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988045"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宋元學案
條件: 提到「四朝聞見錄
Total 2

第029卷 卷二十九 震澤學案全氏補本

32
王蘋,字信伯,世居福之福清 ,其父徙吳。先生師事伊川,其于同門楊龜山輩為後進,而龜山最可許之,以為師門後來成就者,惟信伯也。雲濠案:葉紹翁四朝聞見錄》云:震澤少師事龜山,以布衣入中秘。制曰:「爾學有師承,親聞道要。」又曰:「勉行爾志,毋負師言。」蓋謂龜山也。高宗親征,駐驆平江,守臣孫佑薦其學行,召見,對曰:「民離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古語謂『謀從眾,則合天心』,以眾之所同,固有至公之理也。今親征詔下,而四方民大和悅,以其當于人心耳。陛下誠推是心以見于用人,則用人必慰人望;推是心以見于政事,則政事不拂乎人情。」又曰:「人主好惡如天,無用心于其間,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使朝廷不乏才,要道也。汲黯之贛,漢武帝每惡其妄發,及與嚴助論之,必以為社稷臣。宇文士及之佞,唐太宗每與語至夜分,至當群集,則以佞人目之。二君不蔽于好惡,所以能盡臣下之賢否。願陛下察忠佞為取舍。」又曰:「陛下留意《春秋》,臣謂帝王之學當與世儒之學異。世儒之學,往往于經世大法莫之察也。帝王之學,在措諸事業。此其所以異也。」上語輔臣曰:「蘋起草茅,而議論若素宦于朝者,此通儒也。」賜進士出身,授秘書省正字。金師既退,應詔陳言,奏三事,一曰正心誠意,二曰辨君子小人,三曰消朋黨,上嘉納之。又奏曰:「堯、舜、禹、湯、文、武之道相傳,若合符節。非傳聖人之道,傳其心也;非傳聖人之心,傳己之心也。己之心無異聖人之心,萬善皆備。故欲傳堯、舜以來之道,擴充是心焉耳!」與修《神宗實錄》,兼史館校勘。中書舍人朱震、寶文閣直學士胡安國、徽猷閣待制君焞皆舉以自代,而安國言之尤力,謂其學有師承,識通世務,使司獻納,必有裨益。以著作佐郎通判常州,尋奉祠。秦檜惡之,以從子誼坐法株連奪官。久之,復主管台州崇道宮祠。先生樸實簡默。頹然若與世相忘。未嘗著書,垂老乃作《論語集解》,未成而卒。雲濠案:先生著又有《易傳》,見尹和靖書,當時曾鏤板于吾邑。其于同門,蓋亦和靖之亞,故和靖之寓虎丘,與先生最相得。其才氣遠不逮文定,然如范伯達、曾吉甫皆文定高弟,而請益于先生惟謹,可以知其所造之粹,較之漢上之夾雜,殆遠過之。呂居仁于程門諸宿老從遊殆,亦亟推先生。惟朱子謂其「不過一識伊川之面,而所記都差」,得無太過邪?

第071卷 卷七十一 嶽麓諸儒學案黃氏原本、全氏補定

138
李壁,字季章,自號雁湖居士,眉之丹稜人,文簡公燾第三子也。先生少英悟,日誦萬餘言,屬辭精博,周益公見而異之,曰:「此『謫仙』才也。」孝宗嘗問文簡:「卿諸子孰可用?」文簡以先生對。以父任入官,後登進士第。召試為正字,寧宗朝,累遷禮部尚書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稱:「開禧初,韓平原欲興兵,遣張嗣古覘敵,張還,大佛韓旨。復遣先生,先生還,與張異詞。階是進政府」云云。是先生附和平原,以致顯要,令人歎文字之為虛車。然其爭丘宗卿之賢,用張威以平寇亂,雖功不足掩罪,而知人之明,則不容沒也。嘉定時卒,諡文懿。先生嗜學如飢渴,群經百氏,搜抉靡遺,于典章制度尤綜練。所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消塵錄》三卷、《中興戰功錄》三卷、《中興奏議》若干卷、內外制二十卷、《援毫錄》八十卷、《臨汝閒書》百五十卷。先生父子與弟文肅皆以文字知名,蜀人比之三蘇雲。參史傳。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