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986100"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金史
條件: 提到「國子祭酒
Total 7

本紀第十

11
五年春正月癸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乙丑,昭容李氏進位淑妃。己巳,初用唐、宋典禮,皇后忌辰皆廢務。尚書省進區田法,詔相其地宜,務從民便。又言遣官劭農之擾,命提刑司禁止之。乙亥,以葉魯、谷神始製女直字,詔加封贈,依倉頡立廟盩厔例,祠於上京納里渾莊。歲時致祭,令其子孫拜奠,本路官一人及本千戶春秋二祭。辛巳,前中都路都轉運使王寂薦三舉終場人蔡州文商經明行修,足備顧問。前河北西路轉連使李揚言慶陽府進士李獎純德博學,鄉曲譽之。絳州李天祺、應州康晉侯屢赴廷試,皆有才德。上曰:「文商可令召之。李獎給主簿半俸終身,余賜同進士出身。」遣國子祭酒劉璣冊李純祐為夏國王。丁亥,幸城南別宮。
18
九月戊午朔,天壽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壬戌,命增定捕盜官被殺賻錢及官賞格。甲子,都水監官王汝嘉等坐河決,各削官兩階,杖七十,罷之。乙丑,上御睿思殿,諸路提刑使入見。戊辰,初令民買撲隨處金、銀、銅冶。命參知政事馬琪往視河決,仍許便宜從事。壬申,宋主遣使來告哀。戊寅,以知大興府事尼厖古等為鑒宋國弔祭使。敕尚書省,集百官議備邊事。壬午,特推恩東宮舊人司經王伯溫等八人官有差。甲申,命上京等九路并諸抹及糺等處選軍三萬,俟來春調發,仍命諸路并北阻棨以六年夏會兵臨潢。冬十月庚寅右丞相夾谷清臣等表請上尊號,不允。宋遺使獻遣留物。壬寅右丞相清臣復清上尊號,國子祭酒劉璣亦率六學諸生上表陳請,不允。遣戶部員外郎何格賑河決被災人戶。庚戌,張汝弼妻高陀斡以謀逆,伏誅。壬子,尚書省奏,升提刑司所察廉官南皮縣令史肅以下十有二人,而大興主簿蒙括蠻都亦在選中,上知其人,曰:「蠻都澆浮人也,升之可乎?與其任澆浮,孰若用淳厚。況蠻都常才,才智過人猶不當用,恐敗風俗,況常才耶!其再察之。」

本紀第十一

12
三月丁酉,同判大睦親府事宗浩為樞密使,封崇國公己亥,如建春宮。遣使冊王晫為高麗國王戶部尚書孫鐸、郎中李仲略、國子祭酒趙忱始轉對香閣。丁未,敕尚書:「官員必須改除者議之,其月日淺毋數改易。」乙卯,尚書省奏減親軍武衛軍額及太學女直、漢兒生員,罷小學官及外路教授。詔學校仍舊,武衛軍額再議,餘報可。司空襄、右丞匡、參知政事揆請罷諸路提點刑獄,從之。戊午,雨雹。夏四月癸亥,改提刑司為按察使司。戊辰,如萬寧宮。壬申,左丞楊伯通致仕。御史大夫張暐以奏事不實,追一官,侍御史路鐸追兩官,俱罷之。姬端修杖七十,贖。壬午,英王從憲進封瀛王。詔同州、許州節度使罷兼陜西、河南副統軍。

志第二十三

25
正一品:三師、三公尚書令,朱衣直省各十人,三公稱直府。牽攏官各六十人,並服紫衫帽、銀偏帶,內執藤棒二對、骨朵三對,牙杖三對,簇馬六人,傘子二人。交椅、水罐、鏾鑼、盂子、唾碗等事以次執之,服皁衫帽、塗金銅束帶。後凡執色人並同。邀喝四人。傘用青羅紫裏、銀浮圖。從一品:尚書左右丞相、平章政事都元帥樞密使,直省同,樞密稱直院,以班祗人充。牽攏官五十人,邀喝四人。判大宗正,引接十人、牽攏官四十人。大興尹,面前兩對,餘並同。以上交椅並用銀裹圈背、紫絲滌結。正二品:東宮三師、左右副元帥。尚書左右丞,直省八人,牽攏官四十人,邀喝三人,傘用朱浮圖。從二品: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御史大夫,直省同,御史臺稱通引,以皞使班祗人充。牽攏三十六人,邀喝數同。正三品:東宮三少、元帥左右監軍、殿前都點檢、六部尚書、諸京留守、宣徽、勸農使、翰林學士承旨等官,凡同品者,各引接六人,牽攏官二十人。以上交椅並用直背銀間妝、青絲滌結。諸京都轉運使、招討使、諸路提刑使、諸府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及留守,牽攏官五十人。外任,統軍使、都運、招討使副使、諸府尹兼總管,牽攏官五四十五人,公使七十人。從三品:元帥左右都監、勸農副使、殿前副都點檢及御史中丞等官,凡同品者,各引接六人,牽攏官一十八人,內中丞引從則給緋衫。外任,運使、節度使、牽攏官四十人,諸節鎮、諸部族節度同,公使上鎮七十人、中鎮六十五人、下鎮六十人。以上外任官人從服色,除諸招討、總管、部族節度、群牧使自來無射糧軍人力者並仍舊外,留守、統軍、總管、都運、招討、府尹、轉運、節度使人力亦仍舊,其數雖多,俱不得過四十人,並服紫衫、銀帶,銀裹圈背交椅、銀水罐、鏾鑼、盂、碗、牙杖,內銀裹骨朵、大劍各兩封,及邀喝,唯運使無骨朵、大劍。正四品:左右諫議大夫、國子祭酒、六部侍郎等官,凡同品者,各引接八人,本破十二人。外任,留守同統軍都監、提刑副使,各牽攏官三十人。從四品:殿前左右衛將軍、諸猛安千戶、親王府尉、諸京同知轉運等官,凡同品者,各引接四人,本破十二人。外任,牽攏官三十五人,公使上防禦六十人、中防禦五十五人、下防禦五十人。正五品:尚書左右司郎中、翰林待制、太常少卿等官,凡同品者,各本破八人。外任,牽攏官三十人,公使上州五十人、中州四十五人、下州四十人。凡防禦、刺史知軍、并京府統軍司、節鎮佐貳官人從,並服紫衫、角束帶,直背銀交椅、鏾鑼、盂子、唾碗、牙杖,傘用青表碧裏青浮圖。防禦刺史、知軍仍用銀裹骨朵、大劍一對,邀喝,唯隨路副統軍則不邀喝。從五品:六部郎中、侍御史、大理少卿等官,凡同品者,本破七人,侍御引從則給緋衫。外任,本破十人。以上職事官並許張蓋。正六品:尚書左右司員外等官,凡同品者,本破六人。外任,本破九人。從六品:尚書六部員外等官,凡同品者,本破五人。外任,本破九人。正七品:殿中侍御史等官,凡同品者,本破四人。外任,本破七人。縣令,公使十人。都軍,公使六人。從七品:應奉翰林文字等官,凡同品者,本破四人。外任,本破六人。縣令,公使十人。正八品:大理評事等官,凡同品者,本破二人。外任,本破六人。從八品:太常太祝等官,凡同品者,本破二人。外任,本破五人。正九品:御藥都監等官,凡同品者,本破一人。外任,本破三人。從九品:隨殿位承應、同監等官,凡同品者,本破一人。外任,本破一人。尚書省樞密院令譯史通事、六部御史臺及統軍司通事、誥院令史、國史院書寫等職,各設本破一人。以上職官,人力從物不得僭越。其外任官,人從服執,以本處公用或贓罰錢置。

列傳第四十一

34
完顏阿里不孫,字彥成,曷懶路泰申必剌猛安人。明昌五年進士,調易州、忻州軍事判官、安豐縣令。補尚書省令史,除興平軍節度副使,應奉翰林文字,轉修撰,充元帥左監軍紇石烈執中經歷官。執中圍楚州,縱兵大掠,坐不諫正,決杖五十。大安初,改戶部員外郎、鈞州刺史。執中行樞密院於西京,復以為經歷官。改威州刺史。貞祐初,累遷國子祭酒,歷越王、濮王傅,改同知平陽府事,兼本路宣撫副使。召為兵部侍郎,遷翰林侍講學士。改陜西路宣撫副使,遷元帥左都監。改河平軍節度使、河北西路宣撫副使。改御史中丞、遼東宣撫副使。再閱月,權右副元帥、參知政事、遼東路行尚書省事,賜御衣、廄馬、安山甲。上京行省蒲察五斤奏其功,賜金百兩、絹百匹。

列傳第四十三

33
蕭貢,字真卿,京兆咸陽人。大定二十二年進士,調鎮戎州判官,涇陽令,涇州觀察判官。補尚書省令史。舊例,試補兩月,乃補用。貢至數日,執政以為能,即用之。擢監察御史。提刑司奏涇州有美政,遷北京轉運副使。親老,歸養。左丞董師中、右丞楊伯通薦其文學,除翰林修撰。上書論:「比年之弊,人才不以器識、操履,巧於案牘,不涉吏議者為工。用人不務因才授官,惟泥資敘。名器不務慎與,人多僥倖。守令不務才實,民罹其害。伏望擢真才以振澆俗,核功能以理職業,慎名器以抑僥倖,重守令以厚邦本。然後政化可行,百事可舉矣。」詔詞臣作《唐用董重質誅郭誼得失論》,貢為第一,賜重幣四端。貢論時政五弊,言路四難,詞意切至,改治書侍御史。丁父憂,起復,改右司員外郎,尋轉郎中,遷國子祭酒,兼太常少卿,與陳大任刊修《遼史》。改刑部侍郎,歷同知大興府事、德州防禦使,三遷河東北路按察轉運使。大安末,改彰德軍節度事。坐兵興不能守城,亡失百姓,降同知通遠軍節度使。未幾,改靜難軍節度使,歷河東北路、南京路轉運使、御史中丞,戶部尚書。南京戒嚴,坐乏軍儲,詔釋不問。興定元年,致仕。元光二年卒,謚文簡。貢好學,讀書至老不倦,有注《史記》一百卷。
37
任天寵,字清叔,曹州定陶人也,明昌二年進士,調考城主簿,再遷威戎縣令。縣故堡寨,無文廟學舍,天寵以廢署建。有兄弟訟田者,天寵諭以理義,委曲周至,皆感泣而去。調泰定軍節度判官。丁父憂,服闋,調崇義軍節度判官。補尚書省令史、右三部檢法司正,遷監察御史。改右司都事,遷員外郎。改左司諫,轉左司郎中,遷國子祭酒。貞祐初,轉祕書監兼吏部侍郎,改中都路都轉運使。時京師戒嚴,糧運艱阻,天寵悉力營辦,曲盡勞瘁,出家貲以濟飢者,全活甚眾。監察御史高夔、劉元規舉天寵二十人公勤明敏,有材幹,可安集百姓。遷戶部尚書。三年,中都不守,天寵繼走南京,中道遇兵,死之。謚純肅。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