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326184"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宋神宗
Total 10

卷47 史部·編年類

3
自元以來,世鮮傳本。
本朝康熙初,崑山徐乾學始獲其本於泰興季氏,凡一百七十五卷。嘗具疏進之於
朝。副帙流傳,無不珍為秘乘。然所載僅至英宗治平而止,神宗以後仍屬闕如。檢《永樂大典》宋字韻中,備錄斯編,以與徐氏本相較,其前五朝雖大概相合,而分注考異,往往加詳。至熙寧迄元符三十餘年事跡,徐氏所闕而朱彞尊以為失傳者,今皆粲然具存,首尾完善,實從來海內所未有。惟徽、欽二紀原本不載,又佚去熙寧、紹聖間七年之事,頗為可惜。然自哲宗以上,年經月緯,遂已詳備無遺。以數百年來名儒碩學所欲見而不得者,一旦頓還舊物,視現行諸本增多幾四五倍。斯亦藝林之鉅觀矣。昔明成化中詔商輅等續修《通鑒綱目》,時《永樂大典》庋藏內府,外庭無自而窺。竟不知燾之舊文全載卷內,乃百方別購,迄不能得。論者以為遺憾。今恭逢我
皇上稽古右文,編摩四庫,乃得複見於世。豈非顯晦有時,待
聖世而發其光哉?燾原目無存,其所分千餘卷之次第,已不可考。謹參互校正,量其文之繁簡,別加厘析,定著為五百二十卷。

卷57 史部·傳記類一

4
文淵閣書目》載是書不列卷數。《經籍志》則作四卷。今據《永樂大典》所載,裒合成編,厘為九卷。考《宋史地理志》,京口凡丹徒、丹陽、延令、金壇四縣。神宗熙寧五年,改延令為鎮,並入丹陽,則所存者僅三縣,而此書《吳致堯傳》,其人在宣和之季,乃仍稱曰延令人。蓋沿襲舊名,偶然失改。猶漢高帝十一年已改真定為東垣,而《南越王傳》猶稱尉佗為真定人。史氏駁文,不足為據。

卷79 史部·職官類

2
初,北宋神宗命陳繹為《拜罷圖》一卷、《樞府拜罷錄》一卷。元豐間司馬光複作《百官公卿拜罷年表》十五卷。其後曾鞏、譚世績、蔡幼學、李燾各有撰述,而不能無所闕略。自明因摭拾舊事,補其遺漏,續作此書。以宋世官制,中書、樞密為二府,俱宰輔之職。故自平章事參知政事樞密使知樞密院事同知簽書樞密院事,皆著其名位,而詳其除罷黜陟之由。編年系日,起建隆戊午。迄嘉定乙亥。大都本之《通鑒長編》、《系年要錄》、《乙未錄》、《東都事略》,而又旁採他書以附益之。本末賅具,最為詳核。又據宋朝《大詔令》、《玉堂制草》,備錄其鎖院制詞,更有裨於文獻。以《宋史宰輔年表》互相考校,如建隆元年趙普拜樞副,此錄在八月甲申,而《年表》在戊子。太平興國四年石熙載拜簽樞,此錄在正月庚寅,而《年表》在癸巳。太平興國八年宋琪拜參政,此錄在三月庚申,而《年表》在癸亥。雍熙三年辛仲甫參政,此錄在六月戊戌,而《年表》在甲辰。此類極多,亦足為讀史者考異之助。至宋世所降麻制,例載某人所行之詞,此錄間存姓名,亦可備掌故。其中如熙寧四年《陳升之起複入相制》,乃元絳之詞,載於《宋文鑒》中。以升之力辭不拜,其事未行,並其制詞不錄是也。

卷99 子部·兵家類

1
唐司徒並州都督衛國景武公李靖與太宗論兵之語,而後人錄以成書者也。案史稱所著兵法世無完書,惟《通典》中略見大概。此書出於宋代,大旨因杜氏所有者而附益之。何薳春渚紀聞》謂蘇軾嘗言世傳王通《元經》、關子明《易傳》及此書,皆阮逸所偽撰,蘇洵曾見其草本。馬端臨撰《四朝國史兵志》,謂神宗熙寧間,嘗詔樞密院校正此書,似非逸所假托。胡應麟《筆叢》則又稱其詞旨淺陋猥俗,最無足採,阮逸亦不應鄙野至此,當是唐末宋初村儒俚學掇拾貞觀君臣遺事而為之。諸說紛紜,多不相合。今考阮逸偽撰諸書,一見於《春渚紀聞》,再見於《後山談叢》,又見於《聞見後錄》,不應何薳、陳師道、邵博不相約會,同構誣詞。至熙寧、元豐之政,但務更新,何嘗稽古?尤未可據七書之制,斷為唐代舊文。特其書分別奇正,指畫攻守,變易主客,於兵家微意時有所得,亦不至遂如應麟所詆耳。鄭瑗井觀瑣言》謂問對之書雖偽,然必出於有學識謀略者之手。斯言近之。故今雖正其為贗作,而仍著之於錄云。

卷115 子部·譜錄類

1
宋傅肱撰。肱字自翼,其自署曰怪山。陳振孫謂怪山乃越州之飛來山,則會稽人也。其書分上、下兩篇,前有嘉祐四年自序。而下篇貪花一條,又引神宗時大臣趙姓者出鎮近輔事,而諱其名。考《宋史》惟神宗熙寧樞密使參知政事趙概嘗出知徐州,似即其事,則嘉祐當為元祐之訛。然《書錄解題》亦載是序為嘉祐四年,而趙概為北宋名臣,亦不容著貪墨聲,或刊本神宗字誤也。書中所錄皆蟹之故事,上篇多採舊文,下篇則其所自記。銓次頗見雅馴,所引《唐韻》十七條,尤足備考証。蓋其時孫愐原本尚存,故肱猶及見之云。

卷116 子部·譜錄類存目

1
舊本題宋黃伯思撰。考伯思為北宋時人,卒於徽宗初年。此本前有自序,乃題紹熙甲寅十二月丙午,則南宋光宗五年。如謂為紹聖之誤,則紹聖四年甲戌丁丑,實無甲寅。前乎此者,甲寅神宗熙寧七年,後乎此者,甲寅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亦皆不相及。又伯思字長睿,而序末題雲林居士黃長睿伯思序,以字為名,以名為字,尤舛誤顛倒,殆後人所依托也。其法初以幾長七尺者二,長五尺二寸五分者二,長三尺五寸者二,皆廣一尺七寸五分,高二尺八寸,縱橫錯綜,而列之為二十體,變為四十名。謂之骰子桌,取其六數也。後增一幾,易名七星。衍為二十五體,變為六十八名,各標目而系以說,蓋閒適者游戲之具。
1
程君房撰。君房,歙縣人。是編以所制諸墨,摹畫成圖,分為六類,曰元工,曰輿地,曰人官,曰物華,曰儒箴,曰緇黃。每類各分上、下二卷,雕鏤題識,頗為精巧,與方于魯《墨譜》鬥新角異,實兩不相下。考沈德符《飛鳧語》,略載方、程兩人以名相軋為深讎。程墨嘗介內廷,進之神宗方于魯恨之。程以不良死,實方之力。真墨妖,亦墨兵也。姜紹書韻石齋筆談》則雲方、程以治墨互相角勝,方匯《墨譜》倩名手為圖,刻畫研精,細入毫髮,程作《墨苑》以矯之。蓋于魯微時,曾受造墨法於君房,仍假館授粲。程有妾頗美麗,其妻妒而出之,正方所慕,令媒者輾轉謀娶,程訟之有司,遂成隙。未幾程坐殺人系獄,疑方陰嗾之,故《墨苑》內繪中山狼以詆方焉。二書所載雖情事稍殊,而其為構釁則一。夫以松煤小技而互相傾陷若此,方之傾險固不足道,程必百計以圖報,是何所見之未廣乎?

卷196 集部·詩文評類二

1
倪士毅撰。士毅有《四書輯釋》,已著錄。是編皆當時經義之體例。自宋神宗熙寧四年始以經義試士,元太宗從耶律楚材之請,以三科選舉,經義亦居其一。至仁宗皇慶二年,酌議科舉條制,乃定蒙古、色目人第一場經問五條,漢人、南人第一場經、疑二問,限三百字以上,不拘格律。元統以後,蒙古、色目人亦增經義一道。明以來科舉之文,實因是而引伸者也。是書所論,雖規模淺狹,未究文章之本源。然如云:「第一要識得道理透徹,第二要識得經文本旨分曉,第三要識得古今治亂安危之大體。」又云:「長而轉換新意,不害其為長;短而曲折意盡,不害其為短。務高則多涉乎僻,欲新則類入乎怪。下字惡乎俗,而造作太過則語澀;立意惡乎同,而搜索太甚則理背。」皆後來制藝之龜鑒也。國家設科取士,仍以經義為先。我皇上聖訓諄諄,厘正文體,操觚之士皆知以先正為步趨。是書又在明前,法雖小異而理則相通。錄而存之,或亦先河後海之義歟?原序稱兼採謝氏、張氏之說,《永樂大典》注其說已載《舉業筌蹄》卷中,故不複錄。今是卷適佚,姑仍舊本闕之。然大旨則已具於此矣。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