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880757"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武德
Total 8

卷15 經部·詩類一

5
陸璣撰。明北監本《詩正義》全部所引,皆作陸機。考《隋書經籍志》,《毛詩草木蟲魚疏》二卷,注云:「烏程令吳郡陸璣撰。」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二卷。」注云:「字元恪,吳郡人。吳太子中庶子、烏程令。」《資暇集》亦辨璣字從玉,則監本為誤。又毛晉津逮秘書》所刻,援陳振孫之言,謂其書引《爾雅》郭璞注,當在郭後,未必吳人,因而題曰唐陸璣。夫唐代之書,《隋志》烏能著錄?且書中所引《爾雅注》,僅及漢犍為文學樊光,實無一字涉郭璞,不知陳氏何以云然。姚士粦《跋》已辨之,或晉未見士粦《跋》歟?原本久佚。此本不知何人所輯,大抵從《詩正義》中錄出。然《正義衛風淇澳篇》引陸璣《疏》:「淇、澳,二水名。」今本乃無此條。知由採摭未周,故有所漏,非璣之舊帙矣。又《衛風》「椅桐梓漆」一條,稱「今雲南牂牁人績以為布。」考《漢書地理志》益州郡有雲南縣。《後漢書郡國志》,永昌郡有雲南縣。皆一邑之名。《唐書地理志》,姚州雲南郡,武德四年以漢雲南縣地置。蓋至是始升為大郡,而袁滋《雲南記》、竇滂《雲南別錄》諸書作焉。璣在三國,即以雲南配牂牁,似乎諸家傳寫,又有所竄亂,非盡原文。然勘驗諸書所引,一一符合,要非依托之本也。末附四家《詩》源流四篇,而《毛詩》特詳。考王柏詩疑》已詆璣所敘與《經典釋文》不合,王應麟困學紀聞》亦議其誤以曾申為申公。則宋本已有之,非後人所附益矣。蟲魚草木,今昔異名。年代迢遙,傳疑彌甚。璣去古未遠,所言猶不甚失真。《詩正義》全用其說,陳啟源作《毛詩稽古編》,其駁正諸家,亦多以璣說為據。講多識之學者,固當以此為最古焉。

卷45 史部·正史類

3
武德五年思廉受詔為《陳書》。貞觀三年,論撰於秘書內省。十年正月壬子,始上之。是思廉編緝之功,固不止於九載矣。知幾又謂《陳史》初有顧野王、傅縡各為撰史學士,太建初中書郎陸瓊續撰諸篇,姚察就加刪改。是察之修史,實兼採三家。考《隋書·經籍志》有顧野王《陳書》三卷、傅縡《陳書》三卷、陸瓊《陳書》四十二卷,殆即察所據之本。而思廉為《傅縡》、《陸瓊》傳詳述撰著,獨不言其修史,篇第殊為疏略。至《顧野王傳》,稱其撰《國史紀傳》二百卷,與《隋志》卷帙不符。則疑《隋志》舛訛,思廉所記得其真也。《察傳》見二十七卷,載其撰梁、陳二史事甚詳。是書為奉詔所修,不同私撰。故不用《序傳》之例,無庸以變古為嫌。惟察陳亡入隋,為秘書丞、北絳郡開國公,與同時江總、袁憲諸人並稽首新朝,歷踐華秩,而仍列傳於《陳書》。揆以史例,失限斷矣。且江總何人,乃取與其父合傳,尤屬自污。觀李商隱《贈杜牧詩》有「前身應是梁江總」句,乃借以相譽。豈總之為人,唐時尚未論定耶?書中惟二卷、三卷題陳吏部尚書姚察,他卷則俱稱史臣。蓋察先纂《梁書》,此書僅成二卷,其餘皆思廉所補撰。今讀其列傳,體例秩然,出於一手。不似《梁書》之參差,亦以此也。惟其中記傳年月,間有抵牾,不能不謂之疵累。然諸史皆然,亦不能獨責此書矣。

卷47 史部·編年類

1
舊本題隋王通撰。唐薛收續,並作傳。宋阮逸注。其書始晉太熙元年,終隋開皇九年,凡九卷,稱為通之原書。末一卷自隋開皇十年迄唐武德元年,稱收所續。晁公武讀書志》曰:「案《崇文》無其目,疑阮逸依托為之。」陳振孫書錄解題》曰:「河汾王氏諸書,自中說以外,皆唐《藝文志》所無。其傳出阮逸,或云皆逸偽作也。」唐神堯諱淵,其祖景皇諱虎,故《晉書》戴淵、石虎皆以字行。薛收唐人,於傳稱戴若思、石季龍宜也。《元經》作於隋世大業四年,亦書曰若思何哉?今考是書,晉成帝咸和八年書張公庭為鎮西大將軍康帝建元元年,書石虎侵張駿。公庭即駿之字,猶可曰書名書字,例本互通。至於康寧三年書「神虎門」為「神獸門」,則顯襲《晉書》,更無所置辨矣。且於周大定元年直書楊堅輔政。通生隋世,雖妄以聖人自居,亦何敢於悖亂如是哉?陳師道後山談叢》、何薳春渚紀聞》、邵博《聞見後錄》並稱逸作是書,嘗以稿本示蘇洵。薳與博語未可知,師道則篤行君子,斷無妄語,所記諒不誣矣。逸,字天隱,建陽人,天聖五年進士,官至尚書屯田員外郎。《宋史·胡瑗傳》,景祐初,更定雅樂,與鎮東軍節度推官阮逸同校鐘律者,即其人也。王鞏《甲申雜記》又載其所作詩,有「易立太山石,難芳上林柳」句,為怨家所告,流竄以終,生平喜作偽書,此特其一耳。《文獻通考》載是書十五卷,此本止十卷,自魏太和以後,往往數十年不書一事,蓋又非阮逸偽本之全矣。至明鄧伯羔藝彀》,稱是書為關朗作。朗,北魏孝文帝時人,何由書開皇九年之事。或因宋人記《關朗易傳》與此書同出阮逸,偶然誤記耶。其書本無可取,以自宋以來,流傳已久,姑錄存之。而參考諸說,附糾其依托如右。
2
隋煬帝大業元年奇章公牛弘注,但引《隋書》、《新唐書》作「其章縣」,不知《舊唐書》本作「奇章」,謂以縣東八里奇章山得名。又後漢明帝永平十四年隧鄉名見《漢書○地理志○泰山郡虵邱縣條》下,唐高祖武德三年溱州見《隋書·煬帝紀》大業元年及《地理志汝南郡》條下,後晉高祖天福四年康化軍見陸游南唐書·烈祖本紀》,而注皆云無考。凡斯之類,尚未悉舉。考書後附載王峻所作《景雲墓志》,稱作《通鑒胡注舉正》十卷。而卷末其子黃中《跋》亦稱書本十卷,屋漏鼠嚙之餘,僅存什一。然則是編乃殘闕之稿,其多所挂漏宜矣。

卷84 史部·政書類存目二

1
羅汝芳撰。汝芳有《孝經宗旨》,已著錄。前明錢鈔通行,其弊百出。汝芳督屯滇省,以滇為鑄錢之藪,因作此書,以明其利弊。大旨以錢制大小輕重,貴在持平,乃足為萬世之利。歷引古來錢制,始自太昊、軒轅,下迄唐宋,臚列具備。其第一篇本義,引據唐人《錢譜》,謂秦世八銖,失之太重;漢初榆莢,失之太輕。按《文獻通考》,秦兼天下,銅錢質如周錢,文曰半兩;漢高後二年,始行八銖錢。是八銖之名定於漢,謂秦世八銖,非也。又考唐武德四年廢五銖錢,鑄開通元寶錢,其文則歐陽詢所書,回環讀之曰「開通元寶」,今書悉謂「開元通寶」,亦非本義。

卷91 子部·儒家類一

2
又《隋書》載道衡子收,初生即出繼族父儒,及長不識本生,而有仁壽四年通在長安見道衡,道衡語其子收事。洪邁《容齋隨筆》又辨《唐書》載薛收以大業十三年歸唐,而世家有江都難作,通有疾,召薛收共語事。王應麟《困學紀聞》亦辨《唐會要》載武德元年五月始改隋太興殿為太極殿,而書中有隋文帝召見太極殿事。皆証以史傳,抵牾顯然。今考通以仁壽四年自長安東歸河汾,即不複出,故世家亦云大業元年一徵又不至。而周公篇內乃云子游太樂,聞龍舟五更之曲。

卷107 子部·天文算法類二

1
王孝通撰。其結銜稱通直郎太史丞。其始末未詳。惟《舊唐書·律歷志》「戊寅歷」條下有武德九年校歷人算歷博士臣王孝通題,蓋即其人也。是書一名《緝古算術》,《唐書藝文志》、《崇文總目》俱稱李淳風注。今案此本卷首實題孝通撰並注,則《唐志》及《總目》為誤。又《宋志》作一卷,《唐志》、鄭樵《藝文略》俱作四卷,王應麟《玉海》謂今亡其三。案《孝通原表》稱二十術,檢勘書內條目相同,並無闕佚,不知應麟何所據而云然也。書中大旨,以《九章商功篇》有平地役功受袤之術,其於上寬下狹窄,前高後卑,闕而不論,世人多不達其理。因於平地之餘,續狹斜之法。凡推朔夜半時月之所離者一術,推仰觀台及羨道高廣袤者一術,推築堤授工上下廣及高袤不同者一術,推築龍尾堤者一術,推穿河授工斜正袤上廣及深並漘上廣不同者一術,推四郡輸粟窖上下廣袤餘郡別出入及窖深廣者一術,推亭倉上下方高者一術,推芻薨、圓囤者各一術,推方倉圓窖對待者五術,推勾股邊積互求者六術,共合二十術之數。中間每以人戶道里,大小遠近,及材物之輕重,工作之時日,乘除進退,參伍以得其法。

卷135 子部·類書類一

1
歐陽詢撰。信本,潭州臨湘人。仕隋為太常博士。入唐官至太子率更令,宏文館學士。事跡具《唐書》本傳。是書據其自序,蓋亦奉詔所作。《唐書藝文志》注令狐德棻、袁朗、趙宏智同修。《唐書》詢本傳又稱,武德七年,詔與裴矩、陳叔達同修。殆以詢董其成,故相傳但署詢名歟?葉大慶《考古質疑論》其正月十五日有蘇味道夜游詩,洛水門有李嶠游洛詩,寒食門有沈佺期、宋之問詩,四子皆後人,歐陽安得預編之?則傳寫又有所竄亂,非盡詢等之舊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