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307470"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新五代史
條件: 提到「河南尹
Total 13

卷二梁本紀第二

8
四年春正月壬辰朔,始用樂。丁未,講武于榆林。二月己丑,閱稼于穀水。秋八月丙寅,如陜州。河南尹張宗奭留守西都。辛未護國軍節度使楊師厚為西路行營招討使以伐岐。九月己丑,至自陜州。辛亥,搜訪賢良。冬十一月己丑寧國軍節度使王景仁北面行營招討使以伐趙。趙王王熔、北平王王處直叛附于晉,晉人救趙。十二月癸酉,頒律令格式。

卷五唐本紀第五

19
二年春正月河南尹張全義及諸鎮進暖殿物。己酉,求唐宦者。庚戌,新羅國王金樸英及其泉州範節度使王逢規皆遣使者來。乙卯渤海國王大諲譔使大禹謨來。

卷七唐本紀第七

1
愍皇帝明宗第五子從厚也。為人形質豐厚,寡言好禮,明宗以其貌類己,特愛之。天成二年,以檢校司徒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加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從厚妃,孔循女也,安重誨怒循以女妻從厚,三年,罷循樞密使,出從厚為宣武軍節度使明年,徙鎮河東。長興元年,封從厚宋王,徙鎮成德。二年,徙鎮天雄,累加兼中書令

卷十五唐明宗家人傳第三

19
秦王從榮,天成元年,以檢校司徒御史大夫,拜天雄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年,徙鎮河東。長興元年,拜河南尹,兼判六軍諸衛事。從璟死,從榮於諸皇子次最長,又握兵柄。然其為人輕雋而鷹視,頗喜儒,學為歌詩,多招文學之士,賦詩飲酒,故後生浮薄之徒,日進諛佞以驕其心。自將相大臣皆患之,明宗頗知其非而不能裁制。從榮嘗侍側,明宗問曰:「爾軍政之餘,習何事業?」對曰:「有暇讀書,與諸儒講論經義爾。」明宗曰:「經有君臣父子之道,然須碩儒端士,乃可親之。吾見先帝好作歌詩,甚無謂也。汝將家子,文章非素習,必不能工,傳於人口,徒取笑也。吾老矣,於經義雖不能曉,然尚喜屢聞之,甚餘不足學也。」

卷十六唐廢帝家人傳第四

4
重美,幼而明敏如成人。廢帝即位,自左衛上將軍領成德軍節度使、兼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改領天雄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雍王。石敬瑭反,廢帝欲北征,重美謂宜持重,固請毋行。廢帝心憚敬瑭,初不欲往,聞重美言,以為然,而劉延皓與劉延朗等迫之不已,廢帝遂如河陽,留重美守京師。京師震恐,居民皆出城以藏竄,門者禁止之。重美曰:「國家多難,不能與民為主,而欲禁其避禍,可乎?」因縱民出。及晉兵將至,劉皇后積薪于地,將焚其宮室,重美曰:「新天子至,必不露坐,但佗日重勞民力,取怨身後耳!」后以為然。廢帝自焚,后及重美與俱死。

卷二十八唐臣傳第十六

24
莊宗及劉皇后幸河南尹張全義第,酒酣,命皇后拜全義為父。明日,遣宦者命學士作箋上全義,以父事之,鳳上書極言其不可。全義養子郝繼孫犯法死,宦官、伶人冀其貲財,固請籍沒,鳳又上書言:「繼孫為全義養子,不宜有別籍之財,而於法不至籍沒,刑人利財,不可以示天下。」是時,皇后及群小用事,鳳言皆不見納。

卷二十九晉臣傳第十七

16
明年春,契丹入寇,延廣從出帝北徵為御營使,相拒澶、魏之間。先鋒石公霸遇虜於戚城,高行周、符彥卿兵少不能救,馳騎促延廣益兵,延廣按兵不動。三將被圍數重,帝自御軍救之,三將得出,皆泣訴。然延廣方握親兵,恃功恣橫,諸將皆由其節度,帝亦不能制也。契丹嘗呼晉人曰:「景延廣喚我來,何不速戰?」是時,諸將皆力戰,而延廣未嘗見敵。契丹已去,延廣獨閉壁不敢出。自延廣一言而契丹與晉交惡,凡號令征伐一出延廣,晉大臣皆不得與,故契丹凡所書檄,未嘗不以延廣為言。契丹去,出帝還京師,乃出延廣為河南尹,留守西京。明年,出帝幸澶淵,以延廣從,皆無功。

卷四十三雜傳第三十一

14
韋震韋震,字東卿,雍州萬年人也。初名肇。為人彊敏,有口辯。事梁太祖為都統判官。申叢執秦宗權,欲送于太祖,又欲自獻於京師,又欲挾宗權奪其兵。太祖遣震入蔡州視之,叢遣騎兵三百迎震,欲殺之,震以計得免。還白太祖曰:「叢不足慮,為其謀者牙將裴涉,妄庸人也。」叢後果為郭璠所殺。璠以宗權歸於太祖,太祖欲大其事,請獻俘于唐,唐以時溥破黃巢,獻馘而已,宗權不足俘,左拾遺徐彥樞亦疏請所在斬決。太祖遣震奏事京師,往復論列,卒俘宗權。太祖德之,表為節度副使。昭宗幸石門,太祖遣震由虢略間道奉表行在,昭宗賜其名震。太祖已破兗、鄆,遂攻吳,大敗于清口。太祖懼諸鎮乘間圖己,乃諷杜洪、鐘傳、王師範、錢鏐等薦己為元帥,且求兼領鄆州。昭宗初不許,震彊辯,敢大言,語數不遜,昭宗卒許梁以鄆州,太祖遂兼四鎮,表震鄆州留後。昭宗遷洛,震入為河南尹、六軍諸衛副使,以病喑,守太子太保致仕。太祖受禪,改太子太傅。末帝即位,加太師,卒。

卷四十五雜傳第三十三

3
梁以丁會守河陽,全義還為河南尹。全義德梁出己,由是盡心焉。

卷四十七雜傳第三十五

12
蜀平,拜河南尹,徙鎮興元。筠嘗有疾,不見將吏,副使符彥琳入問疾,筠又辭不見。彥琳疑筠已死,即請出牌印。筠怒,命左右收彥琳下獄,以其反聞。明宗知彥琳無反狀,召彥琳釋之,陽徙筠為西京留守,戒守者不內,筠至長安不得入,乃朝京師,以為左驍衛上將軍

卷四十八雜傳第三十六

11
楊思權楊思權,邠州新平人也。事梁為控鶴右第一軍使。唐莊宗滅梁,以為夾馬都指揮使。明宗時,秦王從榮河東節度使,以馮贇為副,思權為北京步軍都指揮使以佐佑之。從榮素驕,所為多不法。是時,宋王從厚為河南尹。從厚年少,謙恭好禮。

卷五十四雜傳第四十二

22
鄭玨鄭玨,唐宰相綮之諸孫也。其父徽,為河南尹張全義判官。玨少依全義居河南,舉進士數不中,全義以玨屬有司,乃得及第。昭宗時,為監察御史。梁太祖即位,拜左補闕。梁諸大臣以全義故數薦之,累拜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奉旨。末帝時,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卷五十七雜傳第四十五

23
入為監察御史,累遷水部員外郎知制誥。廢帝皇子重美為河南尹,掌六軍,以允剛介,乃拜允給事中,為六軍判官。罷,遷左散騎常侍。晉高祖即位,屢赦天下,允為《駮赦論》以獻曰:「管子曰:『凡赦者小利而大害,久而不勝其禍;無赦者小害而大利,久而不勝其福。』又漢之吳漢疾篤,帝問漢所欲言。漢曰:『惟願陛下無赦爾!』蓋行赦不以為恩,不行赦不以為無恩,罰有罪故也。自古皆以水旱則降德音而宥過,開狴牢而出囚,冀感天心以救其災者,非也。假有二人之訟者,一有罪而一無罪,若有罪者見捨,則無罪者銜冤。此乃致災之道,非救災之術也。至使小人遇天災,則皆喜而相勸以為惡,曰:『國將赦矣,必捨我以救災。』如此,則是教民為惡也。夫天之為道,福善而禍淫。若捨惡人而變災為福,則是天又喜人為惡也。凡天之降災,所以警戒人主節嗜慾,務勤儉,恤鰥寡,正刑罰而已。」是時,晉高祖方好臣下有言,覽之大喜。允事漢為吏部侍郎,隱帝誅戮大臣,京師皆恐,允常退朝不敢還家,止于相國寺。周太祖以兵入京師,允匿于佛殿承塵,墜而卒,年六十五。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