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331539"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耿精忠
Total 13

卷49 史部·紀事本末類

2
紀平定逆藩吳三桂尚之信耿精忠事。初,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均以故明將佐,於太祖時率眾來歸,隨八旗征討,多立戰功。有德封定南王,可喜封平南王,仲明封靖南王吳三桂本明總兵,世祖驅除流寇,定鼎燕京,亦以效命執殳,得邀榮錫封平西王。後有德死殉孤城,至今廟食。惟仲明分藩於福建,可喜分藩於廣東,三桂亦分藩於雲南,膺股肱心膂之寄,恩最洪深。後仲明先歿,以其子精忠嗣封。可喜年老乞閒,以其子之信攝軍事。吳三桂遂獨稱宿將,列重鎮於西南。乃虺毒潛吹,狼心叵測,於康熙十二年十一月稱戈抗命,進薄衡湘,與官軍相距於常德。之信、精忠亦乘機蠢動。

卷56 史部·詔令奏議類存目

1
國朝李之芳撰。之芳鄴園,武定人,順治丁亥進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謚文襄。是編奏疏前十一卷,為總督浙江時所上。又《台諫集》二卷,為監察御史時所上。康熙甲申耿精忠之變,經理征剿疏稿,亦具載集中。末附《年譜》一卷,淄川唐夢賚所編也。

卷57 史部·傳記類一

1
不著撰人名氏。所記乃惠獻貝子富喇塔平定浙東之事。康熙十三年耿精忠據福建反,聖祖仁皇帝命富喇塔為寧海將軍,同大將軍康親王統兵討之。是年至台州,破賊於黃瑞山。又連破之紫雲山、九裏寺山。十四年,敗其眾於黃土嶺。賊將曾養性乘夜遁去。遂復黃巖縣,進取溫州,浙東底定。其事具載《宗室王公功績表傳》及《八旗通志》中。是書蓋即台人所編,自十三年四月耿逆初叛,至十四年八月賊黨自台州遁還溫州,凡所聞見,各舉崖略,隨條紀錄。所述戰功次第,雖不若國史所載見於奏報者明晰賅備,而情事之委折,節目之纖悉,土人得諸目擊者,縷舉為詳。以與本傳相校,亦時有足資參核者焉。書前原有《記略》一篇,別記貝子溫、台二郡戰績。又《撫嵊事實》一篇,紀嵊縣土寇應賊,貝子遣兵討定之事,亦俱不言何人所撰。又《平閩功績聞見錄》一篇,為閩人金泳所作,乃記貝子自浙進兵平閩之事,其文亦頗詳悉。謹各仍其舊,附錄於末,以備互稽。惟原本各條下俱綴以七言絕句,凡九十六首,詞旨淺俚,無足採錄,今並從刊刪云。

卷60 史部·傳記類存目二

1
不著撰人名氏。所紀乃惠獻貝子富喇塔奉命討逆藩耿精忠,統兵在溫州擊賊及暫回處州之事。起康熙十五年二月十四日,迄六月初九日,按日紀載。蓋即取寧海將軍行營塘報,湊集成帙,故詞句多不雅馴。且所錄僅四月之事,首尾亦未完具。
1
不著撰人名氏。紀台州兵巡道楊應魁政績。應魁字斗垣,射洪人,以兵部郎出巡台州。適閩逆耿精忠遣兵犯關,囤台州,應魁從貝子富喇塔駐台,拊循兵民,條畫守御,頗著惠愛。故郡人作此以志其功。自固根本,至修庶政,共分二十目,目各為一篇云。

卷94 子部·儒家類四

1
國朝周召撰。召字公右,號拙菴,衢州人。康熙初,官陝西鳳縣知縣。是編乃其甲寅、乙卯間值耿精忠構逆,避兵山中所作。雙橋者,其山中所居地也。卷端標曰《受書堂集》,而以《雙橋隨筆》為子目,殆全書中之一種歟?前有自序,稱老生常談,誠不足採。而藥石之言,原以針砭兒輩,與世無關。所自矜者,集中大意在於信道而不信邪,事人而不事鬼,言理而不言數,崇實而不崇虛。竊以為獨立之見,若中流一砥云云。雖自詡似乎太過,而所言皆崇禮教,斥異端,於明末士大夫陽儒陰釋、空談性命之弊,尤為言之深切,於人心風俗,頗有所裨。

卷173 集部·別集類二十六

1
國朝范承謨撰。承謨覲公,號螺山,鑲黃旗漢軍,大學士文程子也。初充侍衛。順治辛卯詔八旗子弟均得應試,遂以是科中式舉人。次年壬辰成進士。改庶吉士,授弘文院編修。官至浙閩總督康熙壬子,逆藩耿精忠叛,承謨抗節死,賜謚忠貞。所作《畫壁詩》,石門吳震方嘗刻之《說鈴》中,為世傳誦。是編乃其全集,為清苑劉可書所編。首諭祭文、御製碑文、御題祠額,附以《家傳》及《祠堂記》,共為一卷。次《撫浙奏議》一卷,次《督閩奏議》一卷,次《吾廬存稿》一卷,次《百苦吟》一卷,次《畫壁遺稿》一卷,次雜著一卷,次附錄題跋哀挽詩文三卷。康熙五十七年,其子時崇以《畫壁遺稿》進呈,聖祖仁皇帝親制序文,褒揚忠烈。宸章下賁,光逮幽泉。今謹敬錄冠集端,用示我國家扶植綱常,風勵臣節之至意。至承謨所上奏議,大都明白敷暢,多有關國計之言。詩文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嚼齦裂眥之狀,至今猶可以想見。文以人重,承謨之謂矣。
1
國朝嵇永仁撰。永仁留山,別號抱犢山農,無錫人。康熙十三年耿精忠作亂,永仁在總督范承謨幕,同被拘系。承謨遇害,永仁亦死難。四十七年,追贈國子監助教。是集前三卷,曰《吉吉吟》,曰《百苦吟》,皆其陷獄時與承謨及同難諸人唱和詩;曰《和淚譜》,則為同難諸人所作小傳也。第四卷曰《葭秋集》、第五卷曰《竹林集》,乃其舊刻。第六卷附錄同難會稽王龍光、華亭沈天成二人之詩文。雍正中,其子曾筠編次付梓,並以誥敕及諭祭文等弁於卷首。永仁以諸生佐幕,尚未授官,而抗節殞身,義不從逆,可以愧劉秉政等於九泉。案逆藩耿精忠叛時,劉秉政以巡撫降賊。其所為詩文,皆縷述當時實事。獄中不得筆墨,以炭屑畫於四壁。閩人重其人品,錄而傳之,得存於世。今誦其詞,奕奕然猶有生氣。與承謨畫壁諸詩,同為忠臣孝子之言,爭光日月,不但以文章論矣。

卷181 集部·別集類存目八

1
國朝李之芳撰。之芳有《文襄奏疏》,已著錄。是書首《行間紀略》二卷,次《軍旅紀略》二卷,皆討耿精忠時文移,次《文告紀事》二卷,皆居官時告諭之文。

卷182 集部·別集類存目九

1
國朝范承謨撰。承謨有《忠貞集》,已著錄。康熙壬子,承謨總督閩浙,值逆藩耿精忠謀反,巡撫劉秉政輸情於賊,紿承謨入見,脅令從逆,承謨詆罵不屈,遂為所拘擊,被幽者三載,備受窘毒,時作為詩歌以自抒忠憤。守者屏絕筆墨,乃以桴炭畫字壁上,其尤激烈者,輒為賊黨墁去,僅存四十七首。承謨自為之《序》,已匯載入《忠貞集》中。此乃石門吳震方錄入《說鈴》之本也。
1
國朝林雲銘撰。雲銘有《楚詞燈》,已著錄。耿精忠之叛,雲銘方家居,抗不從賊,被囚十八月。會王師破閩,始得釋。其志操有足多者,然學問則頗為弇陋,所評注選刻,大抵用時藝之法,不能得古文之源本,故集中諸文,亦皆不入格云。
1
國朝彭鵬撰。奮斯,莆田人,順治庚子舉人康熙甲寅耿精忠叛,逼脅受職,凡九拒偽命,卒得不污。賊平後,授三河縣知縣,後官至廣東巡撫。其平生以節氣著,故集中多誓神之文,其他奏疏、案牘,亦皆辭氣侃侃,無所撓屈。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