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495872"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滋溪文稿
條件: 提到「至元
Total 5

滋溪文稿卷第十四

16
先生教人崇尚名節,學者興起。事親至孝,親疾不解衣帶,親喪哀毀逾制,鄉人範焉。聚書數千卷,築重屋以庋之。為學孜孜,老亦不懈,或辯經傳之訛,或訂史學之失。至于氣候之暄涼,交游之言論,悉筆于冊,日有程度。所著周易備忘十卷,中晉書二卷,要言一卷,讀通鑒詩二卷,因讀記二十卷,文集十卷。稾城學舍歲久弗治,先生帥邑人完之。邑中大族若董氏、趙氏、王氏,雖以將相勳閥之貴,各遣子弟執經就學。先生師道尊嚴,諸生賴其訓誨,進多貴顯,益振其家聲。先生享年六十有二,以至元二十七年冬十月二十五日卒,葬新豐鄉杜家原。
20
至治壬戌仲冬甲午,恕齋先生安氏卒,享年九十有五。二子皆前卒。孫塈以是月戊戌葬先生于稾城縣安仁鄉,夫人劉氏祔焉。先生諱,字庭幹,太原離石人也。金亡,遷真定。曾祖全廣,祖昇,皆不仕。考真定儒學正。妣賈氏。先生少學於家庭,尊聞行知,聲問偉然。至元癸未,由名臣薦,起家江淮轉運司知事,歷潛江尉、峽州司獄、江東宣慰司照磨,遂謝事歸。再除建寧令,不赴,時年五十餘矣。先生為吏廉謹,治獄多陰功,所去吏民見思。其北歸也,惟書籍衣衾而已。教授于家,嚴條要,以身先之,弟子從者多至百人,動作悉有規矩。講解明白,不為繳繞章句學。尤善為詩,溫厚和平,得詩之意。暇則與翰林王公唱酬,有詩若干篇。晚歲充養完粹,毀譽懽戚無少介意,不復仕、終其身。嗚呼,位雖卑而名愈隆,年益高而德彌邵,若先生者,可謂廉退老成君子矣。銘曰:
24
時天兵圍襄,郡縣多儲金帛以讎有功,郢有金數萬兩,君一日閱實而數不足,主者於法當死。君曰:「是必急有所需。」乃命償之。至元十二年,襄陽降。天兵棄郢不攻而南,郢之守臣乘便冒種官田,竊庫金入其家。君不能止,乃收故牘藏之曰:「他日事覺,悔無及矣。」宋亡,朝廷遣使者稽核故宋金帛之在庾、田土之在籍者入官,於是貪者相繼獲罪,惟君獨無所污。未幾,例以故官授之,君斂身而退,因家于郢,徜徉林壑以終老焉。
30
世祖皇帝既定天下,總攬豪傑,布列有位。猶慮道德之士遯跡林壑,安車四馳,登而用之。至元十九年,詔徵容城劉文靖公因為太子贊善,未幾辭歸。復徵為集賢學士,遂不復起。海內高其節義,從而作興者不無人焉,順德內丘林君蓋其一也。
57
前至元時,江東部使者柳城姚公燉按行至鄱,鄱之名士黎君廷瑞、吳君存偕迪功府君同往造謁,君操幾杖以從。姚公愛其穎慧,命題賦詩,君援筆立成。姚公嘉嘆,期以遠大。迪功府君居常訓子孫曰:「吾家世習詩禮,蓋三百餘年,汝曹勉旃,無墜先業。」君感勵奮發,遂窮五經,尤深于易,推明程、朱之傳,復輯諸儒之言以輔翼之,又輯大學、中庸要語以授學者。名既著聞,江浙、湖廣兩行省提學官各以校官起之,俱不就。延祐天子賓興多士,鄱之郡守首以君名應詔。君曰:「吾之所學果能合于主司之好乎?」自是深居不出,聚書數千卷,討論皆造其極,郡人爭具禮幣延致於家塾而師法焉。君有弟曰仁,曰儀可,各以所學分教鄉邑,朔望來歸,深衣巍冠,諸子侍列,一家父子兄弟以道義相切劘,若師友然,視聲利泊如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