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491776"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咸通
Total 13

卷66 史部·載記類

3
綽成此書在懿宗咸通初,書中多自稱臣。又稱錄六詔始末,纂成十卷,於安南郡州江口附張守忠進獻。蓋當時嘗以奏御者。交州境接南詔,綽為幕僚,親見蠻事,故於六詔種族、風俗、山川、道里及前後措置始末,撰次極詳,實輿志中最古之本。宋祁作《新史南蠻傳》、司馬光《通鑒》載南詔事,多採用之。程大昌等複引所述蘭滄江以証華陽黑水之說,蓋宋時甚重其書。而自明以來,流傳遂絕。

卷70 史部·地理類三

1
段公路撰。《學海類編》作公璐,蓋字之訛。《新唐書藝文志》稱為宰相文昌之孫,則當為臨淄人。《學海類編》作東牟人,亦未詳所本。歷仕始末不可考。惟據書首結銜,知官京兆萬年縣尉。據書中稱咸通十年,知為懿宗時人而已。是書當在廣州時作,載嶺南風土,頗為賅備,而於物產為尤詳。其徵引亦極博洽。如《淮南萬畢術》、《廣志》、《南越志》、《南裔異物會要》、《靈枝圖記》、《陳藏器本草》、《唐韻》、《郭緣生述征記》、《臨海異物志》、《陶朱公養魚經》、《名苑》、《毛詩義》、《船神記》、《字林》、《廣州記》、《扶南傳》諸書,今皆散佚,藉此得以略見一二。即所引張華博物志》,多今本所無,亦藉此以考証真偽。條下注文,頗為典贍,題登仕郎前參軍龜圖撰,不題其姓,似為公路之族。然《唐書宰相世系表》不載其名,莫知其審矣。《唐書藝文志》作《北戶雜錄》,疑傳寫誤衍一「雜」字。其作三卷,與此本合。

卷91 子部·儒家類一

1
林慎思撰。慎思虔中,長樂人。咸通十年進士十一年又中宏詞拔萃魁,授秘書省校書郎,興平尉。尋除尚書水部郎中,守萬年縣令。黃巢之亂,抗節不屈,死。《崇文總目》及鄭樵通志藝文略》皆載是書二卷,與今本合。《崇文總目》載慎思之言曰:《孟子》七篇,非軻自著書,而弟子共記其言,不能盡軻意,因傳其說演而續之。今觀其書十四篇,大抵因《孟子》之言,推闡以盡其義。獨其不自立論,而必假借姓氏,類乎《莊》、《列》之寓言。又如與民同樂本《莊》暴齊王之事,而移於隔章之樂正子、魯君,義頗無取。然其委曲發明,亦時有至理,不可廢也。昔揚雄作《太玄》以擬《易》,王通作《中說》以擬《論語》,儒者皆有僭經之譏,蔡沈作《洪範九疇數》,《御纂性理精義》亦以其僭經,斥之不錄。慎思此書,頗蹈此弊。然唐時《孟子》不號為經,故馬總意林》與諸子之書並列,而韓愈亦與荀、揚並稱,固不能以後來論定之制為慎思責矣。

卷140 子部·小說家類一

1
范攄撰。始末未詳。《唐書藝文志》注稱為咸通時人。而書中李涉贈盜詩一條,稱乾符己丑歲客於霅川,親見李博士手跡。考乾符元年甲午六年己亥,次年庚子改元廣明,中間無己丑。己丑實為咸通十年,疑書中或誤咸通乾符,否則誤己亥為己丑,然總之僖宗時人矣。攄自號五雲溪人,故以名書。
1
五代王定保撰。舊本不題其里貫。其序稱王溥為從翁,則溥之族也。陳振孫書錄解題》謂定保為吳融之壻,光化三年進士,喪亂後入湖南。《五代史南漢世家》稱定保為邕管巡官,遭亂不得還,劉隱闢置幕府,至劉僭號之時尚在,其所終則不得而詳矣。考定保登第之歲,距朱溫篡唐僅六年。又序中稱溥為丞相,則是書成於周世宗顯德元年以後,故題唐國號不複作內詞。然定保生於咸通庚寅,至是年八十五矣,是書蓋其暮年所作也。同時南唐鄉貢士何晦亦有《唐摭言》十五卷,與定保書同名。今晦書未見,而定保書刻於商氏《稗海》者刪削大半,殊失其真。此本為松江宋賓王所錄,末有跋語,稱以汪士鋐本校正,較《稗海》所載特為完備。近日揚州新刻,即從此本錄出。惟是晁公武讀書志》稱是書分六十三門,而此本實一百有三門,數目差舛,不應至是,豈商浚之前已先有刪本耶?是書述有唐一代貢舉之制特詳,多史志所未及。其一切雜事,亦足以覘名場之風氣,驗士習之淳澆,法戒兼陳,可為永鑒,不似他家雜錄但記異聞已也。據定保自述,蓋聞之陸扆、吳融、李渥、顏蕘、王溥、王渙、盧延讓、楊贊圖、崔籍若等所談云。

卷142 子部·小說家類三

1
蘇鶚撰。有《演義》,已著錄。此編所記,上起代宗廣德元年,下盡懿宗咸通十四年,凡十朝之事,皆以三字為標目。其中述奇技寶物,類涉不經。大抵祖述王嘉之《拾遺》、郭子橫之《洞冥》,雖必舉所聞之人以實之,殆亦俗語之為丹青也。所稱某物為某年某國所貢者,如日林、大林、文單、吳明、拘弭、大軫、南昌、淛東、條支、鬼谷、河陵、兜離,《唐書外國傳》皆無此名,諸帝本紀亦無其事。即如夫餘國久並於渤海大氏,而云武宗會昌元年夫餘來貢;罽賓地接蔥嶺,《漢書》、《唐書》均有明文,而云在西海;尤舛迕之顯然者矣。

卷151 集部·別集類四

2
觀其命名之義,自負者良厚。其《文塚銘》最為世所傳。他文皆原本揚雄,亦多奇奧。險於孫樵,而易於樊宗師。大旨與元結相出入。欲挽末俗反之古。而所謂古者,乃多歸宗於老氏,不盡協聖賢之軌。又詞多恚憤,亦非仁義藹如之旨。然唐之末造,相率為纂組俳儷之文,而蛻獨毅然以復古自任,亦可謂特立者矣。高彥休唐闕史》載:「蛻能辨齊桓公盎之偽。」其學蓋有根柢。《舊唐書令狐楚傳》載:「咸通二年左拾遺劉蛻極論令狐綯子滈恃權納貨之罪,坐貶華陰令。」則蛻在當時,本風裁矯矯,宜其文之拔俗也。集十卷,今已不傳。此本為崇禎庚辰閩人韓錫所編,僅得一卷。蓋從《文苑英華》諸書採出,非其舊帙。存備唐文之一家,姑見崖略云爾。
1
王棨撰。輔之,福清人。咸通三年進士。官至水部郎中。黃巢亂後,不知所終。唐代取士,科目至多。而所最重者惟進士。其程試詩賦,《文苑英華》所收至夥。然諸家或不載於本集中。如李商隱以《霓裳羽衣曲》詩及第,而《玉溪生集》無此詩。韓愈以《明水賦》及第,而其賦乃在外集是也。其自為一集行世,得傳於今者,惟棨此編。凡律賦四十五篇。又棨八代孫宋著作郎蘋於館閣得棨省試詩,錄附於集,凡二十一篇。題曰《麟角》者,蓋取《顏氏家訓》「學如牛毛,成如麟角」之義,以及第比登仙也。集中佳作,已多載《文苑英華》中。
1
皮日休撰。日休襲美,襄陽人。居於鹿門山,自號醉吟先生。登咸通八年進士。官太常博士。《唐書》稱其降於黃巢,後為所害。尹洙河南集》有《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則稱「日休避廣明之難,奔錢氏。子光業,為吳越丞相。生璨,為元帥判官。子良即璨之子」。陸游老學菴筆記》亦據皮光業碑以為日休終於吳越,並無陷賊之事。皆與史全異,未知果誰是也。是編乃其文集。
2
自序稱「咸通丙戌不上第,退歸州墅,編次其文。發篋叢萃,繁如藪澤,因名《文藪》。凡二百篇」。宋晁公武謂其尤善箴銘。今觀集中書序論辨諸作,亦多能原本經術。其《請孟子立學科》、《請韓愈配饗太學》二書,在唐人尤為卓識,不得僅以詞章目之。集中詩僅一卷。蓋已見《松陵唱和集》者不複重編,亦如《笠澤叢書》之例耳。王士禎池北偶談》嘗摘其中《鹿門隱書》一條、《與元徵君書》一條,皆「世民」二字句中連用,以為不避太宗之諱。今考之信然。然後人傳寫古書,往往改易其諱字。安知日休原本非「世」本作「代」、「民」本作「人」而今本易之耶?是固未足為日休病也。
3
圖奉敕為文,詞多誡飭,足見其剛正之氣矣。又集內《解縣新城碑》為王重榮作,《河中生祠碑》為其弟重盈作。宋祁遂謂重榮父子雅重圖,嘗為作碑。今考其文,亦皆奉敕所為,事非得已。不足以為圖病也。陳繼儒太平清話》載耐辱居士《墨竹筆銘》,此集無之。其銘序云:「咸通二年,餘登進士,叨職史館。」按唐制進士無即入史館者。圖成進士在咸通末,出依王凝為幕職,本傳甚明,安有職史館之事?又云:「自後召拜禮部員外郎,遷知制誥,尋以中書舍人拜禮、戶二侍,無日不與竹對。」按序稱墨竹種於長安。圖為知制誥中書舍人,乃僖宗次鳳翔時。其為兵部侍郎,又當昭宗在華州時。何由得與竹對?況圖身為唐死,年七十二。而序乃云「今為梁庚寅,餘年八十有二」。其為偽撰,益明矣。是編前後八卷,皆題為《雜著》。五卷、六卷獨題曰《碑》。實則他卷亦有碑文,例殊叢脞。舊本如是,今姑仍之焉。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