累遷右宮伯中大夫,進爵清河郡公。建德三年,自京兆尹出為熊州刺史,齊人憚其威名。及帝東伐,從平并州,即授刺史。州既齊氏別都,多有姦猾,神舉示以威恩,遠近悅服。改封武德郡公,進柱國大將軍,又改封東平郡公。宣政元年,轉司武上大夫。及幽州人盧昌期等據范陽反,詔神舉討禽之。時齊黃門侍郎盧思道亦在反中,賊平,將解衣伏法,神舉乃釋而禮之,即令草露布。屬稽胡反,寇西河,神舉與越王盛討之。時突厥赴救,神舉以奇兵擊之,突厥敗走,稽胡款服。即授并州總管。

卷六十三列傳第五十一

71
威入閣進諫,不納。帝怒甚,將自出斬之。威當前不去,帝避之而出。威又遮止帝,帝拂衣入。良久,乃召威謝曰:「公能若是,吾無憂矣。」於是賜馬二匹、錢十餘萬。歲餘,尋復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持書侍御史梁毗劾威兼領五職,安繁戀劇,無舉賢自代心。帝曰:「蘇威朝夕孜孜,志存遠大,舉賢有闕,何遽迫之。」顧謂威曰:「用之則行,捨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因謂朝臣曰:「蘇威不遇我,無以措其言;我不得蘇威,何以行其道?楊素才辯無雙,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匹也。蘇威若逢亂世,商山四皓,豈易屈哉!」其見重如此。

卷六十四列傳第五十二

31
總字善會,聰敏好學。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納言京兆尹。武帝嘗戲總曰:「卿師尹帝鄉,故當不以富貴威福鄉里邪?」總乃正色對曰:「陛下擢臣非分,竊謂已鑒愚誠。今奉嚴旨,便似未照丹赤。豈可久忝此職,用疑聖慮。請解印綬,以避賢能。」帝大笑曰:「前言戲之耳。」五年,從武帝東征。總每率麾下,先驅陷敵,遂於並州戰歿,時年二十九。贈上大將軍,追封河南郡公,謚曰貞。六年,重贈柱國、五州刺史。

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六

20
大業初,授太子太傅。元德太子薨,檢校鄭州刺史。遷懷州刺史京兆尹。帝親征吐谷渾,詔雄總管澆河道諸軍。及還,改封觀王。遼東之役,檢校左翊衛大將軍,出遼東道。次瀘河鎮,遘疾死,帝為之廢朝,詔鴻臚監護喪事。有司請謚曰懿,帝曰:「王道高雅俗,德冠生靈。」乃謚曰德。贈司徒、襄國等十郡太守。

卷七十三列傳第六十一

14
開皇元年,歷位內史監、吏部尚書、京兆尹,封彭城郡公,營新都總監。二年,突厥入寇,慶則為元帥討之。部分失所,士卒多寒凍,墮指者千餘人。偏將達奚長儒率騎兵二千人別道邀賊,為虜所圍,慶則按營不救。由是長儒孤軍獨戰,死者十八九。上弗之責也。尋遷尚書右僕射。後突厥主攝圖將內附,請一重臣充使,詔慶則往。攝圖恃強,慶則責以往事,攝圖不服。其介長孫晟又說諭之,攝圖及弟葉護皆拜受詔,因稱臣朝貢,請永為籓附。初,慶則出使,帝敕曰:「我欲存立突厥,彼送公馬,但取五三疋。」攝圖見慶則,贈馬千疋,又以女妻之。帝以慶則功高,皆無所問。授上柱國,封魯國公,食任城縣千戶,以彭城公迴授第二子義。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