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339175"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南村輟耕錄
條件: 提到「大德
Total 4

卷二

17
◎置台憲御史臺,至元五年置,秩從二品。二十一年,陞正二品。大德十一年,升從一品。臺有大夫一人,後增一人,中丞二人,後又增二人。隨復故侍御史二人,治書侍御史二人,殿中侍御史二人,治朝著之事。典事二人,掌幕府文書之事。後改為都事三人。後又以都事之長,蒙古若色目一人為輕歷檢法二人。後廢管勾三人,其一人兼照磨。監察御史十二人,後增至十六人,皆漢人。又增蒙古、色目人,如漢人之數,今三十二人。至元十四年,既取宋置南行臺。二十七年,專蒞江南之地,號江南諸道行御史臺,秩如內台,而監察御史今二十四人。西行臺初由雲南廉訪司陞行臺,大德元年移治陝西,號陝西諸道行御史臺,蒞陝西、甘肅、四川、雲南之地,延間暫廢,隨復其官秩如南臺,而監察御史今二十人。各道提刑按察司,至元六年置,正三品,有使、副使、僉事、察判、經歷、知事。二十八年,改肅政、廉訪司使、副使、僉事各二人。大司農奏罷各道勸農司,以農事歸憲司,增僉事二人,經歷、知事、照磨各一人。今天下凡二十二道,始建台時大夫,則塔察兒也。  ◎內御史署銜內監察御史銜無「御史臺」三字,以為天子耳目之官,非御史大夫以下所可制也,行臺則不然。
20
◎詔西番累朝皇帝於踐祚之始,必布告天下,使咸知之。惟詔西番者,以粉書、詔文於青繒而繡以白,絨綱以真珠,至御寶處則用珊瑚。遣使齋至彼國,張於帝師所居處。  ◎五刑國初立法以來,有笞、杖、徒、流、死之制,凡七:下至五十七,下用笞六十七,下至一百七十。用杖徒之法:徒一年,杖六十七。一年半,杖七十七。二年,杖八十七。二年半,杖九十七。三年,杖一百七。此麗徒者,杖數也。鹽徒既決,而又鐐之,使居役也。數用七者,建元以前皆用成數,今匿稅者笞五十,犯私鹽茶者杖七十,私宰馬牛者杖一百,舊法猶有存者。大德中,刑部尚書王約數上言:「國朝用刑寬恕,笞杖十減其三,故笞一十減為七。今之杖一百者,宜止九十七,不當反加十也。議者憚於變更,其事遂寢。流則南之遷者之北,北之遷者之南,死則有斬,有凌遲而無絞。
28
◎懷孟蛙大德間,仁宗在潛邸日,奉答吉太后駐輦,懷孟特苦,群蛙亂喧,終夕無寐。翼旦,太后命近侍傳旨諭之曰:「吾母子方憒憒,蛙忍惱人耶?自後其毋再鳴,故至今此地雖有蛙而不作聲。後仁宗人京誅,安西王阿難答等迎武宗即位,時大德十一年也。越四年而仁宗繼登大寶,則知元后者天命攸歸,豈行在之所,雖未踐祚,而山川鬼神以陰來相之。不然,則蟲魚微物耳,又能聽令者乎?但迄今不鳴,尤可異矣。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