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179992"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宋史紀事本末
條件: 提到「資政殿學士
Total 3

卷四十六紹述

4
呂大防山陵使,甫出國門,楊畏首叛大防,上疏言「神宗更法立制以垂萬世,乞賜講求,以成繼述之道」即召對,詢以先朝故臣孰可召用者,畏遂列上章惇安燾呂惠卿鄧潤甫李清臣等行義,各加題品。且言神宗所以建立法度之意與王安石學術之美,乞召章惇為相。帝深納之,遂復章惇資政殿學士呂惠卿為中大夫,王中正復遙授團練使。給事吳安詩不書敦錄黃,中書舍人姚勔不草惠卿、中正誥詞,皆不聽。劉安世極諫章惇等不可用,貶出知成德軍。

卷九十四余玠守蜀

7
六月庚申,以余晦四川宣諭使,代余玠。初,利州都統王夔素殘悍,號「王夜叉」,恃功驕恣,桀驁不受節度,所至卻掠,蜀人苦之。初,帥蜀,至嘉定,夔帥所部迎謁,纔羸弱二百人。曰「久聞都統兵精,今疲弊若此,殊不稱所望」夔對曰「夔兵非不精,所以不敢即見者,恐驚從人耳」頃之,班聲如雷,江水為沸,旗幟精明,舟中皆戰掉失色,而自若也,徐命吏班賞有差。夔退,謂人曰「儒者中乃有此人」久欲誅夔,獨恐其握重兵居外,恐輕動危蜀,謀於親將楊成,成曰「今縱弗誅,養成其勢,後一舉足,西蜀危矣。夔在蜀雖久,有威名,孰與吳氏。吳氏當中興危難之時,能百戰以保蜀,傳之四世,恩威益張。一日曦為叛逆,諸將誅之,如取孤豚。況夔無吳氏之功,而有曦之逆心,恃狶突之勇,敢慢法度,縱兵殘民,奴視同列,非有吳氏得人之固也。今誅之,一夫力耳。待其發而取之,難矣」意遂決。夜召夔計事,潛以成代領其眾。夔纔離營,而新將已單騎入矣。將士皆錯愕相顧,不知所為,成以帥指譬曉之,遂相率下拜。夔至,斬之,乃薦成為文州刺史。會戎州帥欲舉統制姚世安為代,素欲革軍中舉代之弊,以三千騎至雲頂山下,遣將代世安,世安閉關不納。而世安素結丞相謝方叔子侄,至是,求援於方叔。方叔遂倡言,失利戎之心,非我調停,且朝夕有變。又陰嗾世安密求之短,陳於帝前。帝惑之,於是世安乃與抗,鬱鬱不樂。專制四蜀,凡有奏疏,詞氣不謹,帝不能平。會徐清叟入對,語及,因言「不知事君之禮,陛下何不出其不意而召之」帝不答。清叟曰「陛下豈以握大兵,召之或不至耶。臣度素失士心,必不敢」帝然之,乃以資政殿學士召,而以知鄂州余晦代之。

卷九十五真魏諸賢用罷

15
夏四月魏了翁罷。了翁乞歸田里,不允,以資政殿學士知潭州殿中侍御史李韶上疏曰「了翁刻志學問,幾四十年,忠言讜論,載在國史。比者樞庭之詔,未幾改鎮,未久,有旨予祠。不知國家人材,炳然有稱如了翁者幾人。願亟召還,處以台輔」不報。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