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453958"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資治通鑑
條件: 提到「太常少卿
Total 12

卷一百八十

65
初,齊溫公之世,齊主緯,周封為溫公。有魚龍、山車等戲,謂之散樂,散,悉亶翻。周宣帝時,鄭譯奏徵之。見一百七十四卷陳高宗太建十一年。散,悉亶翻。高祖受禪,命牛弘定樂,非正聲清商及九部四舞之色,悉放遣之。正聲,謂鄭譯等所定之樂也。開皇九年,平陳,置清商署,管宋、齊舊樂,卽清樂也。杜佑曰:清樂者,其始卽清商三調是也,並漢氏以來舊典,樂器形制幷歌章古調,與魏三祖所作者,皆備於史籍;屬晉朝遷播,夷、羯竊據,其音分散。苻堅平張氏,於涼州得之,宋武平關中,因而入南。及隋平陳後,文帝聽而善其節奏,曰:此華夏正聲也。因置清商署,總謂之清樂。帝定清樂、西涼、龜茲、天竺、康國、疏勒、安國、高麗、禮畢為九部。又,開皇定令,牛弘請存鞞、鐸、巾、拂四舞,與諸伎並陳,因謂之四舞。帝以啓民可汗將入朝,欲以富樂誇之。太常少卿裴蘊希旨,奏括天下周、齊、梁、陳樂家子弟皆為樂戶;可,從刊入聲。汗,音寒。朝,直遙翻。富樂,音洛。少,始照翻。其六品以下至庶人,有善音樂者,皆直太常。帝從之。於是四方散樂,大集東京,閱之於芳華苑積翠池側。芳華苑,蓋卽西苑。有舍利獸先來跳躍,激水滿衢,黿鼉、龜鼈、水人、蟲魚,徧覆于地。覆,敷又翻。又有鯨魚噴霧翳日,倐忽化成黃龍,長七八丈。長,直亮翻。又二人戴竿,上有舞者,歘然騰過,左右易處。歘,許勿翻。又有神鼇負山,幻人吐火,千變萬化。伎人皆衣錦繡繒綵,伎,渠綺翻。衣,於旣翻。舞者鳴環佩,綴花毦;毦,乃吏翻。課京兆、河南製其衣,兩京錦綵為之空竭。為,于僞翻。帝多製豔篇,令樂正白明達造新聲播之,音極哀怨。隋制,太樂署、清商署各有樂師員,帝改樂師為樂正,置員十人。帝甚悅,謂明達曰:「齊氏偏偶,樂工曹妙達猶封王;《隋志》:齊後主賞胡、戎樂,耽愛無已,於是繁手淫聲,爭新哀怨,故曹妙達、安馬駒之徒,至有封王、開府。煬帝溺於淫聲,以亡國自況,淫昏甚矣。我今天下大同,方且貴汝,宜自脩謹!」
74
初,高祖受禪,唯立四親廟,同殿異室而已,四親廟:一曰皇高祖太原府君廟,二曰皇曾祖康王廟,三曰皇祖獻王廟,四曰皇考太祖武元皇帝廟。帝卽位,命有司議七廟之制。禮部尚書攝太常少卿許善心時定制,尚書省六部各侍郎一人,以貳尚書之職;諸曹侍郎並改為郎。奏請為太祖、高祖各立一殿,為,于僞翻。準周文、武二祧,與始祖而三,祧,土彫翻。餘並分室而祭,從迭毀之法。至是,有司請如前議,於東京建宗廟。帝謂秘書監柳䛒䛒,與辯同。「今始祖及二祧已具,後世子孫處朕何所?」處,昌呂翻。六月丁亥,詔為高祖建別廟,仍修月祭禮。旣而方事巡幸,竟不果立。

卷一百九十一

78
九年春正月己亥,詔太常少卿祖孝孫等更定雅樂。少,始照翻。更,工衡翻。

卷一百九十二

101
太常少卿祖孝孫,以梁、陳之音多吳、楚,周、齊之音多胡、夷,於是斟酌南北,考以古聲,少,始照翻。作唐雅樂,凡八十四調、三十一曲、十二和。律有七聲,十二律凡八十四調。隋有皇夏十四曲,孝孫制十二和,以法天之成數,凡三十一曲。十二和者,一曰豫和,二曰順和,三曰永和,四曰肅和,五曰雍和,六曰壽和,七曰舒和,八曰太和,九曰昭和,十曰休和,十一曰正和,十二曰承和。調,徒弔翻。和如字。協律郎張文收與孝孫同修定。漢協律都尉,佩二千石印綬。唐協律郎,正八品上,屬太常寺。六月乙酉,孝孫等奏新樂。上曰:「禮樂者,蓋聖人緣情以設教耳,治之隆替,豈由於此?」治,直吏翻。御史大夫杜淹曰:「齊之將亡,作伴侶曲,北齊之時,陽俊之多作六言歌辭,淫蕩而拙,世俗流傳,名為陽五伴侶。陳之將亡,作玉樹後庭花,杜佑曰:玉樹後庭花,堂堂黃鸝留,金釵兩鬢垂,並陳後主所造,恒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唱和為詩,太樂令何胥採其尤輕艷者為此曲。其聲哀思,思,相吏翻。行路聞之皆悲泣,何得言治之隆替不在樂也!」上曰:「不然。夫樂能感人,故樂者聞之則喜,夫,音扶。故樂,音洛。憂者聞之則悲,悲喜在人心,非由樂也。將亡之政,民必愁苦,故聞樂而悲耳。今二曲具存,朕為公奏之,為,于偽翻。公豈悲乎?」右丞魏徵曰:「古人稱『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鍾鼓云乎哉!』論語載孔子之言。樂誠在人和,不在聲音也。」

卷一百九十三

15
上使太常少卿祖孝孫教宮人音樂,不稱旨,少,始照翻。稱,尺證翻。上責之。溫彥博王珪諫曰:「孝孫雅士,今乃使之教宮人,又從而譴之,臣竊以為不可。」上怒曰:「朕置卿等於腹心,當竭忠直以事我,乃附下罔上,為孝孫遊說邪!」為,于偽翻。說,輸芮翻。彥博拜謝。珪不拜,曰:「陛下責臣以忠直,今臣所言豈私曲邪!邪,音耶。此乃陛下負臣,非臣負陛下!」上默然而罷。明日,上謂房玄齡曰:「自古帝王納諫誠難,朕昨責溫彥博王珪,至今悔之。考異曰:魏文貞公故事:「太宗曰:『人皆以祖孝孫為知音,令教聲曲,多不諧韻,此其未至精妙,為不存意乎?』乃敕所司令舉其罪。公進諫曰:『陛下生平不愛音聲,今忽為教女樂責孝孫,臣恐天下怪愕。』太宗曰:『汝等並是我心腹,應須中正,何乃附下罔上為孝孫辭!』溫彥博等拜謝。公及王珪進曰:『陛下不以臣等不肖,置之樞近,今臣所言,豈是為私。不意陛下責臣至此!常奉明旨,「勿以臨時嗔怒,即便曲從,成我大過,」臣等不敢失墜,所以每觸龍鱗。今以為責,只是陛下負臣,臣終不負陛下。』太宗怒未已,懍然作色。公又曰:『祖孝孫學問立身,何如白明達?陛下平生禮遇孝孫,復何如白明達?今過聽一言,便謂孝孫可疑,明達可信,臣恐群臣眾庶有以窺陛下。』太宗怒乃解。」今從舊傳。公等勿為此不盡言也。」為,于偽翻;下為朕同。

卷二百二

104
上初即位,不忍觀破陳樂,命撤之。辛酉太常少卿韋萬石奏:「久寢不作,懼成廢缺。請自今大宴會復奏之。」上從之。陳,讀曰陣。少,詩照翻。復,扶又翻,又如字。

卷二百九

43
戊寅,以禮部尚書韋溫為太子少保、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常卿鄭愔為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按下書「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鄭愔」。又考新書本紀,是年是月是日書「太常少卿鄭愔守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則知傳寫通鑑者誤以侍郎為尚書也。溫,皇后韦皇后之兄也。
90
鍾紹京中書令鍾紹京少為司農錄事,唐九寺皆有錄事,官九品,蓋流外也。少,詩照翻。既典朝政,朝,直遙翻;下同。縱情賞罰,眾皆惡之。惡,烏路翻。太常少卿薛稷勸其上表禮讓,上,時掌翻。紹京從之。稷入言於上曰:「紹京雖有勳勞,素無才德,出自胥徒,一旦超居元宰,恐失聖朝具瞻之美。」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上以為然。丙午,改除戶部尚書,尋出為蜀州刺史。舊志,蜀州去京師三千三百三十二里。
95
太常少卿薛稷為黃門侍郎,參知機務。稷以工書,事上於藩邸,其子伯陽尚仙源公主李华庄仙源公主,帝{
李旦
女也,後封荊山公主。
}故為相。

卷二百十五

88
將作少匠韋蘭、兵部員外郎韋芝為其兄堅訟冤,少,始照翻。為,于偽翻。且引太子為言;上益怒。太子懼,表情與妃離婚,乞不以親廢法。丙子,再貶堅江夏別駕,江夏郡,鄂州。舊志:鄂州,京師東南二千三百四十六里。夏,戶雅翻。蘭、芝皆貶嶺南。然上素知太子孝謹,故譴怒不及。李林甫因言堅與李適之等為朋黨,後數日,堅長流臨封,適之貶宜春太守,太常少卿韋斌貶巴陵太守,嗣薛王琄貶夷陵別駕,睢陽太守裴寬貶安陸別駕,河南尹李齊物貶竟陵太守,臨封郡本封州廣信郡,元年更郡名。宜春郡,袁州。巴陵郡,岳州。夷陵郡,峽州。安陸郡,安州。竟陵郡本復州沔陽郡,元年更郡名。舊志:封州至京師水陸四千五一十里;岳州二千二百三十七里;峽州一千八百八十里;安州,京師東南二千五十一里;復州一千八百里。斌,音彬。琄,胡畎翻。凡堅親黨坐流貶者數十人。斌,安石之子。琄,業之子,堅之甥也。琄母亦令隨琄之官。韋安石事武后、中、睿三朝。業,上之弟也。

卷二百二十·唐紀三十六·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中之下 至德二載

75
乙未,以崔圓太子少師,李麟為少傅,皆罷政事。上頗好鬼神,少,始照翻。好,呼到翻。太常少卿王璵璵,音余。專依鬼神以求媚,每議禮儀,多雜以巫祝俚俗。上悅之,以璵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俚,音里。考異曰:舊傳云「三年七月」,今從實錄。

卷二百二十六

5
代宗之世,吐蕃遣使求和,吐,從暾入聲。數,所角翻。使,疏吏翻;下同。而寇盜不息,代宗悉留其使者,前後八輩,有至老死不得歸者;俘獲其人,皆配江、嶺。使,疏吏翻。俘,方無翻。江,謂大江之南。嶺,謂五嶺之外。上欲以德懷之,乙巳,以隨州司馬韋倫太常少卿,使于吐蕃,悉集其俘五百人,各賜襲衣而遣之。少,始照翻。襲衣,衣一襲也。衣一稱為一襲。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