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161901"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大金弔伐錄
條件: 提到「翰林學士
Total 1

卷四

5
及重兵再舉,又乞遣使理會,雖威之以鋒刃不之避也,欲引而南進,曰:『豈有大臣躬親出質,不能戢兵,以致交惡,而同敵人忍觀其伐主也,我頭可斷,我身不可去。』破城之日,驛召而至,語及廢國之際,號泣躄踴,涕泗交流,告乞再造;既見不容,或以腦觸柱,或以首投地,幾至自絕,乃知忠孝剛毅出于其倫。忽聞共戴,果謂此人則得其人也,然恐難奪其志,洎在京百官差到翰林學士承旨吳開、翰林學士莫儔齎狀勸請曰:『切聞建邦設都,必立君長;制國御俗,允賴仁賢。恭以大金皇帝道奉三無,化包九有,不以混一中外為己私念,專用全活生靈為國大恩,明下詔音,曲詢眾議,矜從諸夏,俾建列藩,共推宗公以治國事。契勘雖不許存立趙氏,既奉詔諭,擇立賢人,以主茲土,則于國於民為幸亦已深矣。伏惟太宰相公名高今古,學通天人,位冠塚司,身兼眾美。碩德偉望,早羽儀於百工;嘉謀赤心,每勤勞於三事。敢望以蒼生為憂而不以細行自飭,以機政為慮而不以固避自嫌,上體大金擇立存撫之恩,下副國人推戴為主之念。又,別有狀申行府,文武、百官、僧道、耆老、軍民共請太宰張相公以治國事。別有勸請文字,竊恐猶有辭讓,伏望元帥府更賜敦諭本官早從輿望。』尋請知樞密院事、漢軍都統制劉侍中等同詣,具道其由,勃然奮怒曰:『國雖將破,在臣子之分,豈容聞此事?』由先有防備,不獲自絕,然而閉目掩耳,背立偃蹇,終不為聽,但罵文武官寮曰:『以諸公畏於兵威,置我賊亂之罪,寧甘死於此,不可活於彼,以取後世篡奪之名也。』然行府以軍國務重,不可久曠,尋錄申奏。今降到寶冊,持節備禮,以璽綬冊命為皇帝,以撫斯民,國號大楚,都於金陵。自黃河以外,除西夏新界,疆場仍舊,世輔王室,永作藩臣。其間志氣屹然不動,雖多方勉諭,以事在已然,雖死無濟,何如就冊,用拯生靈,猶不下飲食累日,幾至滅性。遂擁迫入城,乃有在京官寮、僧道、耆老、軍民共集勸請,直至今月七日方受冊命。合行曉諭,須議指揮。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