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814363"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宋元學案
條件: 提到「呂大防
Total 2

第019卷 卷十九 范呂諸儒學案全氏補本

77
呂大防,字微仲,其先汲郡人。太常博士通孫。父蕡,比部郎中。祖葬京兆藍田,遂家焉。由進士及第,調馮翊主簿、永壽令,遷著作佐郎、知青城縣。韓獻肅絳鎮蜀,稱其有王佐才。入權鹽鐵判官。英宗即位,除監察御史裏行,首言紀綱賞罰,未厭四方之望。京師大水,先生曰:「雨水之患,至入宮城廬舍,殺人害物,此陰陽之沴也。」即陳八事,曰主威不立、臣權太盛、邪議干正、私恩害公、遼夏連謀、盜賊恣行、群情失職、刑罰失平。會執政議濮王典禮,先生言:「宜以至公大義厭服天下,不得顧私恩而違公義。」章數十上,出知休寧縣。神宗立,通判淄州。熙寧初,知泗州,為河北轉運副使,召直舍人院。韓獻肅宣撫陜西,命為判官,又兼河東宣撫判官,除知制誥。四年,知延州。會環慶兵亂,宣撫坐黜,先生亦落知制誥,以太常博士知臨江軍。數月,徙知華州。華嶽摧,先生援經質史,以驗時事。除經圖閣待制、知秦州。元豐初,徙永興。時用兵西夏,調度百出,有不便者輒上聞,務在寬民。及兵罷,民力比他路為饒。進直學士。居數年,知成都府。哲宗即位,召為翰林學士,遷吏部尚書。元祐初,拜尚書右丞,進中書侍郎,封汲郡公。呂正獻告老,超拜先生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修《神宗實錄》。先生見哲宗年益壯,日以進學為急,請敕講讀官,取仁宗邇英御書解釋上之,寘于坐右。又摭乾興以來四十一事足以為勸戒者,分上下篇,標曰《仁祖聖學》,使人主有欣慕不足之意。哲宗御邇英閣,召宰執、講讀官讀《寶訓》,至漢武帝籍南山提封為上林苑,仁宗曰:「山澤之利,當與眾共之,何用此也!」丁度謂此蓋祖宗家法。先生因推廣祖宗家法,自事親、治內,以至寬仁、示儉,累數百言,哲宗甚然之。先生樸厚惷直,不植黨朋。與范忠宣並相王室,立朝廷挺,百官不敢干以私;不市恩嫁怨,以邀聲譽;凡八年,始終如一。懇乞避位,宣仁后曰:「上方富于春秋,公未可即去。少須歲月,吾亦就東朝矣。」未果而后崩,為山陵使。復命以觀文殿大學士、左光祿大夫知潁昌府,尋改永興軍。紹聖初,以言者落職,知隨州。貶祕書監,分司南京,居郢州。言者又以修《神宗實錄》直書其事為誣詆,徙安州。兄晉伯自渭入對,哲宗詢大防安否,且曰:「執政欲遷諸嶺南,朕獨令處安陸。為朕寄聲問之。大防樸直,為人所賣,三二年可復相見也。」晉伯泄其語于章惇,惇懼,繩之愈力,再貶舒州圍練副使,安置循州。疾作,語其子景山曰:「吾不復南矣!」卒,年七十一。晉伯請歸葬,許之。後復故官職,贈太師、宣國公,諡正愍。先生身長七尺,眉目秀發,聲音如鐘。自少持重,無嗜好,過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對賓客。每朝會,威儀翼如,神宗常目送之。與晉伯及弟與叔同居相切磋,論道考禮,冠昏喪祭,一本于古。關中言禮學者,推呂氏云。參史傳。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