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162082"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東都事略
條件: 提到「王巖叟
Total 17

卷九十

5
王巖叟字彥霖大名清平人也舉明經調欒城簿韓琦留守北京辟巖叟為屬韓絳代琦復欲留巖叟巖叟謝曰巖叟魏公之客不敢出他門也士君子稱之後知安喜縣元豐末召為監察御史上疏兩宮極陳時事之弊以謂不絶害源百姓無由樂生不屏羣邪太平終是難致是時方下詔求疾苦巖叟謂役錢斂法太重民力不勝願復差法如嘉祐元祐初遷左司諫李定不持所生母仇氏服巖叟論其不孝定遂分司裕陵復土蔡確為山陵使還朝以定策自居巖叟言陛下之立以子繼父百王不易之道也太皇太后先定策於中而確敢貪天之功乎確遂罷又論章惇凶燄日熾惡德不悛近簾前爭役法詞氣不遜無事上之體虧喪臣道凌弱主威惇由是亦黜又言張誠一嘗盜發其父墓取其繫犀帯又剝其母之首飾而誠一坐貶遷侍御史時左右正言乆闕巖叟上疏曰國朝仿近古之制諫官纔至六人方之先王已為少今復缺而不補臣所未諭豈以謂治道已清而無事於言邪人材難稱不若虛其位邪二者皆非臣所望於今日也願詔補諫臣無令乆虛其職張舜民言不當遣起居舎人劉奉世封冊西夏主乾順以為大臣優假奉世為是過舉朝廷以其言失實罷監察御史巖叟合臺諫傅堯俞韓川上官均梁燾朱光庭王覿等論列乞還舜民職任以直集賢院知齊州入為起居舎人權吏部侍郎中書舎人遷龍圖閣待制充樞密都承㫖知開封府巖叟常謂天下積欠多若催免不一公私費擾乞隨等第立多寡為催法朝廷是之乃立定五年十科之令六年拜樞密直學士僉書樞密院事宣仁后諭曰知卿材故不次進用巖叟遜謝而進曰陛下聽政以來納諫從善務合人心所以朝廷清明天下安靜願信之勿疑守之勿失則宗社千萬世之福也用人之際望更加審察邪正正人在朝則朝廷安人君無過舉天下平治邪人一進則朝廷便有不安之象非謂一人便能如此乃其類應之者衆上下䝉蔽人主無由得知不覺養成禍患爾臣又聞有以君子小人參用之說告陛下者果有之乎此誤陛下也自古君子小人無參用之理聖人唯說君子在內小人在外則成泰小人在內君子在外則成否小人既進則君子必引類而去若君子與小人競進則危亂之基也陛下不可以不察初夏人來爭蘭州地界巖叟謂質孤勝如兩堡自元祐講和畫界當在我地蓋形勢膏腴之利豈可輕議棄與哉持不可宰相劉摯右丞蘇轍以人言求避位巖叟曰元祐之初排斥姦邪緝熙聖治摯與轍之功居多願深察讒毀之意重惜腹心之人無輕其去就兩宮深然之詔立皇后宣仁后曰皇帝選得賢后有內助之功巖叟曰內助雖是后事其如正家須在皇帝聖人所謂正家而天下定矣既退乃取歴代后事迹可以為法者成書一編曰中宮懿範上之七年罷為端明殿學士知鄭州移河陽卒年五十一贈正議大夫紹聖中坐元祐黨追貶雷州別駕
7
鄭雍字公肅襄邑人也舉進士甲科召試為秘閣校理知太常禮院坐議宗室昬婣不當出通判陜州元豐中為嘉王岐王宮記室參軍元祐初擢起居郎召試中書舎人使契丹還為左諫議大夫遷御史中丞奏劾宰相劉摯威福日恣及王巖叟等以為摯黨摯巖叟罷遂為尚書右丞改左丞紹聖二年以資政殿學士知陳州徙北京留守初章惇以白帖子貶謫元祐臣僚安燾等爭論不已哲宗疑之雍欲為自安計謂惇曰熙寧初王安石作相嘗用白帖子行事惇大喜取其案牘懷之以白哲宗惇遂安雍雖以此結惇然卒罷政坐无祐黨奪職知成都府提舉崇福宮卒年六十八後列名黨籍云臣稱曰人臣之罪莫大於欺君章惇以白帖子貶謫元祐之臣是欺君者也雍為執政不惟不力爭而乃匿情順非為固位計是亦為欺君者也語云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聖人之言可不信夫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