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761145"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隋書
條件: 提到「中書舍人
Total 12

卷六志第一 禮儀一

5
梁武始命羣儒,裁成大典。吉禮則明山賓,凶禮則嚴植之,軍禮則陸璉,賓禮則賀瑒,嘉禮則司馬褧。帝又命沈約、周捨、徐勉、何佟之等,咸在參詳。陳武克平建業,多準梁舊,仍詔尚書左丞江德藻、員外散騎常侍沈洙、博士沈文阿、中書舍人劉師知等,或因行事,隨時取捨。後齊則左僕射陽休之、度支尚書元修伯、鴻臚卿王晞、國子博士熊安生,在周則蘇綽、盧辯、宇文㢸,並習於儀禮者也,平章國典,以為時用。高祖命牛弘、辛彥之等採梁及北齊《儀注》,以為五禮云。

卷二十六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56
給事中,皇弟皇子府正參軍,中書舍人,建康三官,皇弟皇子北徐北兗梁交南梁五州別駕,皇弟皇子湘豫司益廣青衡七州別駕、中從事,嗣王庶姓湘豫司益廣青衡七州別駕,嗣王庶姓荊江雍郢南兗五州中從事,宗正、太府、衞尉、司農、少府、廷尉、太子詹事等丞,積射、強弩將軍,太子左右積弩將軍,皇弟皇子國大農,嗣王國郎中令,嗣王庶姓公府主簿,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蕃王府功曹史,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蕃王府錄事、記室、中兵參軍,為四班。

卷二十七志第二十二 百官中

77
勁武、昭勇將軍,尚書諸曹郎中,中書舍人,三公府主簿,三等上州別駕從事史,四中府三等鎮守長史,三公府錄事參軍事,皇子郎中令,三公府功曹、記室、戶、倉、中兵參軍事,皇子文學,謁者僕射,已前上階。明威、顯信將軍,太子備身副都督,四中府司馬,武賁中郎將,羽林監,冗從僕射,直入副都督,千牛備身,大理正、監、評,侍御師諸開府錄事、功曹、記室、倉、中兵等曹參軍事,三等上州錄事參軍事,治中從事史,三等上郡丞,三等上縣令,太子內直監,平準署令,為第六品。

卷四十二列傳第七 李德林子百藥

2
任城王湝為定州刺史,重其才,召入州館。朝夕同遊,殆均師友,不為君民禮數。嘗語德林云:「竊聞蔽賢蒙顯戮。久令君沈滯,吾獨得潤身,朝廷縱不見尤,亦懼明靈所譴。」於是舉秀才入鄴,于時天保八年也。王因遺尚書令楊遵彥書云:「燕趙固多奇士,此言誠不為謬。今歲所貢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學識,固不待言,觀其風神器宇,終為棟梁之用。至如經國大體,是賈生、晁錯之儔;雕蟲小技,殆相如、子雲之輩。今雖唐、虞君世,俊乂盈朝,然脩大廈者,豈厭夫良材之積也?吾嘗見孔文舉『薦禰衡表』云:'洪水橫流,帝思俾乂。'以正平比夫大禹,常謂擬諭非倫。今以德林言之,便覺前言非大。」遵彥即命德林制《讓尚書令表》,援筆立成,不加治點。因大相賞異,以示吏部郎中陸卬。卬云:「已大見其文筆,浩浩如長河東注。比來所見,後生制作,乃涓澮之流耳。」卬仍命其子乂與德林周旋,戒之曰:「汝每事宜師此人,以為模楷。」時遵彥銓衡,深慎選舉,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條,考皆為上,授殿中將軍。既是西省散員,非其所好,又以天保季世,乃謝病還鄉,闔門守道。乾明初,遵彥奏追德林入議曹。皇建初,下詔搜揚人物,復追赴晉陽。撰『春思賦』一篇,代稱典麗。是時長廣王作相,居守在鄴。勑德林還京,與散騎常侍高元海等參掌機密。王引授丞相府行參軍。未幾而王即帝位,授奉朝請,寓直舍人省。河清中,授員外散騎侍郎,帶齋帥,仍別直機密省。天統初,授給事中,直中書,參掌詔誥。尋遷中書舍人。武平初,加通直散騎侍郎。又勑與中書侍郎宋士素、副侍中趙彥深別典機密。尋丁母艱去職,勺飲不入口五日。因發熱病徧,體生瘡,而哀泣不絕。諸士友陸騫、宋士素,名醫張子彥等,為合湯藥。德林不肯進,徧體洪腫,數日間,一時頓差,身力平復。諸人皆云孝感所致。太常博士巴叔仁表上其事,朝廷嘉之。才滿百日,奪情起復,德林以羸病屬疾,請急罷歸。

卷五十八列傳第二十三

1
魏澹彥深,鉅鹿下曲陽人也。祖鸞,魏光州刺史。父季景,齊大司農卿,稱為著姓,世以文學自業。澹年十五而孤,專精好學,博涉經史,善屬文,詞采贍逸。齊博陵王濟聞其名,引為記室。及琅邪王儼為京畿大都督,以澹為鎧曹參軍,轉殿中侍御史。尋與尚書左僕射魏收、吏部尚書陽休之、國子博士熊安生同脩《五禮》。又與諸學士撰《御覽》,書成,除殿中郎中、中書舍人。復與李德林俱脩國史。周武帝平齊,授納言中士。
1
辛德源,字孝基,隴西狄道人也。祖穆,魏平原太守。父子馥,尚書右丞,德源沉靜好學,年十四,解屬文。及長,博覽書記,少有重名。齊尚書僕射楊遵彥、殿中尚書辛術皆一時名士,見德源,並虛襟禮敬,因同薦之於文宣帝。起家奉朝請,後為兼員外散騎侍郎,聘梁使副。後歷馮翊、華山二王記室。中書侍郎劉逖上表薦德源曰:「弱齡好古,晚節逾厲,枕藉六經,漁獵百氏。文章綺豔,體調清華,恭慎表於閨門,謙撝著於朋執。實後進之辭人,當今之雅器。必能効節一官,騁足千里。」由是除員外散騎侍郎,累遷比部郎中,復兼通直散騎常侍。聘于陳,及還,待詔文林館,除尚書考功郎中,轉中書舍人。及齊滅,仕周為宣納上士。因取急詣相州,會尉迥作亂,以為中郎。德源辭不獲免,遂亡去。

卷六十六列傳第三十一

1
李諤,字士恢,趙郡人也。好學,解屬文。仕齊為中書舍人,有口辯,每接對陳使。周武帝平齊,拜天官都上士。諤見高祖有奇表,深自結納。及高祖為丞相,甚見親待,訪以得失。于時兵革屢動,國用虛耗,諤上《重穀論》以諷焉。高祖深納之。及受禪,歷比部、考功二曹侍郎,賜爵南和伯。諤性公方,明達世務,為時論所推。遷治書侍御史。上謂羣臣曰:「朕昔為大司馬,每求外職,李諤陳十二策,苦勸不許,朕遂決意在內。今此事業,諤之力也。」賜物二千段。

卷六十九列傳第三十四

1
王劭君懋,太原晉陽人也。父松年,齊通直散騎侍郎。劭少沈默,好讀書。弱冠,齊尚書僕射魏收辟參開府軍事,累遷太子舍人,待詔文林館。時祖孝徵、魏收、陽休之等嘗論古事,有所遺忘,討閱不能得,因呼劭問之。劭具論所出,取書驗之,一無舛誤。自是大為時人所許,稱其博物。後遷中書舍人。齊滅,入周,不得調。

卷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七 孝義

2
中書令河間邢邵表薦之,未報,彭城王浟為司州牧,召補主簿。後歷中外府東閣祭酒。兄卬當襲父始平侯,以彥師昆弟中最幼,表讓封焉。彥師固辭而止。時稱友悌孝義,總萃一門。遷中書舍人,尋轉通直散騎侍郎。每陳使至,必令高選主客,彥師所接對者,前後六輩。歷中書黃門侍郎,以不阿宦者,遇讒,出為中山太守,有惠政。數年,徵為吏部郎中。周武平齊,授載師下大夫。宣帝時,轉少納言,賜爵臨水縣男,奉使幽、薊。

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1
劉臻,字宣摯,沛國相人也。父顯,梁尋陽太守。臻年十八,舉秀才,為邵陵王東閣祭酒。元帝時,遷中書舍人。江陵陷沒,復歸蕭詧,以為中書侍郎。周冢宰宇文護辟為中外府記室,軍書羽檄,多成其手。後為露門學士,授大都督,封饒陽縣子,歷藍田令、畿伯下大夫。
1
南陽劉斌,頗有詞藻,官至信都郡司功書佐。竇建德署中書舍人。建德敗,復為劉闥中書侍郎,與劉闥亡歸突厥,不知所終。

宋本原跋

1
《隋書》自開皇、仁壽時,王劭纂書八十卷,以類相從,定為篇目。至於編年紀傳,並闕其體。唐武德五年,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奏請脩《五代史》。五代謂梁、陳、齊、周、隋也。十二月,詔中書令封德彞、舍人顏師古脩《隋史》,綿歷數載,不就而罷。貞觀三年,續詔秘書監魏徵脩《隋史》,左僕射房喬總監。徵又奏於中書省置秘書內省,令前中書侍郎顏師古給事中孔穎達、著作郎許敬宗撰《隋史》。徵總知其務,多所損益,務存簡正。序、論皆徵所作。凡成帝紀五,列傳五十。十年正月壬子,徵等詣闕上之。十五年,又詔左僕射于志寧太史令李淳風、著作郎韋安仁、符璽郎李延壽脩《五代史志》。凡勒成十志三十卷。顯慶元年五月己卯,太尉長孫无忌等詣朝堂上進,詔藏秘閣。後又編第入『隋書』,其實別行,亦呼為《五代史志》。魏徵本傳,貞觀七年為侍中,十年,『五代史』成,加光祿大夫,進封鄭國公。俄請遜位,拜特進。今諸本並云特進。又《經籍志》四卷,獨云侍中、鄭國公魏徵撰。『無忌傳』又云,永徽三年,始受詔監脩,疑當時先已刊脩,无忌因成書而進。今紀傳題以徵,志以无忌,從衆本所載也。紀傳亦有題太子少師許敬宗撰。案《敬宗傳》,貞觀八年,除著作郎,脩國史,遷中書舍人。十年,左授洪州司馬。龍朔三年,始拜太子少師。與今錄年月官位不同,疑後人所益。房喬、志寧初並受詔。又《李延壽傳》云,被詔與著作佐郎敬播同脩《五代史志》。按延壽貞觀三年與顏師古同被勑脩《隋史》,其年以內憂去職。今諸本並不載喬等名位。《天文》、《律曆》『五行』三志,皆淳風獨作。《五行志序》,諸本云褚遂良作。案本傳未嘗受詔撰述,疑祗為一序,今故略其名氏。天聖二年五月十一日上。御藥供奉藍元用奉傳聖旨,齎禁中《隋書》一部,付崇文院。至六月五日,勑差官校勘,時命臣綬、臣燁提點,右正言、直史館張觀等校勘。觀尋為度支判官,續命黃鑑代之。仍內出版式雕造。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