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766416"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蜀中廣記
條件: 提到「魏了翁
Total 4

蜀中廣記卷四十六

51
魏了翁,字華父,蒲江人。登慶元進士。開禧元年,以武博士召試學士院。時韓侂胄用事,謀欲開邊,了翁言:「金地廣勢強,未可卒圖,而求之在我,未見可以勝人,盍亦急于內修,姑緩外攘。不然,舉天下而試於一擲,不可不思」。歷官知嘉定府,奉親還里。及侂胃以誤國誅,召了翁赴闕,丁生父憂解官。後知漢州、眉州,提刑潼川,遷直秘閣、知瀘州。潼川所至,皆以化民善俗為首務,治行稱最。去國十七年,被召入對,疏凡二千餘言,上嘉納之。累遷起居舍人,極言事變倚伏,人心向背,疆場安危,鄰寇動靜,其言剴切,無所忌避。理宗即位,遷起居郎,以論濟王事為史彌逺之黨,朱端常劾其欺世盜名,朋邪謗國,詔降三官,靖州居住。了翁至靖湖,湘江浙之士不逺千里,負笈從學,乃著《九經要義》一百卷,未幾,復職曆,進華文閣待制、知瀘州。了翁念權臣相繼,內擅國柄,外變風俗,綱常淪斁,法度墮弛,貪濁在位,舉事弊蠧,不可滌濯,遂應詔上章論十弊,乞復舊典,上皆從之,因召了翁權禮部尚書兼學士院。入對,皆切於上躬,他如和議不可信,北軍不可保,軍實財用不可恃,凡十餘端。又口奏利害,以同脩國史兼侍讀,俄兼吏部尚書。還朝六閱月,前後二十疏,皆當時急務。上將引與共政,而忌者擠之,遂謂近臣惟了翁知兵體國,乃以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京湖軍馬兼江、淮督府。了翁五辭不獲,然以邊警沓至,嫌于避事,遂受命。尋兼提舉編修《五經要略》,封臨卭郡開國侯。了翁既開幕府,申警將帥,調遣援兵,列死事之臣,黜退懦之將,疏奏邊防十事。初,朝中本假此命以出了翁,及既出而督府奏陳,動相牽制,甫二旬,遽召為簽書樞密院事,尋改資政殿學士、湖南安撫使、知潭州,皆力辭不拜,乃詔提舉洞霄宮。未幾,再改知福州、福建安撫使。累乞骸骨,疾革猶上疏,門人問疾,衣冠酬答,口授遺奏,須臾拱手而逝。後十日,詔以通奉大夫、資政殿大學士致仕,進太師,謚文靖,封秦國公,賜第蘇州。所著有《鶴山集》。

蜀中廣記卷九十九

99
蒲江魏了翁,字華父。年數歲,日誦千言,過目不再覽,時稱神童。登慶元進士,召試學士院,遷校書郎,補外知嘉定府。韓侂胄誅,朝廷收召諸賢,了翁與焉。會丁生父憂觧官,心喪,築室白鶴山下授徒,學者稱為鶴山先生。卒,贈太師,謚文靖。傳言了翁所著《九經要義》凡二百餘卷,又有《井田圖說》一卷,《師友雅言》數十卷。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