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542847"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宋朝事實
條件: 提到「尚書左丞
Total 4

卷十

50
耿南仲,宣和七年二月,自徽猷閣學士、朝散郎、太子詹事除資政殿學士、簽書。靖康元年,遷尚書左丞
87
蔡懋,宣和六年九月,自朝議大夫、開封尹除中大夫、同知。靖康元年,遷尚書左丞
88
葉夢得,字少蘊,蘇州吳縣人,官至尚書左丞。在鎮,以其子模將數千人守馬家渡,金人果使叛將酈瓊將輕兵來襲,見有備,乃去。時以屯兵眾,歲費米八十萬斛、錢八百萬緡,榷貨務所入不足以贍,且命夢得兼總四路漕運。時江淮多難,甚賴之,以勞進觀文殿學士
96
興化軍仙遊人陳峩,因朝會見蔡京視日久而不瞬,嘗以語人曰:「京之精神如此,他日必貴,然矜其稟賦,敢亂太陽,吾恐此人得志,必擅私逞欲,無君自肆矣。」尋居諫省,遂攻其惡。京聞峩言,因所親以自解,且致情懇,而以甘言啖峩,峩使答之曰:「杜詩所謂『射人先射馬,擒賊必擒王,』不得自己也。」于是攻之愈力,草四章,將上,會聞隔對不得見,乃悉繳而奏之。其奏曰:「紹聖之初,哲宗之意本無適莫。章雖挾功自恣,然其初猶有兼取元祐之意。京自成都而來,與其弟卞共毀宣仁,共欺哲宗。京之得售其說自役法始,從大改役法以後,事事無不大改。兄弟同朝,塤篪相和,無有一事不如其意。當此之時,不以所聞神考聖訓告於哲宗,至於今日,然後引所自書《實錄》以為證驗,唱為不經之論,而欲遷神考於西宮,其為矯誣可謂明矣。京以矯誣之筆妄增《實錄》之事,以矯誣之舌偽造神考之訓,朝廷用矯誣之言而輕改宗廟,信矯誣之說而力沮言者,臣恐自此矯誣之人無復忌憚矣。今朝廷大政又皆委曲遷就而為一京之地,公議洶洶,人不敢言。京當紹聖之初,與其弟卞俱在朝廷,導贊章,共作威福。卞則陰為謀畫,則果斷力行,且謀且行者,京也。哲宗篤於繼述,一于委任,事無大小,信不疑,卞于此時,假繼述之說,以主私史;于此時,因委任之篤,自明己功;京則盛推安石之聖過于神考,以合其弟;又推定策之功,毀蔑宣仁,以合章。之矜伐,京為有助;卞之乖悖,京實贊之。當此之時,言官常安民屢攻其罪,京與、卞共怒安民,協力排陷,斥為姦黨。而孫諤、董敦逸、陳次升亦因論京,相繼黜逐。哲宗晚得鄒浩,不由進擬,置之言路。浩能忘身徇國,京又因其得罪,從而擠毀。是以七年之間五害言者,凡所施行得以自恣,遂使當時之所行,皆為今日之所改。卞之尊紹王氏,知有安石,豈知有神考知有金陵,豈知有京師絕滅史學,一似王衍,重南輕北,分裂有萌,臣之痛心默憂非一日也。陛下融會南北,去卞不疑,然而京尚未去,人實憂之。兄弟一心,皆為國害,一去一留,失政刑矣。熙寧之末,王安石、呂惠卿紛爭以後,天下之士分為兩黨,神宗患之,於是自安石既退、惠卿既出之後,不復用此兩人,而兩門之士則皆兼取而並用之也。當時天下之士,初有王黨、呂黨,而朋黨之禍終不及于朝廷者,用此術耳。自京、卞用事以來,牢籠薦引天下之士,處要路、得美官者不下數百千人,其間才智藝能之士、可用之人誠不為少。若京去朝廷,則私門之士數百千人者,皆為朝廷之用矣;京在朝廷,則皆蔡氏之黨也。然則消黨之術,惟在去京而已。國家內外無事一百四十年矣,至于保養陰邪,必成心腹之患。」峩又論《哲宗實錄》不當止以蔡京兼修。疏奏,上甚感其言,密賜峩黃金百兩。上謂輔臣曰:「峩言事極不可得,暫貶亦不久。前日遣人以金百兩賜之,峩受賜,泣下。」布曰:「陛下待遇如此,宜其感泣也。」元符三年十月,京遂以翰林學士承旨知永興軍,至是,除尚書左丞。京執政凡二月而相。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