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545960"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金史
條件: 提到「閤門祗候
Total 14

本紀第十二

7
八月,大理丞姬端修、司直溫敦按帶論奏知大興府事紇石烈執中,坐所言不當,各削一官,罷職。丁酉,以尚書右丞相宗浩為左丞相,右丞僕散揆平章政事參知政事孫即康尚書右丞御史大夫僕散端左丞吏部尚書獨吉思忠為參知政事庚子,詔完顏綱、喬宇、宋元吉等編類陳言文字,其言涉宮庭,若大臣、省臺、六部,各以類從,凡二千卷。辛丑,以西京留守崇肅為御史大夫癸卯,更定閣門祗候出職格。先是以天旱詔求直言。至是尚書省奏:「河南府盧顯達、汝州王大材所陳,言涉不遜,請以情理切害論其罪。」從之,仍遍諭中外。命諸路學校生徒少者罷教授,止以本州、府文資官提控之。丁未,以安州軍事判官劉常言,諸按察司體訪不實,輒加糾劾者,從故出入人罪論,仍勒停。若事涉私曲,各從本法。辛亥,還宮。乙卯,以知真定府事完顏昌等為賀宋生日使。丁巳,幸太極宮。弛圍場遠地禁,縱民耕捕樵採。減教坊長行五十人,渤海教坊長行三十人,文繡署女工五十人。出宮女百六十人。

列傳第三

44
海陵伐宋,左衛將軍蒲察沙離只同知中都留守,佩金牌掌留府事。世宗即位于遼陽,璋勸沙離只歸世宗,沙離只不從。璋與守城軍官烏林荅石家奴、烏林荅愿、徒單三勝、蒲察蒲查等以兵晨入留守府,遂殺沙離只及判官漫捻撒離喝,推宗強子阿瑣為留守,璋行同知留守事。遣石家奴佩沙離只金牌與愿、蒲查、中都轉運使左淵子貽慶、大興少尹李天吉子磐奉表如東京,賀即位。世宗嘉之,以願、蒲查為武義將軍,充護衛。貽慶賜及弟,授從仕郎。磐充閤門祗候。就以璋為同知中都事。

列傳第四

29
衷,本名醜漢,中都司屬司人,世祖曾孫。祖霸合布里封鄆王,父悟烈官至特進。大定中,收充閤門祗候,授代州宣銳軍都指揮使。歲旱,州委禱雨于五臺靈潭,步致其水,雨隨下,人為刻石紀之。四遷引進使,兼典客署令,改尚輦局使。扈從北幸,賜廄馬二以旌其勤。尋為夏國王李仁孝封冊使,歷寧海、蠡州刺史,入為大睦親府丞。除順義軍節度使,陛辭,賜金幣,特寵異之。移鎮鎮西。泰和六年,致仕,卒。

列傳第十一

23
宗道本名八十,上京司屬司人,系出景祖,太尉訛論之少子也。通《周易》、《孟子》,善騎射,大定五年,充閤門祗候,累除近侍局使。

列傳第十三

7
字正甫,以蔭補閤門祗候,累遷客省使,兼東上閤門使,改提點太醫、教坊、司天,充大定十五年宋主生日副使,遷同知宣徽院事。丁母憂,起復太府監,改開遠軍節度使,入為右宣徽使。章宗即位,轉左宣徽使,致仕。明昌四年,起復左宣徽使,改定武軍節度使,復為左宣徽使
9
亨嗣字繼祖,以廕補閤門祗候,內供奉。調同監平涼府醋務,改同監天山鹽場。丁母憂,服闋,監萊州酒課,累調監豐州、任丘、汲縣、東平酒務。課最,遷白登縣令。明昌四年,行六部差規措軍前糧料,入為典給直長,改西京戶籍判官,歷官西京、中都太倉使,中都戶籍判官,尚醖署丞。丁父憂。大安初,復為典給署丞兼太子家令。崇慶,遷同知順天軍節度使事。是時,兵興,徵調煩急,亨嗣以辦最,遷定遠大將軍,入為戶部員外郎貞祐二年,遷莒州刺史。三年,山東宣撫司討楊安兒,亨嗣行六部,兵罷,還州。興定二年,卒,年六十一。
41
光慶字君錫,幼潁悟,沉厚少言。淵嘗謂所親曰:「世吾家者,此子也。」以蔭,補閤門祗候,遷西上閤門副使。丁父憂,起復東上閤門副使,再轉西上、東上閤門使,兼太廟署令。

列傳第十六

20
頍字元矩。以大臣子孫充閣門祗候,調莘縣令,召為承奉班都知,遷西上閣門副使兼宮苑令,累遷西上、東上閣門使。泰和二年,宋盱眙軍報:明年賀正旦使魯、楊明輝。及過界,副使乃王處久。入見,魯殿上不雙跪。詔就閣詰問先報名銜楊明輝不復報改王處久之故,及不雙跪者。魯對,拜時並雙跪,有足疾似單跪者。初,南苑有唐舊碑,書「貞元十年御史大夫劉怦葬」。上見之曰:「苑中不宜有墓。」頍家本怦後,詔賜頍錢三百貫改葬之。三遷右宣徽使。貞祐二年,轉左宣徽使。明年,致仕,遷一官。上曰:「卿舊人也,今朝廷多故,豈宜去位。朕自東宮薨後,思慮不周,俟稍寧息,即以上郡處卿。」頃之,起為知開封府。四年正月元日,攝左宣徽使。再請老,未半歲復起為御史中丞。詔安撫河南路,捕盜賊。坐與保靜軍節度使會飲,解職。起為太子詹事,遷太子少師。詹事院欲闢廣東宮周墻,頍請於皇太子曰:「師旅饑饉之際,何為興此役。」遂止。尋卒。

列傳第二十六

24
以年老衰病固辭,上曰:「朕知卿年老,勉為朕留,俟一二年,朕將思之。」上謂宰臣曰:「朕為天子,未嘗敢專行獨斷,每事遍問卿等,可行則行之,不可則止也。」琚與平章政事唐括安禮奏曰:「好問則裕,自用則小,陛下行之,天下幸甚。」居一年,復表致仕,乃許。詔以一孫為閣門祗候。即命駕歸鄉里。久之,世宗謂宰臣:「知人最為難事,近來左選多不得人。惟石琚為相時,往往舉能其官,左丞移剌道、參政粘割斡特剌舉右選,頗得之。朕常以不能遍識人材為不足。此宰相事也,左右近侍雖常有言,朕未敢輕信。」又曰:「近日刺史縣令多闕員,當擇幹濟者除之,資級不到庸何傷。」又曰:「惟石琚最為知人。」
39
二十三年,罷為咸平尹,封莘國公。上曰:「卿數年前嘗乞致仕,朕不許卿。卿今老矣。咸平卿故鄉,地涼事少,老者所宜。」賜通犀帶。明日,復遣近侍曹淵諭旨曰:「咸平自窩斡亂後,民業尚未復舊,朕聽卿歸鄉里,所以安輯一境也。」二十四年,薨。上聞之,悼惜良久。是歲幸上京,道過咸平,遣使致祭,賻贈有加。詔圖像藏秘府,擢其子八狗為閣門祗候

列傳第二十七

31
二十三年,肅請老,上謂宰臣曰:「梁肅知無不言,正人也。卿等知而不言,朕實鄙之。雖然,肅老矣,宜從其請。」遂再致仕。詔以其子汝翼為閣門祗候。二十八年,薨。謚正憲。

列傳第二十九

27
趙興祥,平州盧龍人。六世祖思溫,遼燕京留守,封天水郡王。父瑾,遼靜江軍節度使。興祥以父任閣門祗候,謁告省親于白霫。會遼季土賊據郡作亂,興祥攜母及弟妹奔燕京,不能進,乃自柳城涉砂磧,夜視星斗而行。僅達遼軍,而不知遼主所向,遂還柳城。及婁室獲遼主,興祥乃歸國,從宗望伐宋,為六宅使。天眷初,累官同知宣徽院事。母憂去官。熙宗素聞興祥孝行,及英悼太子受冊,以本官起復,護視太子。轉右宣徽使。天德初,改左宣徽使。海陵嘗問興祥,欲使子弟為官,當自言。興祥辭謝。海陵善之,賜以玉帶,詔曰:「汝官雖未至一品,可佩此侍立。」為濟南尹,賜車馬、金幣、金銀器皿,改絳陽軍節度使,召為太子少保,封廣平郡王,改封鉅鹿。正隆初,例奪王爵,遷太子少傅,封申國公,起為定武軍節度使。海陵伐宋,興祥二子從軍。世宗即位,海陵尚在淮南,二子未得還。興祥來見於平州,世宗嘉其誠款,以為秘書監,復為左宣徽使。上曰:「尚食庖人猥多,徒費廩祿。朕在籓邸時,家務皆委執事者,自即位以來,事皆留心。俸祿出於百姓,不可妄費,庖人可約量損減。」近臣獻琵琶,世宗卻之,謂興祥曰:「朕憂勞天下,未嘗以聲伎為心,自今勿復有獻,宜悉諭朕意。」有司奏南北邊事未息,恐財用未給,乞罷修神龍殿涼位工役。上即日使興祥傳詔罷之。久之,以其孫珣為閣門祗候。十五年,上幸安州春水,召興祥赴萬春節。上謁於良鄉,賜銀五百兩,感風眩,賜醫藥。未幾,卒官。

列傳第三十三

48
明昌四年,拜參知政事,詔諭之曰:「戶部遽難得人,顧無以代卿者,故用卿晚耳。」一日,上謂琪曰:「卿在省久矣,比來事少於往時何也?」琪曰:「昔宰職多有異同,今情見不同者甚少。」上曰:「往多情見為是耶,今無者為是耶?」琪曰:「事狀明者不假情見,便用情見,亦要歸之是而已。」五年,河決陽武,灌封丘而東,琪行尚書省事往治之,訖役而還。遷中大夫。承安元年,北邊用兵,而連歲旱暵,表乞致仕,不許。明年,出鎮安武軍,致仕,卒。子師周,閣門祗候,當給假,以聞。上悼之,以不奏聞責諭有司,後二品官卒皆具以聞,自琪始。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