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814363"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曾公遺錄
條件: 提到「呂大防
Total 3

卷七

192
涇原奏舉西安州僉判職事曹官,並依奏。唯司理溫並,以左轄言呂大防恩澤得假承務郎,上問:「何以使他?」餘云:「軍前使喚,臣所不知。」上令別舉官。

卷八

242
是日,左轄亦留身甚久。餘再對,上諭以:「卞云不可與惇共處,待過興龍節求去。」餘云:「臣昨日蒙聖諭,既退,亦聞敦、卞面相毀訾甚峻,大臣不當如此。」上云:「失體。章惇多以語言傷人。」餘云:「惇性暴,率多輕發;卞則陰巧,能窺伺其所短;故卞多勝,惇多屈,必無以逃聖鑒。如孫傑事,既有溫卿之嫌,自不當力爭,亦無可勝之理,惇不識便宜多此類也。」上云:「惇卻言:祇是說孫傑立黨,不是說卞。」餘云:「此乃惇畏卞之詞。卞與惇皆有黨,而卞之黨為多,既已言之,何必更解?」上亦哂之。餘云:「惇之黨衰,卞之黨盛,故眾皆畏之。謂卞為不立黨,尤不可也。惇、卞紛紛,固未足道,然三省、密院闕人,陛下不可不留意。宗廟、社稷大計,天下安危,士民休戚,祇繫此三人者。惇、卞既暌,許將凜凜畏此兩人,不敢啟口,每有一事,惇以為可,而卞未答,卞以為可,而惇未然,則將莫敢對,直俟兩人者稍同,將乃敢應答。今兩人者又交惡,自此政事愈乖謬矣。故上下內外闕官,鮮有差除,縱有差除,人必以為不當。蓋兩人者,好惡各有所偏,各有黨類,若有一人能執義理、持公論以自處,無不可勝人之理。古人云『正己而物正』,未有枉己而能直人者也。密院獨負,臣來日赴景靈行事,遂廢本院職事兩日,雖密院邊防事機動繫安危,然事稍大者,必與三省同議,尚未足憂。三省政事所在,一日萬機,陛下付之此三二人,恐誤國事。臣每不欲喋喋,然致身朝廷,於國事不敢不傾盡補聖聽。」上云:「深欲補人,卿視在朝誰為可進者?若補得兩人,方不闕事。蔣之奇亦不可得,又適有此事。」餘云:「蔣之奇官是太中大夫,數月間未可進職,且移一藩亦可。」上云:「亦無事,復職亦不妨。」又云:「年歲間莫卻可用。」餘云:「之奇比在朝廷,卻頗平穩自守,亦老成故爾。」上又云:「韓忠彥可用否?」餘云:「方三省需人,如忠彥輩,但恐不濟事,須是奈何得此兩人,乃有補。許將固恐懼,以元佑中為執政,常恐為惇、卞所傾。黃履雖或敢啟口,又不曉事,亦不為兩人所畏。」上云:「履不曉事,不足道。」餘云:「人君所以垂衣拱手,無為而天下治者,以得人也。若廟堂得人,則亦不至每事煩聖聽,且如平日所進呈事,或論議未合,自不可將上,豈至於陛下前紛紛爭口舌也;有骨鯁之人在位,則廟堂不正之論已消之於下矣;以至內外上下闕人,若以公議差除,豈有不可之理。但在上者得人,則事無大小,無不修舉,何至於勞聖慮也!」上深嘉納。又論其下人材:「如吳伯舉如何?」餘云:「亦如曾旼、鄧洵武之徒。陛下論曾旼曲盡之矣,此三人者,乃一體之士也。陛下必欲用洵武之徒亦不妨,然須以一正直不附麗人者兼進之,則人情亦必悅服,獨用洵武輩則不可也。洵武、劉拯輩皆在要路,則卞黨益盛,自章敦而下皆畏之,誰復敢言其短?如此不惟於士類不便,陛下聰明亦從而壅塞,每事愈費力爾。若謂卞無黨,則鄭居中乃王珪壻,何緣得進?劉摯、呂大防壻,有敢引之者否?緣居中故,閭丘籲亦得差遣,初改官不作縣,自宮教除通判,皆眾人所不可得也。」上又曰:「蔡京亦不平穩。」餘云:「陛下論人材性行,皆曲盡之矣。」餘又言:「章惇多輕信,初力引序辰、嘉問,既而反為仇怨。嘉問何足引,王安石力欲以為待制,而先帝終不與,後處之以光卿而已。」上云:「安石稱道嘉問過當。」餘云:「誠如聖諭。安石平生交游多暌乖,獨與嘉問始終,故稱之太過,作嘉問母祭文:『是生賢子,經德秉哲。』此乃商周先王之德,嘉問何以當之?」上笑云:「安石性強。」餘云:「安石以義理、名節、忠信自任,不肯為非,至於性強,自是以此驕人,故時有過舉,豈他人可比。」上云:「安石誠近世之所未有。」餘云:「此非可與章惇、蔡卞同日而語,其孳孳於國事,寢食不忘,士人有一善可稱,不問疏遠、識與不識,即日召用。誠近世所無也。」上又問:「惇門下有陳彥恭者何人?」餘云:「此鼠輩小人,不足道。然惇多輕聽,如彥恭者,構造是非,談人短長,惇聽之,誠可笑也。以此內外官吏陳請利害,但己所喜者必行,其所不喜者,言雖有理,多斥而不取。」上笑曰:「如溫卿所陳請,不問是非,無不從者。」是日語尤多,不可悉記。

卷九

307
再對,閻安為入內班。路昌衡言河北備邊四事:禁軍習手藝人降廂軍,從之;修城池及軍器,悉已有旨;又言糴便不當令轉運司兼,固言紹聖中以轉運司兼糴便,深失祖宗法意。國初以河北沿邊十七州軍蠲減賦稅,年計不足,故歲賜鈔錢二百萬,并十七州軍稅賦,悉令糴便司專領,故轉運司不能侵漁,今併為一司,誠不便。上令諭三省仍來日同對時面陳,便可改。退以語三省,三省皆以為即復舊。餘自紹聖中亦屢曾以此語,惇、卞等雖略曉然,亦終不能改。辛卯,同呈邊奏。又以劉奉世復端明、知定州;王欽臣復待制、知真定。師朴云:「向論邢恕、葉祖洽不可帥,令與東南一郡。」遂與恕守荊南,洽守洪。初,朴等議欲以杜裳帥真定,餘以為不足稱此選,遂用欽臣。朴云:「向者餘以謂欽臣得集撰、穎昌,外議皆以為過,故不敢及之。」餘云:「昔者初復誠太優,今例無不復者,則欽臣終何可遏,況以人材比之,又非常之比也。」眾皆以為然。沖元云:「便須更照管,恐有一般者皆須復職。」餘云:「楊畏是也。」眾皆云:「畏之罪當於上前及之。」既對,餘言:「欽臣在元祐中事於呂大防門下,物議極多,不為無罪,但昨遷謫之人今皆牽復,則欽臣亦不可遏,然在外驅策無所不可,但不可在朝廷爾。」眾亦云:「與欽臣等更有楊畏,尤不可用。」惇云:「昔人謂之楊三變,今謂之楊萬變。以其在元豐、元祐、紹聖中反複不常,唯利是附故也。」上默然。議者以謂奉世、欽臣皆復舊職,是元祐之人無俶慝皆當收用,而紹聖郎官如張行、譚掞輩,不足挂齒牙,亦皆逐去,恐未免如紹聖之偏,此為可戒也。餘白同列云:「國勢已定,紹聖險邪無能為矣。今日之戒,正在於矯枉太過爾。」有識皆以為名言。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