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339175"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日本訪書志
條件: 提到「大德
Total 2

日本訪書志卷十一

55
元劉應李撰。《四庫提要存目》題為宋人,誤也。首有大德十一年熊禾序,行書,當是熊氏手寫。稱應李與之講學武夷洪源山中十有二年,然則應李為閩人。書分前、后二集,此本今存《前集》甲集十二卷乙集九卷,丁集全缺,丙集十一卷,戊集十三卷,己集七卷,庚集二十四卷,辛集十卷,壬集十二卷、癸集十一卷;《后集》存乙集上、中、下三卷,丙集十二卷,戊集九卷,餘俱缺。卷中凡《事實》每半葉十二行,凡《文類》每半葉十行。按此為劉氏原書,惜缺數集,未知原本總若干卷,大約一百三十卷以上。此後坊本所刻多竄亂,又併合卷數。有稱為《啟制天章》者,改題為《翰墨大全》者不可究詰。餘別藏明嘉靖丁巳清白堂楊氏歸仁齋刊本,則通前、後為一百十七卷,《后集》至戊集而止。據此則原書《后集》似謹至戊集。其分卷與此不同者,《前丙集》併為五卷,戊集亦併為五卷,《后丙集》併為六卷,首題為「李古沖古本」,其實亦改竄之本也。而《四庫存目》題為一百二十五卷,則所據亦一本矣。此書對聯、套語入錄,誠為穢瑣。然搜採經傳,宋元人遺文獨存於此冊者不少,當援祝穆《事文類聚》之例存錄之。
57
文公嘗言:「制誥是君諛其臣,表箋是臣諛其君。」然則近世士大夫以啟、札相尚,無乃交相諛乎?書坊之書,遍行天下,凡平日交際應用之書,概以啟、札名,其亦文體之變乎?省軒劉君應李為此編,命曰《翰墨全書》,明刻本改為《大全》。凡儒者操翰行墨之文,大約變俗歸雅,返澆從厚,去浮華從質實,多是先哲大家數。而時賢之作,亦在所不遺。斯可謂之《全書》矣。明刻改為《大全》。蓋嘗因是而論之,文之體莫善於《書》、《詩》,君之於臣,誥命而已,即後世詔令之體也。臣之於君,謨訓而已,即後世書疏之體也。紀述之體如《堯典》、《禹貢》等作,後世紀志、碑記敘事之文始於此。問答之體如《微子》、《君奭》等篇,後世論辨往復之文始於是。若後世詩、詞一類,則自虞夏庚歌而下,備見於《三百篇》之《風》、《雅》、《頌》。舍是之外,亦未見有能易是者。至制誥、箋表、啟札胥為駢儷,而後文始盡變矣。甚者紀事實錄之史,亦為四六之體,吟詠性情,且尚對偶之工。至末流連篇累牘,雖百千萬言而辭不足,果何日而可復返於雅厚、質實之歸乎?且劉君此篇,自冠昏以至喪祭,近自人倫日用,遠而至於天地萬物,凡可以寓之文者,莫不畢備,其亦異乎世之所謂啟札者矣。其間俚俗之言,異怪之說,雖不能悉去,亦必為之訂其謬誤,而究其指歸。劉君之用志,亦可尚已。劉君力學善文,與餘講學武夷洪源山中者十有二年,所造甚深,此特其遊藝之末耳。平艏洳氏為刊是書,君之可傳於世者,固明刊訛「因」。不止於是也。輒書編端,以驗覽者。歲在丁末正月元日,是為大德十有一年,前進士考亭熊禾去非父序。此序明嘉靖本亦載之,但改誤數字耳。《提要》誤應李為宋人,必其所見本脫此一序,故錄之。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