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515227"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墨子
Total 5

卷28 經部·春秋類三

2
此書乃其延祐丁巳國子司時所作。前有《自序》,謂今之《春秋》,蓋聖人合二十國史記為之。自三《傳》專言褒貶,於諸國分合與《春秋》所以為《春秋》,概未之及。故敘類此書,以備諸家之闕。凡二十有二篇,首魯、次周、次宋、次齊、次晉、次衛、次蔡、次陳、次鄭、次曹、次秦、次薛、次杞、次滕、次莒、次邾、次許、次宿、次楚、次吳。自內魯尊周外,各以五等之爵為次。其入春秋後降爵者,則隨所降之爵列之,而楚、吳以僭王殿焉。《目錄》謂此皆國史具在,聖人據以作《春秋》者。又以諸小國、諸亡國厘為二篇,附錄於末。《目錄》謂此無國史,因二十國事所及而載者。皆先於各國下列敘大勢與其排比之意,題曰《某國春秋統紀》。蓋據《墨子》有百國《春秋》、徐彥《公羊疏》有孔子求《周史記》得百二十國寶書之文,故不主因魯史從赴告之義也。案《春秋》如不據魯史,不應以十二公紀年。如不從赴告,不應僖公以後晉事最詳,僖公以前晉乃不載一事。此蓋掇拾雜說,不考正經。且魯史不紀周年,內魯可也。履謙分國編次而魯第一、周第二,不曰王人雖微加於諸侯之上乎?況天王也?至於隱公八年葬蔡宣公,宣公十七年葬蔡文公,並《經》有明文。履謙漏此二條,乃於桓公十七年葬蔡桓侯,謂諸國皆僭稱公,惟蔡仍舊章。反引《左傳》為証,殊為疏舛。

卷117 子部·雜家類一

子部二十七·雜家類一·墨子》十五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1
舊本題墨翟撰。考《漢書藝文志》,《墨子》七十一篇,注曰名翟,宋大夫。《隋書經籍志》亦曰宋大夫墨翟撰。然其書中多稱子墨子,則門人之言,非所自著。又諸書多稱墨子名翟,因樹屋書影則曰墨子姓翟,母夢烏而生,因名之曰烏,以墨為道。今以姓為名,以墨為姓,是老子當姓老耶?其說不著所出,未足為據也。宋《館閣書目》稱《墨子》十五卷六十一篇,此本篇數與《漢志》合,卷數與《館閣書目》合。惟七十一篇之中僅佚節用下第二十二,節葬上第二十三,節葬中第二十四,明鬼上第二十九,明鬼下第三十,非樂中第三十三,非樂下第三十四,非儒上第三十八,凡八篇,尚存六十三篇,與《館閣書目》不合。
3
韓愈《送浮屠文暢序》,稱儒名墨行,墨名儒行。以佛為墨,蓋得其真。而讀《墨子》一篇,乃稱必用必用。開後人三教歸一之說,未為篤論。特在彼法之中,能自嗇其身,而時時利濟於物,亦有足以自立者。故其教得列於九流,而其書亦至今不泯耳。第五十二篇以下,皆兵家言,其文古奧,或不可句讀,與全書為不類。疑因五十一篇言公輸般九攻、墨子九拒之事,其徒因採摭其術,附記其末。觀其稱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守固之器在宋城上,是能傳其術之徵矣。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