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129703"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文獻通考
條件: 提到「吏部侍郎
Total 9

卷三十五·選舉考八

87
高宗永徽時,吏部侍郎劉祥道上言:「三省都事、主事、主書,比選補皆取流外有刀筆者,雖欲參用士流,率以儔類為恥,前後相沿,遂成故事。且掖省崇峻,王言秘密,尚書政本,人物所歸,專責曹史,理有未盡。宜稍革之,以清其選。」

卷三十七·選舉考十

43
楊於陵吏部侍郎。初,吏部程判,別詔官參考,齊抗當國,罷之。至是,尚書鄭餘慶移疾,乃循舊制。於陵建言:「他官但第判能否,不知限員,有司計員為留遣之格,事不相謀,莫如勿置。」於是有詔三考官止較科目選,至常調悉還吏部。又請修甲曆,南曹置簿相檢實,吏不能為姦。

卷三十九·選舉考十二

101
德宗貞元元年,以刑部尚書關播吏部侍郎班宏為校內外官考使。七年,考功奏:「準諸司皆據功過論其考第,自至德後至今三十年來,一例申中上考。今請復其能否,以定升降。」從之。又言:「準考課令,三品已上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考,並奏取裁,親王及大都督亦同。伏詳此文,則職位崇重,考績褒貶,不在有司,皆合上奏。今緣諸州刺史、大都督府長史及上中下都督、都護等,有帶節度、觀察使者。方鎮既崇,名禮當異,每歲考績,亦請奏裁。其非節度、觀察等州府長官,有帶臺省官者,請不在此限。」

卷五十二·職官考六

30
分掌選部流內六品以下官,是為銓衡之任。凡初仕進者,無不仰屬焉。當選集之際,勢傾天下,列曹之中,資位尤重。初,隋世高孝基為吏部侍郎,房元齡、杜如晦與選,孝基特加賞異,後以為知人。唐文皇帝永徽時,馬戴、裴行儉吏部侍郎,貞觀以來最為稱職。崔元為之,介然自守,絕於請謁,為執政者所忌,轉文昌左丞,選司令史,乃設齊自慶,武后聞之,復拜為天官侍郎,

卷七十一·郊社考四

74
先時,元祐五年五月夏至,祭皇地,命尚書右丞許將攝事。將言:「王者父天母地,三歲冬至,天子親祠,遍享宗廟,祀天圜丘,而夏至方澤之祭,乃止遣上公,則皇地遂永不在親祠之典,此大闕禮。望博詔儒臣,講求典故,明正祀典,為萬世法。」詔禮部、太常寺及兩省侍從官集議以聞。於是翰林學士兼侍讀顧臨等八人,請合祭天地如祖宗故事,俟將來親行北郊之禮,則合祭可罷。臨與祖禹又言:「天地特祭,經有明文,然自漢以來,千有餘年,不能行之矣。宋興,一祖六宗皆合祭天地,其不合祭者,惟元豐六年一郊耳。去所易而就所難,虛地之大祭,失今不定,後必悔之。」吏部侍郎范純禮、彭汝礪、戶部侍郎范子奇、禮部侍郎曾肇、刑部侍郎王覿、豐稷、權知開封府韓宗道、樞密都承旨劉安世、中書舍人孔武仲、陳軒、太常少卿盛陶、宇文昌齡、侍御史王畏、監察御史董敦逸、黃慶基、左司諫虞策、禮部郎中孫路、員外郎歐陽、太常丞韓治、博士朱彥、宋景年、閻本等二十二人,皆主北郊之議,而武仲又請以孟冬純陰之月,詣北郊親祠,如神州地之祭。杜純議請南郊之歲,設望祠位於苑中,置權火,夏至命上公攝事,每獻舉權火。詔依王欽臣議,宜如祖宗故事,並祭天地一次。汝礪、肇復上疏論合祭非是,文多不載。九月,三省上顧臨等議,太皇太后曰:「宜依仁宗皇帝故事。」呂大防言:「國朝以來,大率三歲一親郊,並祭天地、宗廟,因行赦宥,頒賞軍士,遂以為常。今諸儒獻議,欲南郊不設皇地位,惟祭昊天上帝,於祖宗之制未見其可。」蘇轍曰:「自熙寧十年,神宗皇帝親祠南郊,合祭天地,今十五年矣。皇帝即位又已八年,未嘗親見地,乃朝廷闕典,不可不正。」范百祿言:「圜丘無祭地之禮,《記》曰:『有其廢之,莫可舉也。』先帝所廢,稽古據經,未可輕改。」大防又言:「先帝因禮文所建議,遂令諸儒議定北郊祀地之禮,然未經親行。今皇帝臨御之始,當親見天地,而地之位獨不設,恐亦未安。況本朝祖宗以恩霈四方,慶賚將士,非三歲一行,則國力有限。

卷一百七·王禮考二

101
晉開運元年十一月,尚書吏部侍郎張昭遠奏:「文武常參官日於正衙立班,ト門使宣『不坐』後,百僚俱拜。舊制唯押班宰相、押樓御史、通事舍人,各緣提舉贊揚,所以不隨庶官俱拜。自唐天成末,議者不悉朝儀,遽違舊典,遂令押班之職,一例折腰,此則深忽禮文,殊乖故實。且宰相居庶僚之首,御史持百職之綱,嚴肅禁庭,糾繩班列,慮於拜揖之際,或爽進退之宜,於是凝立靜觀,檢其去就。若令旅拜旅揖,實恐非儀。況事要酌中,恭須近禮。人臣愛主,不在於斯。其通事舍人,職司贊導,比者兩班進退,贊相其宜,今則在文班、武班之前,居一品、二品之上,押笏齊拜,禮實未聞。其押班宰相、押樓御史、通事舍人,並請依天成三年已前禮例施行。」殿中侍御史賈元奏:「除押樓御史、通事舍人,請依張昭遠奏,其宰臣押班,請依舊設拜。」從之。

卷一百二十五·王禮考二十

92
昭陵陪葬名氏 越國太妃燕氏、趙國太妃楊氏、紀國太妃韋氏、賢妃鄭氏、才人徐氏、鄭國夫人、彭城郡夫人、蜀王、趙王福、紀王慎、越王貞、嗣紀王澄、曹王明、蔣王惲、清河公主駙馬程知亮、晉國公主駙馬韋思安、豫章公主駙馬唐善識、新興公主駙馬長孫曦、蘭陵公主駙馬竇懷哲、高密公主駙馬段綸、長樂公主駙馬長孫沖、遂安公主駙馬王大禮、南平公主駙馬劉元懿、衡陽公主駙馬阿史那杜爾、新城公主駙馬韋政舉、城陽公主駙馬薛峩、長廣公主駙馬楊師道、襄城公主駙馬蕭銳、長沙公主駙馬豆盧讓、安康公主駙馬獨孤彥、臨川公主駙馬周道務、普安公主駙馬史仁表、中書令馬周中書令岑文本并男方倩、中書令崔敦禮、英國公李、衛國公李靖、虞國公溫彥博、宋國公蕭、申國公高士廉、梁國公房元齡、鄭國公魏徵、高陽公許敬宗、趙國公長孫無忌、莒國公唐儉、吏部侍郎馬載、戶部尚書李大亮、兵部尚書房仁裕、禮部尚書張復允、國子祭酒孔穎達、禮部侍郎孔志約、工部侍郎孔元惠、太常卿褚亮、禮部尚書虞世南工部尚書閻立德、吏部侍郎姜晦、太常卿姜皎、殿中監唐嘉會、學士姚思廉、衛尉卿魏叔玉、光祿卿姜遠、秘書監岑景儔、宗正卿李芝芳、光祿卿房光義并男原州別駕暉、咸陽縣丞曜、衛尉卿房光敏并男閬州刺史誕、清河郡主婿贈鴻臚卿竇庭蘭、金州刺史虞正松、洪州刺史吳黑闥、晉州刺史裴藝、寧州刺史竇義節、衛州刺史蕭鄴、吏部郎中馬覬、幽州都督長孫敞、原州都督李政明、臨淮公李規、瑯琊公王珍、常州公李倩、千金公李俊、中山王李裾、汝州別駕房漸、左清道率房恆、江夏王道宗、雍州長史李弼、夔國公弘基、觀國公楊仁恭、原州都督史幼虔、陜王府司馬史為謙、芮國公豆盧行業、西平郡王李琛、簡州刺史李震、安南都督姜簡、薛國公阿史那忠、鄂國公尉遲敬德、嘉國公周仁護、丹陽公李客師、鴈門公梁建方、虢國公張士貴、胡國公奏叔寶、周國公鄭仁泰、大將軍薛咄摩、大將軍蘇泥熟、大將軍漢東公李孟嘗、芮國公盧寬、大將軍尉遲寶林、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大將軍邱行恭、大將軍賀蘭整、大將軍張世師、大將軍許洛仁、大將軍張延師、大將軍瑯琊王駢、大將軍懷德公于伯億、左金吾大將軍梁仁裕、大將軍史大奈、大將軍卞波利、大將軍姜確、大將軍可汗阿史那步真、大將軍史奕、大將軍李森、大將軍阿史那德昌、大將軍公孫雅靖、右監門將軍執失善、左金吾將軍房先忠、內侍張阿難、橫野軍都督拔拽、都督渾大寧、于闐王尉遲光、盧國公程知節、將軍仇懷古、將軍杜君綽、將軍麻仁靖、將軍賀拔儼、將軍何道、將軍楊思訓、將軍元仲文、將軍豆盧承基、將軍斛思正貴、將軍徐定成、將軍康野、將軍段志元、將軍薛萬鈞、將軍元思元、將軍李承祖、將軍薛承慶、右衛郎將軍尉遲昱、左衛郎將軍姜昕、中郎將殷存爽、天冊府記室薛收、右衛大將軍李思摩、薩寶王贊普、新羅王女德貞初,長孫無忌於昭陵封內,先造墳墓,至上元元年九月七日,許歸葬

卷一百九十六·經籍考二十三

1
氏曰:唐中書舍人令狐澄撰,吏部侍郎柳玭續之。澄所記十七事,玭所續十四事。

卷二百九十九·物異考五

31
十二月辛丑,真定府言,元氏縣民王屋柱槐木再生枝葉,約高四十餘尺。是歲,邵州海棠木連理,澤州、台州槐木連理,荊門軍紫薇木連理。六年,坊、兗、洪、明、夔、徐、新、全、隰、太平州並言木連理。梅州枯木生枝。宣和二年四月,永州民劉思析薪,兩邊各有「天下太平」字。紹興十四年四月,虔州民毀欹屋析柱,木理有字五,其文曰「天下太平」時守臣薛弼上之,時土宇分裂,南北塗炭,不儷於事,近木妖也。或曰木之生也,在先朝盛時。二十年八月,福州沖虛觀皂木翠再實。二十一年,池州建德縣定林寺桑生李實,慄生桃實,占曰:「木生異實,國主殃。」二十五年十月,贛州獻太平木如虔。時秦檜擅朝,喜飾太平,郡國多上草木之妖以為瑞。二十七年四月,徽州祁門縣圃桃巳實復華。隆興初,漢陽軍有插柳枝於石罅者,木無根,石無土,而秀茂成陰,歲有華實。先是,郡獄誣服孝婦殺姑,當刑,祝髻上花以自明,行刑者如其言,而生。此冤氣之鍾于木,而木反麗土之常者也。晁熙中,興化軍仙游縣九座山古杉木末生花,氣如蘭。晁熙十六年三月,揚州桑生瓜,櫻桃生茄,此草木互為妖也。七月,晉陵縣民析薪,中有木字曰「紹熙五年」,如是者二。是時,紹熙新元猶未頒也,而紹熙紀號果止五年,此近木妖也。紹熙四年,臨安府富陽縣慄生檎實。五年十一月辛亥,行都雨木,與《唐志》貞元陳留雨木同占,木生于下而自上隕者,將有上下易位之象。越月,吏部侍郎彭龜年上疏,論知閣門事韓胄姦萌,坐黜後胄擅朝。嘉定六年五月己巳,嚴州淳安、遂安、桐廬三縣大木自拔,占曰:「木自拔,國將亂。」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