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288713"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明史
條件: 提到「太常
Total 17

志第三十二 禮十嘉禮四 賓禮

3
永樂六年北巡,禮部行直省,凡有重事及四夷來朝與進表者,俱達行在所,小事達京師啟聞。車駕將發,奏告天地、社稷、太廟、孝陵,祭大江、旗纛等神,AQ祭於承天門。緣途當祭者,遣官祭。將至北京,設壇祭北京山川等神。車駕至,奏告天地,祭境內山川。扈從馬步軍五萬。侍從,五府都督各一,吏、戶、兵、刑四部堂上官各一,禮、工二部堂上官各二,都察院堂上官一,御史二十四,給事中十九,通政、大理、太常、光祿、鴻臚堂上官共二十,翰林院、內閣官三,侍講修撰、典籍等官六,六部郎官共五十四,餘不具載。車駕將發,宴群臣,賜扈從官及軍校鈔。至北京,宴群臣、耆老,賜百官及命婦鈔。所過郡縣,官吏、生員、耆老朝見,分遣廷臣核守令賢否,即加黜陟。給事、御史存問高年,賜幣帛酒肉。

志第四十六 選舉二

2
廷試,以三月朔。鄉試,直隸於京府,各省於布政司。會試,於禮部。主考,鄉、會試俱二人。同考,鄉試四人,會試八人。提調一人,在內京官,在外布政司官。會試,禮部官監試二人,在內御史,在外按察司官。會試,御史供給收掌試卷;彌封、謄錄、對讀、受卷及巡綽監門,搜檢懷挾,俱有定員,各執其事。舉子,則國子生及府、州、縣學生員之學成者,儒士之未仕者,官之未入流者,皆由有司申舉性資敦厚、文行可稱者應之。其學校訓導專教生徒,及罷閑官吏,倡優之家,與居父母喪者,俱不許入試。試卷之首,書三代姓名及其籍貫年甲,所習本經,所司印記。試日入場,講問、代冒者有禁。晚未納卷,給燭三枝。文字中迴避御名、廟號,及不許自序門第。彌封編號作三合字。考試者用墨,謂之墨卷。謄錄用朱,謂之朱卷。試士之所,謂之貢院。諸生席舍,謂之號房。人一軍守之,謂之號軍。試官入院,輒封鑰內外門戶。在外提調、監試等謂之外簾官,在內主考、同考謂之內簾官。廷試用翰林及朝臣文學之優者,為讀卷官。共閱對策,擬定名次,候臨軒。或如所擬,或有所更定,傳制唱第。狀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二、三甲考選庶起士者,皆為翰林官。其他或授給事、御史、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太常國子博士,或授府推官、知州、知縣等官。舉人、貢生不第、入監而選者,或授小京職,或授府佐及州縣正官,或授教職。此明一代取士之大略也。終明之世,右文左武。然亦嘗設武科以收之,可得而附列也。

志第四十七 選舉三

3
任官之事,文歸吏部,武歸兵部,而吏部職掌尤重。吏部凡四司,而文選掌銓選,考功掌考察,其職尤重。選人自進士、舉人、貢生外,有官生、恩生、功生、監生、儒士,又有吏員、承差、知印、書算、篆書、譯字、通事諸雜流。進士為一途,舉貢等為一途,吏員等為一途,所謂三途並用也。京官六部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博士,外官知州、推官、知縣,由進士選。外官推官、知縣及學官,由舉人、貢生選。京官五府、六部首領官,通政司、太常、光祿寺、詹事府屬官,由官廕生選。州、縣佐貳,都、布、按三司首領官,由監生選。外府、外衛、鹽運司首領官,中外雜職、入流未入流官,由吏員、承差等選。此其大凡也。其參差互異者,可推而知也。初授者曰聽選,升任者曰升遷。選人之法,每年吏部六考、六選。凡引選六,類選六,遠方選二。聽選及考定升降者,雙月大選,其序定於單月。改授、改降、丁憂、候補者,單月急選。其揀選,三歲舉行。舉人乞恩,歲貢就教,無定期。凡升遷,必滿考。若員缺應補不待滿者,曰推陞。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由廷推或奉特旨。侍郎以下及祭酒,吏部會同三品以上廷推。太常卿以下,部推。通、參以下吏部於弘政門會選。詹事由內閣,各衙門由各掌印。在外官,惟督、撫廷推,九卿共之,吏部主之。布、按員缺,三品以上官會舉。監、司則序遷。其防邊兵備等,率由選擇保舉,付以敕書,邊府及佐貳亦付敕。薊遼之昌平、薊州等,山西之大同、河曲、代州等,陝西之固原、靜寧等六十有一處,俱為邊缺,尤慎選除。有功者越次擢,誤封疆者罪無赦。內地監司率序遷,其後亦多超遷不拘次,有一歲中四五遷、由僉事至參政者。監、司多額外添設,守巡之外往往別立數銜,不能畫一也。在外府、州、縣正佐,在內大小九卿之屬員,皆常選官,選授遷除,一切由吏部。其初用拈鬮法,至萬曆間變為掣簽。二十九年,文選員外郎倪斯蕙條上銓政十八事,其一曰議掣簽。尚書李戴擬行報可,孫丕揚踵而行之。後雖有譏其失者,終明世不復更也。洪武間,定南北更調之制,南人官北,北人官南。其後官制漸定,自學官外,不得官本省,亦不限南北也。初,太祖嘗御奉天門選官,且諭毋拘資格。選人有即授侍郎者,而監、司最多,進士、監生及薦舉者,參錯互用。給事、御史,亦初授升遷各半。永、宣以後,漸循資格,而臺省尚多初授。至弘、正後,資格始拘,舉、貢雖與進士並稱正途,而軒輊低昂,不啻天壤。隆慶中,大學士高拱言:「國初,舉人躋八座為名臣者甚眾。後乃進士偏重,而舉人甚輕,至於今極矣。請自授官以後,惟考政績,不問其出身。」然勢已積重,不能復返。崇禎間,言者數申「三途並用。」之說。間推一二舉人如陳新甲孫元化者,置之要地,卒以傾覆。用武舉陳啟新為給事,亦聲名潰裂。於是朝端又以為不若循資格。而甲榜之誤國者亦正不少也。

志第五十五 食貨三

25
兩京庫藏,先後建設,其制大略相同。內府凡十庫:內承運庫,貯緞匹、金銀、寶玉、齒角、羽毛,而金花銀最大,歲進百萬兩有奇。廣積庫,貯硫黃、硝石。甲字庫,貯布匹、顏料。乙字庫,貯胖襖、戰鞋、軍士裘帽。丙字庫,貯棉花、絲纊。丁字庫,貯銅鐵、獸皮、蘇木。戊字庫,貯甲仗。贓罰庫,貯沒官物。廣惠庫,貯錢鈔。廣盈庫,貯紵絲、紗羅、綾錦、紬絹。六庫皆屬戶部,惟乙字庫屬兵部,戊字、廣積、廣盈庫屬工部。又有天財庫,亦名司鑰庫,貯各衙門管鑰,亦貯錢鈔。供用庫,貯粳稻、熟米及上供物。以上通謂之內庫。其在宮內者,又有內東裕庫、寶藏庫,謂之裏庫。凡裏庫不關於有司。其會歸門、寶善門迤東及南城磁器諸庫,則謂之外庫。若內府諸監司局,神樂堂,犧牲所,太常、光祿寺,國子監,皆各以所掌,收貯應用諸物。太僕則馬價銀歸之。明初,嘗置行用庫於京城及諸府州縣,以收易昏爛之鈔。仁宗時罷。

列傳第八十四 張璁胡鐸 桂萼 方獻夫 夏言

36
璁、萼既召還,羽林指揮劉永昌劾都督桂勇,語侵萼及兵部尚書李承勛。又劾御史廖自顯,自顯坐逮。已,又訐兵部郎中盧襄等。獻夫請按治永昌,毋令奸人以蜚語中善類。帝不從。獻夫遂求退,帝亦不允。給事中孫應奎劾獻夫私其親故大理少卿洗光、太常卿彭澤。帝不聽。都給事中夏言亦劾獻夫壞選法,徙張璁所惡浙江參政黃卿於陜西,而用璁所愛黨以平代,邪回之彭澤踰等躐遷太常,及他所私暱,皆有迹,疑獻夫交通賄賂。疏入,帝令卿等還故官。獻夫及璁疏辨,因引退。帝重違二人意,復令卿等如前擬。

列傳第八十九

25
王爌,字存納,黃巖人。弘治十五年進士。除太常博士時,屢遷刑科都給事中武定侯郭勛鎮兩廣,行事乖謬。詔自陳,勛強辨,爌等駁之。都察院覆奏,不錄爌言,爌並劾都御史彭澤。帝責澤,置勛不問。御史林有年直言下獄,浙江僉事韓邦奇忤中官被逮,爌皆救之。帝幸大同久不反,爌力請回鸞。又與工科石天柱彭澤,忤王瓊。中旨調兩人於外,爌得惠州推官。世宗立,召復都給事中。旋擢太僕少卿,改太常嘉靖三年遷應天府尹。歲大祲,奏免其賦。居四年,遷南京刑部右侍郎,以母老歸養。家居十年,起故官。尋擢南京右都御史。守備中官進表,率以兩御史監禮。爌曰:「中官安得役御史?」止之。舉賀入朝,謁內閣夏言。言倨甚,大臣多隅坐,爌獨引坐正之。言不悅,爌遂謝病歸。

列傳第九十八

93
應龍有才氣,初以劾嚴嵩得名,驟致通顯。及為太常,省牲北郊,東廠太監馮保傳呼至,導者引入,正面爇香,儼若天子。應龍大駭,劾保僭肆,保深銜之。至是,京察自陳,保修郤,令致仕。臨安土官普崇明、崇新兄弟構爭。崇明引廣南儂兵為助,崇新則召交兵。已,交兵退,儂兵尚留,應龍命部將楊守廉往剿。守廉掠村聚,殺人。儂賊乘之,再敗官軍,人以咎應龍。應龍聞罷官,不俟代徑歸。代者王凝欲自以為功,力排應龍。給事中裴應章遂劾應龍僨事。巡按御史郭廷梧雅不善應龍,勘如凝言。應龍遂削籍,卒於家。

列傳第一百九

2
袁洪愈,字抑之,吳縣人。舉嘉靖二十五年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授中書舍人。擢禮科給事中。劾檢討梁紹儒阿附權要,文選郎中白璧招權鬻官,尚書萬鏜、侍郎葛守禮不檢下。詔切責鏜、守禮,下璧詔獄,斥紹儒於外。紹儒,大學士嚴嵩私人也。已,陳邊務數事,詔俱從之。嵩屬吏部尚書吳鵬,出為福建僉事。歷河南參議、山東提學副使、湖廣參政,所在以清節著。嵩敗,召為南京太僕少卿,就遷太常隆慶五年,以疾歸。

列傳第一百十九

61
葉茂才,字參之,無錫人。萬曆十七年進士。除刑部主事,以便養改南京工部。榷稅蕪湖,課登,輒縱民舟去。既而課羨,請以餉邊卒,不取一錢。就改吏部,進郎中,三遷南京大理丞。復引疾。四十年,起南京太僕少卿。時朝士方植黨爭權。祭酒湯賓尹、修撰韓敬既敗,其黨猶力庇之。御史湯世濟者,敬邑人也,疏陳時政,陰詆發敬奸弊者。茂才馳疏駁之。其黨給事中官應震輩遂連疏力爭。茂才更具揭發其隱,因移疾乞休。世濟益恚,偕同年金汝諧、牟志夔攻之不已。茂才再疏折之,竟自引去。當是時,黨人悉踞言路,凡他曹有言,必合力逐之。茂才既去,黨人益專,無復操異議者。天啟初,召為太僕少卿,改太常,皆不赴。四年,擢南京工部右侍郎。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時政日非,謝病歸。友人高攀龍被逮,赴水死,使者將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幾卒。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2
傅好禮,字伯恭,固安人。萬曆二年進士。知涇縣,治最,入為御史。嘗陳時政,請節游宴,停內操,罷外戚世封,止山陵行幸,又上崇實、杜漸諸疏。語皆剴直。巡按浙江。歲大侵,條上荒政。行部湖州,用便宜發漕折銀萬兩,易粟振饑民。改按山東。泰安州同知張壽朋當貶秩,文選郎謝廷寀用為永平推官,謂州同知六品,而推官七品也。好禮馳疏劾其非制,廷寀坐停俸,壽朋改調。好禮尋謝病歸。召進光祿少卿,改太常。時稅使四出,海內騷然。二十六年冬,奸民張禮等偽為官吏,群小百十人分據近京要地,稅民間雜物,弗予,捶至死。好禮極論其害,因言:「自朝鮮用兵,畿民富者貧,貧者死,思亂已久,奈何又虐征。國家縱貧,亦不當頭會箕斂,括細民續命之脂膏;況奸徒所得千萬,輸朝廷者什一耳,陛下何利為之。」奏入,四日未報,復具疏請。帝大怒,傳旨鐫三級,出之外。大理卿吳定疏救。帝益怒,謫好禮大同廣昌典史,定鐫三級,調邊方。言官復交章論救,斥定為民。既而帝思好禮言,下其疏,命廠衛嚴緝,逮禮等二十八人詔獄,其害乃除。好禮之官,未幾,請急歸。家居十五年卒。天啟中,贈太常卿。

列傳第一百三十

27
起補南京工部,歷郎中。力按舊章,杜中貴橫索,節冗費為多。官工部九年,進光祿少卿。改太常,督四夷館。中外競請起廢,帝率報寢。久之,乃特起顧憲成。憲成已辭疾,忌者猶憚其進用,御史徐兆魁首疏力攻之。文衡慮帝惑兆魁言,抗章申雪,因言:「今兩都九列,強半無人,仁賢空虛,識者浩歎。所堪選擇而使者,只此起廢一途。今憲成尚在田間,已嬰羅罔,俾聖心愈疑。連茹無望,貽禍賢者,流毒國家,實兆魁一疏塞之矣。」尋進大理少卿。以憂去。
53
光前操行清嚴,峻卻請謁。知縣石三畏贓私狼籍,得奧援,將授臺諫,光前出之為王官,其黨咸側目。明年,光前兄右布政使光縉治兵遵化,為奄黨門克新所劾,亦削籍。兄弟並以忤奄去,見稱於世。崇禎元年,起光祿少卿,不赴。三年,起太常。已,進大理少卿。累疏乞休,及家而卒。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33
天啟初,召為光祿少卿,改太常。未上,陳中官侵冒六事。時魏忠賢、客氏離間后妃,希得見帝,而三俊疏有「篤厚三宮,妖冶不列於御」語。忠賢遣二豎至閣中,摘「妖冶」語,令重其罪,閣臣力爭,而擬旨則以先朝故事為辭。三俊復疏言:「近日麋爛荼毒,無踰中璫,閣臣悉指為故事。古人言奄豎聞名,非國之福。今聞名者已有人,內連外結,恃閣臣彈壓抑損之,而閣臣輒阿諛自溺其職,可為寒心。」忠賢益怒,以語侵內閣,留中不下。擢左僉都御史,疏陳兵食大計,規切內外諸司。吏部郎中徐大相言事被謫,抗疏救之。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43
天啟二年,起兵部主事,歷尚寶丞、少卿,改太常。五年六月,魏忠賢黨御史陳世颭劾之,遂落職。崇禎初,復官,致仕家居。十六年冬,李自成陷慶陽,僖死之。

列傳第一百七十 儒林一

71
謁選,得長樂知縣,教民行《朱子家禮》。躬行郊野,勞問疾苦,田夫野老咸謂府親己,就求筆札,府輒欣然與之。遷南京兵部主事,陳軍民利病七事。父喪除,補刑部。值旱蝗、星變,北寇深入,孔廟災,疏請內修外攘,以謹天戒。又上救時十要。以便養乞南,改南京兵部,遷武選員外郎。尚書馬文升知其賢,超拜廣東提學副使。雲南晝晦七日,楚婦人鬚長三寸,上弭災三術。以母老乞休,不待命輒歸。已而吏部尚書楊一清及巡按御史吳華屢薦其學行,終不起。嘉靖改元,言官交薦,起太僕少卿,改太常,致仕。既歸,屏居南山,布衣蔬食,惟以發明經傳為事。時王守仁講學其鄉,相去不百里,頗有異同。嘗曰:「居官之本有三:薄奉養,廉之本也;遠聲色,勤之本也;去讒私,明之本也。」又曰:「薦賢當惟恐後,論功當惟恐先。」年七十三卒。故事,四品止予祭。世宗重府孝行,特詔予葬。

列傳第一百七十六 文苑四

2
李維楨,字本寧,京山人。父裕,福建布政使。維楨舉隆慶二年進士,由庶吉士授編修。萬曆時,《穆宗實錄》成,進修撰。出為陜西右參議,遷提學副使。浮沉外僚,幾三十年。天啟初,以布政使家居,年七十餘矣。會朝議登用耆舊,召為南京太僕卿,旋改太常,未赴。聞諫官有言,辭不就。時方修《神宗實錄》,給事中薛大中特疏薦之,未及用。四年四月,太常卿董其昌復薦之,乃召為禮部右侍郎,甫三月進尚書,並在南京。維楨緣史事起用,乃館中諸臣憚其以前輩壓己,不令入館,但超遷其官。維楨亦以年衰,明年正月力乞骸骨去。又明年卒於家,年八十。崇禎時,贈太子太保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佞幸

21
然群奸中外蟠結,士大夫附者日益多。進士郭宗由刑部主事,以篆刻為中人所引,擢尚寶少卿,日與市井工技伍,趨走闕廷。兵科左給事中張善吉謫官,因秘術干中官高英,得召見,因自陳乞復給事中,士論以為羞。大學士萬安亦獻房中術以固寵。而諸雜流加侍郎、通政太常、太僕、尚寶者,不可悉數。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