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40925"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秦始皇帝
Total 8

卷45 史部·正史類

2
原本八十卷,隋、唐《志》著錄並同。此本為毛氏汲古閣所刊,析為一百三十卷,原第遂不可考,然注文猶仍舊本。自明代監本以《索隱》、《正義》附入,其後又妄加刪削,訛舛遂多。如《五帝本紀》「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句下、「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句下,俱脫「名見《左傳》」四字。《秦始皇本紀》「輕車重馬東就食」句下,脫「徐廣曰:一無此重字」八字。《項羽本紀》「其九月會稽守」句下,脫「徐廣曰:爾時未言太守」九字。《武帝紀》「祠上帝明堂」句下,脫「徐廣曰:常五年一修耳,今適二年,故但祀明堂」十八字。「然其效可睹矣」句下,脫「又數本皆無可字」七字。《河渠書》「岸善崩」句下,脫「如淳曰河水岸」六字。《司馬相如傳》「傍徨乎海外」句下,此引「郭璞云:青邱,山名,上有田,亦有國,出九尾狐,在海外」。《太史公自序》「易大傳」句下,此引「張晏曰:謂《易繫辭》」。監本均誤作《正義》。至於字句異同,前後互見。
3
《韓世家》「得封於韓原」句下,脫「《古今地名》云:韓武子食採於韓原故城也」十六字。《淮陰侯列傳》「家在伊盧」句下,脫「韋昭及《括地志》皆說之也」十字。《貨殖列傳》「殷人都河西」句下,脫「盤庚都殷墟地屬河西也」十字。「周人都河南」句下,脫「周自平王以後都洛陽」九字。《自序》「戹困鄱」句下,脫「漢末陳蕃子逸為魯相,改音皮。田褒《魯記》曰:靈帝末,汝南陳子游為魯相,陳蕃子也,國人為諱而改焉」三十九字。又如《秦本紀》「樗里疾相韓」句下,此本作「福昌縣東十四里」。監本脫「十四里」三字。《貨殖傳》「夫燕亦勃碣之間」句下,此本作「碣石渤海在西北」。監本脫「北」字。又守節徵引故實,頗為賅博。故《自序》曰:「古典幽微,竊探其美。」而監本《夏本紀》「皋陶作士」句下,脫「士若大理卿也」六字。「於是夔行樂」句下,脫「若今太常卿也」六字。《周本紀》「作命」句下,脫「應劭云:太僕,周穆王所置,蓋大御眾僕之長中大夫也」二十一字。「以應為太后養地」句下,脫「太後秦昭之母宣太后芊氏」十一字。《秦始皇本紀》「為我遺鎬池君」句下,脫「張晏云:武王居鎬,鎬池君則武王也,伐商,故神云始皇荒淫若紂矣,今武王可伐矣」三十二字。《敘論》「孝明皇帝」句下,脫「班固《典引》云:後漢明帝永平十七年,詔問班固:太史遷贊語中寧有非耶?班固上表陳秦過失,及賈誼言奏之」四十二字。《項羽本紀》「會稽守」句下,脫「守音狩,景帝中二年七月更郡守為太守」十六字。《孝景本紀》「伐馳道樹殖蘭池」句下,脫「案:馳道,天子道,秦始皇作之,丈而樹」十四字。《孝武本紀》「是時上求神君」句下,脫《漢武帝故事》云:起柏梁台以處神君,長陵女子也。先是,嫁為人妻,生一男,數歲死,女子悼痛之,歲中亦死。而靈宛若祠之,遂聞言宛若為主,民人多往請福,說家人小事有驗。平原君亦祠之,至後子孫尊貴。及上即位,太后延於宮中祭之,聞其言不見其人。至是神君求出,為營柏梁台舍之。初,霍去病微時,自禱神君,及見其形自修飾,欲與去病交接,去病不肯,謂神君曰:『吾以神君精潔,故齋戒祈福,今欲淫,此非也。』自絕不複往,神君慚之,乃去也」一百七十字。「見安期生」句下,脫「《列仙傳》云:安期生,琅琊阜鄉亭人也。
4
賣藥海邊,秦始皇請語三夜,賜金數千萬,出於阜鄉亭,皆置去,留書,以赤玉舄一量為報,曰:『後千歲求我於蓬萊山下』」五十九字。「李少君病死」句下,脫「《漢書起居注》云:『李少君將去,武帝夢與共登嵩高山,半道,有使乘龍時從雲中云「太一請少君」,帝謂左右「將舍我去矣」。數月而少君病死。又發棺看,惟衣冠在也』」六十一字。「史寬舒受其方」句下,脫「姓史名寬舒」五字。《禮書》「疏房床第」句下,脫「疏謂窗也」四字。《律書》「其於十二支為醜」句下,脫「徐廣曰:『此中闕不說大呂及醜也。』案:此下闕文。或一本云『醜者紐也。言陽氣在上未降,萬物厄紐未敢出也』」四十一字。《天官書》「氐為天根」句下,脫「《星經》云:氐四星為露寢聽朝所居,其占明大則臣下奉度。《合誠圖》云:氐為宿宮也。」三十一字。「其內五星五帝坐」句下,脫「群下從謀也」五字。《楚世家》「伐申過鄧」句下,脫「服虔云:鄧,曼姓也」七字。《趙世家》「事有所止」句下,脫「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三十一字。「封廉頗為信平君」句下,脫「言篤信而平和也」七字。《韓世家》「公何不為韓求質於楚」句下,脫「質子蟣虱」四字。又脫「公叔嬰知秦楚不以蟣虱為事,必以韓合於秦,楚王聽,入質子於韓」二十六字。又脫「次下云,知秦楚不以蟣虱為事重明脫不字」十七字。《田叔列傳》「相常從入苑中」句下,脫「堵牆也」三字。《田蚡列傳》「其春,武安侯病」句下,脫「然夫子作《春秋》依夏正」九字。《衛將軍列傳》「平陽人也」句下,脫「《漢書》云:其父鄭季,河東平陽人,以縣吏給事平陽侯之家也」二十三字。至守節於六書五音,至為詳審。故書首有《論字例》、《論音例》二條。而監本於《周本紀》「懼太子釗之不任」句下,脫「釗音招,又吉堯反。任,而針反」十一字。《秦始皇本紀》「彗星複見」句下,脫「複,扶富反。見,行見反」八字。「以發縣卒」句下,脫「子忽反,下同」五字。

卷48 史部·編年類存目

1
邱濬撰。有《家禮儀節》,已著錄。是書本明方孝孺釋統之意,專明正統。起秦始皇帝二十六年,訖明洪武元年,以著世變事始之所由。於各條之下隨事附論。然立說多偏駁不經。如紀年乾支之下皆規以一圈,中書國號。至元代則加以黑圈。迨至正十五年明太祖起兵,則為白圈。其說以為本之《太極圖》之陰陽,至是天運轉而陽道複,陰翳消也。率臆妄作,為史家未有之變例,可謂謬誕。

卷81 史部·政書類

4
至《職官考》則全錄杜佑》。五代建置,尤敘述寥寥。核以王溥五代會要》、孫逢吉職官分紀》,僅得其十之一二。《郊祀考》多引經典,而《尚書》之肆類於上帝不載。《逸周書》、《白虎通》、《三輔黃圖》所載周明堂之制最詳,亦不及徵引。又載歷代明堂之制,而梁武帝改作明堂,詳於《隋書禮儀志》者不載。地祇之祭只引《周官》及《禮記郊特性》,而禮運、祭地、瘞繒,及《考工記》玉人兩圭五寸祀地之文不載。漢祀后土之制,只載《漢舊儀》祭地河東,而《漢官儀》北郊壇在城西北諸制不載。又雩祭引《左傳》、《周禮》注疏,而《禮記祭法》雩宗祭水旱也,《爾雅》舞號雩也,皆不載。祭日月,只引《禮記》、《周禮》,而《大戴禮》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及《尚書大傳》古者帝王以正月朝迎日於東郊,皆不載。於漢制既載宣帝時成山祠日、萊山祠月,而建始時罷此祠,複立於長安城事,又不載。《社稷門》引各經注疏所論社制,而《周書作雒篇》建社之制,及蔡邕獨斷》所載天子大社之制,皆不載。祀山川亦引經傳,而《儀禮覲禮》祭山丘陵升、祭川沈,《爾雅》祭山曰庪縣、祭川曰浮沈,皆不載。又分代詳載,而獨略北齊天保元年分遣使人致祭於五岳四瀆。《宗廟考》載後魏七廟之制,只引《禮志》改七廟之詔,不知興建沿革詳於《孫惠蔚本傳》。又唐初建七廟,《新唐書禮樂志》多略,而不參用《舊唐書禮儀志》。《王禮考》載周之朝儀,而不引《周書王會解》。又詳載歷代朝儀,而不載《史記秦本紀》始皇三十五年營作朝宮。載漢代朝儀,而不載《續漢書禮儀志》所載常朝之制。又輿服之載於史志者,必詳敘卿士大夫,如漢制二千石車朱兩轓之類,所以明差等也,而一概從略。《樂考》載五代廟樂,不如《五代會要》之詳。《兵考》載晉兵制至悼公四年而止,其後治兵邾南,甲車四千乘不載。載魯兵制自昭公蒐紅始,而成公元年作丘甲,襄公十一年作三軍,昭公五年舍中軍,俱不載。《經籍考》卷帙雖繁,然但據晁、陳二家之目。參以諸家著錄,遺漏宏多。《輿地考》亦本歐陽忞輿地廣記》,罕所訂補。大抵門類既多,卷繁帙重,未免取彼失此。然其條分縷析,使稽古者可以案類而考。又其所載宋制最詳。多《宋史》各志所未備。案語亦多能貫穿古今,折衷至當。雖稍遜《通典》之簡嚴,而詳贍實為過之。非鄭樵通志》所及也。

卷145 子部·釋家類

2
皆先列譯人名氏,次列所譯經名、卷數及或存、或佚,末列小傳,各詳其人之始末,凡九卷。其第十卷則載歷代佛經目錄,凡古目錄二十五家,僅存其名;新目錄十六家,具列其數。首為古經錄一卷,謂為秦始皇時釋利防等所齎,其說恍惚無徵。次為舊經錄一卷,稱為劉向校書天祿閣所見,蓋依據向《列仙傳》序稱七十二人已見佛經之文,至稱為孔壁所藏,則無庸置辨矣。餘自漢時佛經目錄以後,則固皆有實徵者也。一曰別分乘藏錄。凡為七類,一曰有譯有本,二曰有譯無本,三曰支派別行,四曰刪略繁重,五曰拾遺補闕,六曰疑惑再譯,七曰偽邪亂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