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894612"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舊聞証誤
條件: 提到「侍講
Total 3

卷一

24
唐有翰林侍書學士柳公權嘗為之。太宗以王著為衛尉寺丞、史館祗候,使詳定《急就章》等。後遂以為翰林侍書,而不加學士之名,蓋惜之也。葉夢得石林燕語按,柳誠懸書何進滔等碑,並云翰林學士承旨兼侍書,無學士字。《唐史》本傳,誠懸初為侍書學士,恥以技進,求換散秩,改弘文館學士文宗立,復召侍書,充書詔學士。據此,則侍書帶學士,或不帶,未足為重輕。況國初翰林侍讀、侍講亦不帶學士字,與侍書同,非謂靳之也。
25
咸平元年,上自即位以來,夜則召儒臣詢問得失,或至夜分,其後率以為常法。《聖政錄》云,召侍講侍讀學士二年七月,始置講讀學士,此時未有,今改為儒臣,庶不相妨。李燾《長編》按,翰林侍讀學士,唐開元中置,王涯、權德輿等嘗為之,後廢。太平興國中,太宗復置翰林侍讀,以呂文仲為之。尋又改為侍講,迄真宗不易其任。石守道所謂講讀學士,即指此爾。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