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136314"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天保
Total 1

卷81 史部·政書類

4
至《職官考》則全錄杜佑》。五代建置,尤敘述寥寥。核以王溥五代會要》、孫逢吉職官分紀》,僅得其十之一二。《郊祀考》多引經典,而《尚書》之肆類於上帝不載。《逸周書》、《白虎通》、《三輔黃圖》所載周明堂之制最詳,亦不及徵引。又載歷代明堂之制,而梁武帝改作明堂,詳於《隋書禮儀志》者不載。地祇之祭只引《周官》及《禮記郊特性》,而禮運、祭地、瘞繒,及《考工記》玉人兩圭五寸祀地之文不載。漢祀后土之制,只載《漢舊儀》祭地河東,而《漢官儀》北郊壇在城西北諸制不載。又雩祭引《左傳》、《周禮》注疏,而《禮記祭法》雩宗祭水旱也,《爾雅》舞號雩也,皆不載。祭日月,只引《禮記》、《周禮》,而《大戴禮》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及《尚書大傳》古者帝王以正月朝迎日於東郊,皆不載。於漢制既載宣帝時成山祠日、萊山祠月,而建始時罷此祠,複立於長安城事,又不載。《社稷門》引各經注疏所論社制,而《周書作雒篇》建社之制,及蔡邕獨斷》所載天子大社之制,皆不載。祀山川亦引經傳,而《儀禮覲禮》祭山丘陵升、祭川沈,《爾雅》祭山曰庪縣、祭川曰浮沈,皆不載。又分代詳載,而獨略北齊天保元年分遣使人致祭於五岳四瀆。《宗廟考》載後魏七廟之制,只引《禮志》改七廟之詔,不知興建沿革詳於《孫惠蔚本傳》。又唐初建七廟,《新唐書禮樂志》多略,而不參用《舊唐書禮儀志》。《王禮考》載周之朝儀,而不引《周書王會解》。又詳載歷代朝儀,而不載《史記秦本紀》始皇三十五年營作朝宮。載漢代朝儀,而不載《續漢書禮儀志》所載常朝之制。又輿服之載於史志者,必詳敘卿士大夫,如漢制二千石車朱兩轓之類,所以明差等也,而一概從略。《樂考》載五代廟樂,不如《五代會要》之詳。《兵考》載晉兵制至悼公四年而止,其後治兵邾南,甲車四千乘不載。載魯兵制自昭公蒐紅始,而成公元年作丘甲,襄公十一年作三軍,昭公五年舍中軍,俱不載。《經籍考》卷帙雖繁,然但據晁、陳二家之目。參以諸家著錄,遺漏宏多。《輿地考》亦本歐陽忞輿地廣記》,罕所訂補。大抵門類既多,卷繁帙重,未免取彼失此。然其條分縷析,使稽古者可以案類而考。又其所載宋制最詳。多《宋史》各志所未備。案語亦多能貫穿古今,折衷至當。雖稍遜《通典》之簡嚴,而詳贍實為過之。非鄭樵通志》所及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