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922904"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史記
Total 13

卷12 經部·書類二

1
梅鷟撰。有《古易考原》,已著錄。是編辨正《古文尚書》。其謂二十五篇為皇甫謐所作,蓋據孔穎達疏引《晉書皇甫謐傳》案穎達作《正義》時,今本《晉書》尚未成,此蓋臧榮《緒晉書》之文,稱謐姑子外弟梁柳得《古文尚書》,故作《帝王世紀》,往往載孔《傳》五十八篇之書云云。然其文未明,未可據為謐作之証。至謂孔安國《序》並增多之二十五篇悉雜取傳記中語以成文,則指摘皆有依據。又如謂瀍水出穀城縣,《兩漢志》並同,晉始省穀城入河南,而孔《傳》乃云出河南北山。積石山在西南羌中,漢昭帝始元六年始置金城郡,而孔《傳》乃云積石山在金城西南。孔安國卒於漢武時,載在《史記》,則猶在司馬遷以前,安得知此地名乎?其為依托,尤佐証顯然。陳第作《尚書疏衍》,乃以譸張為幻詆之,過矣。《明史藝文志》不著錄。朱彞尊經義考》作一卷。

卷14 經部·書類存目二

1
國朝毛奇齡撰。奇齡有《仲氏易》,已著錄。《舜典》舊無篇首二十八字,至梁姚方興始得別本於大航頭以補之,其事本屬可疑。然相沿已久,無可刊削之理。所謂有其舉之,莫敢廢也。奇齡堅信古文而獨不信二《典》之分篇,遂以為自「月正元日」以下乃為《舜典》而闕其前半篇,遂摭《史記》以補之。夫司馬遷書豈可以補《經》?即用遷書為補,亦何可前半遷書,後半忽接以古《經》,混合為一?奇齡以竄亂古《經》詆朱子,而所為又加甚焉,雖善辨者殆亦難為之辭矣。

卷45 史部·正史類

史部一·正史類·史記》一百三十卷內府刊本

卷46 史部·正史類二

1
舊本題洪遵撰。,字景嚴,鄱陽人,仲子,官至同知樞密院事,謚文安,事跡具《宋史》本傳。是編載曹溶學海類編》中。前有《自序》,稱手錄司馬遷史記》一帙,盡汰去楊惲、褚少孫等所補十篇,並去其各篇中增益之語,而以己所校定者錄於下方。此其書前凡例也。考諸家目錄,皆不載有此書。諸家言史學者,如《漢書刊誤》、《新唐書糾謬》、《五代史纂誤》,俱表表於世。

卷49 史部·紀事本末類

1
古之史策,編年而已,周以前無異軌也。司馬遷作《史記》,遂有紀傳一體,唐以前亦無異軌也。至宋袁樞,以《通鑒》舊文,每事為篇,各排比其次第,而詳敘其始終,命曰《紀事本末》,史遂又有此一體。夫事例相循,其後謂之因,其初皆起於創。其初有所創,其後即不能不因。故未有是體以前,微獨紀事本末創,即紀傳亦創,編年亦創。既有是體以後,微獨編年相因,紀傳相因,即紀事本末亦相因。因者既眾,遂於二體之外,別立一家。今亦以類區分,使自為門目。

卷50 史部·別史類

1
蘇轍撰。有《詩傳》,已著錄。轍以司馬遷史記》多不得聖人之意,乃因遷之書,上自伏羲、神農,下訖秦始皇,為《本紀》七、《世家》十六、《列傳》三十七。自謂追錄聖賢之遺意,以明示來世。至於得失成敗之際,亦備論其故。以今考之,如於《三皇紀》增入道家者流。謂黃帝以無為為宗,其書與老子相出入。於《老子傳》附以佛家之說,謂釋氏視老子體道愈遠,而立於世之表。於《孟子傳》謂,孟子學於子思,得其說而漸失之,反稱譽田駢、慎到之徒。

卷99 子部·兵家類

1
史記·穰苴列傳》稱,齊威王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是古有兵法之明証。然風後以下,皆出依托。其間孤虛、王相之說,雜以陰陽五行;風雲、氣色之說,又雜以占候。故兵家恆與術數相出入,要非古兵法也。其最古者,當以孫子、吳子、司馬法為本,大抵生聚訓練之術,權謀運用之宜而已。今所採錄,惟以論兵為主,其餘雜說,悉別存目。古來偽本流傳既久者,詞不害理,亦並存以備一家。明季游士撰述,尤為猥雜。惟擇其著有明效,如戚繼光練兵實紀》之類者,列於篇。
1
孫武撰。考《史記·孫子列傳》,載武之書十三篇,而《漢書·藝文志》乃載《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故張守節《正義》以十三篇為上卷,又有中、下二卷。杜牧亦謂武書本數十萬言,皆曹操削其繁剩,筆其精粹,以成此書。
2
然《史記》稱十三篇在《漢志》之前,不得以後來附益者為本書,牧之言固未可以為據也。此書注本極夥。《隋書·經籍志》所載,自曹操外,有王凌、張子尚、賈詡、孟氏、沈友諸家。《唐志》益以李筌、杜牧、陳皥、賈林、孫鎬諸家。馬端臨經籍考》又有紀燮、梅堯臣、王晳、何氏諸家。歐陽修謂兵以不窮為奇,宜其說者之多,其言最為有理。然至今傳者寥寥。應武舉者所誦習,惟坊刻講章,鄙俚淺陋,無一可取。故今但存其本文著之於錄。武書為百代談兵之祖,葉適以其人不見於《左傳》,疑其書乃春秋末戰國初山林處士之所為。然《史記》載闔閭謂武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則確為武所自著,非後人嫁名於武也。
1
吳起撰。事跡見《史記列傳》。司馬遷稱起兵法世多有,而不言篇數。
1
舊題齊司馬穰苴撰。今考《史記·穰苴列傳》,稱齊威王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然則是書乃齊國諸臣所追輯。
1
案黃石公事見《史記》。《三略》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雲下邳神人撰,成氏注。唐、宋藝文志所載並同。相傳其源出於太公,圮上老人以一編書授張良者,即此。蓋自漢以來,言兵法者往往以黃石公為名,史志所載有《黃石公記》三卷,《黃石公略注》三卷,《黃石公陰謀乘斗魁剛行軍秘》一卷,《黃石公神光輔星秘訣》一卷,又《兵法》一卷,《三鑒圖》一卷,《兵書統要》一卷。今雖多亡佚不存,然大抵出於附會。是書文義不古,當亦後人所依托。鄭瑗井觀瑣言》稱其剽竊老氏遺意,迂緩支離,不適於用。其知足戒貪等語,蓋因子房之明哲而為之辭,非子房反有得於此。其非圮橋授受之書明甚。然後漢光武帝詔引黃石公柔能制剛、弱能制強之語,實出書中所載軍識之文。其為漢詔援據此書,或為此書剽竊漢詔,雖均無可考。疑以傳疑,亦姑過而存之焉。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