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651619"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台海使槎錄
條件: 提到「康熙
Total 10

卷一

5
臺灣,海中番島,名山藏所謂:「乾坤東港華嚴婆娑洋世界」;名為雞籠。考其源,則琉球之餘種,自哈喇分支,近通日本,遠接呂宋,控南澳,阻銅山,以彭湖為外援。明萬歷間,海寇顏思齊踞有其地,始稱臺灣』。『思齊剽掠海上,倚為巢窟;臺灣有中國民自思齊始。思齊死,紅夷乘其敝而取之;葺草為田,民知樹藝。順治辛丑鄭成功金陵挫敗,廈門不守,襲而有之。迄康熙癸亥,歸我一統。其民五方雜處,非俘掠之遺黎,即叛亡之奸宄,里無一姓,人不一心。溪深林茂,易於伏莽。山海氣溼,又多霧露水土之害。其番喜酒好殺,無姓氏,無歲月,無冠履衣服之儀,無婚嫁喪葬之禮,不知法紀;撫御或失,急之則變生肘腋,緩之則俗敝人頑』蓉洲文槁
24
鄭成功竊踞臺灣,用彭湖為外藪。康熙三十三年六月,將軍施琅統兵自銅山攻破,據之;八月,遂克臺灣諸羅雜識
60
郡志:三縣南北延袤二千八百六十里。康熙五十三年,使者奉命繪畫地圖,勘丈里數;台灣縣南至二贊行溪鳳山縣界二十一里,北至蔦松溪諸羅縣界一十五里;鳳山縣南至沙馬磯二百一十里,北至二贊行溪臺灣縣界六十五里;諸羅縣南至蔦松溪臺灣縣界一百一里,北至大雞籠六百五里;南北延袤一千一十七里,而道里遠近乃定。陳湄川中丞北路路程:自郡城至八里坌四百七十七里;澹水港以下,溪湧潮吞,過嶺踰海,一自北港水路,由內北投至雞籠二百二十一里;一自北港上岸,由外北投至雞籠二百四十二里;約略相同,可證郡志之誤。
78
康熙二十三年,部臣蘇拜、總督姚啟聖、巡撫金鋐、提督萬正色會議疏內,有興販東洋白糖一項,歲定二萬擔;不足之數,聽在本省採買。施琅另疏云:「本省去臺灣已隔重洋,以臺灣所產白糖配臺灣興販船數,固為安便;若就本省湊買,涉重洋而至臺灣,方興販東洋,則今四方蕩平,六合為一,何地不可興販?必藉臺灣之名買白糖赴彼興販,此皆部臣蘇拜等慮錢糧不敷,婉為籌度。臣今不言,後有禍患,咎安所逭?」

卷二

10
康熙辛丑,兵部奏准:彭湖係臺灣咽喉緊要適中之地,移臺灣總兵駐澎湖,臺灣陸路改設副將。金門總兵黃英奏言:「彭湖為臺灣之門戶,今將臺灣總兵移改彭湖,台灣設立副將,與水師彼此接應,遙度形勢,盡善之謀無大於此。臣閱地勢輕重,彭湖雖稱三十六島,居於臺、廈之中,究皆一抔之土,錯落彈丸,除媽宮、八罩略有人煙,餘悉冷落荒嶼,原設副將盡堪防守。茲臺灣南北延袤二千餘里,村莊、番社,閭井戶口,不下百餘萬,叢山深林,最易藏奸,非總兵不足以資彈壓。況安平水師及南北路副、參各員,與臺灣副將職位不相上下,有事勢必各懷己見,非若總兵可行調度。今若將總兵設在彭湖,與臺灣懸隔,往來船隻俱候風時;臺灣水陸各營儻有緊急事機,不能朝發夕至。是彭湖固臺灣之門戶,而臺灣實彭湖之腹心,形勢重於彭湖,關系沿海各省要害。請將總兵仍設臺灣,庶得居重馭輕之道,以造海宇無疆之福」。提督姚堂亦為陳請,仍照舊制駐札。
14
鎮標原額兵三千三百五十名,道標兵三百六十名。康熙六十一年,提督姚堂奏准將道標裁歸鎮標。安平協二千五百名,彭湖協二千名,南路營八百九十名,北路營八百九十名,澹水營五百名;全郡共兵九千四百九十名合撥閩省將軍兵五百名,共一萬六十年,總督滿保疏請於府治增一千名,四面協護。南路增一千名,以五百駐岡山,前護本營,後護府東,並保護羅漢門口;以五百駐下澹水、新園,後護本營,前查龍橋東之阿猴林等處。北路增一千名,以五百駐斗六門,後護半線,前護本營,並查笨港海口,防禦生番;以五百駐半線,後護澹水,前護斗六門,稽查鹿仔港,防護大江口。再北路營去府兩日,又有大河,不能實時接應,於適中之地亦應增五百名,前則協護府治,後則稽查北路橫港海口,堵截內山。共計增兵三千五百名。九卿議覆:「匪類聚眾為亂,並非兵少之故;添設官兵,甚屬無用」。遂寢其議。
19
沿海暗沙險礁,哨船龍骨艱於駕駛。即有可以開駕者,必俟潮水平時方可進港,否則沙堅水淺,終於望洋港外;更值風暴,又無收泊之所。或云:當改製杉板䑩仔數隻,質輕底平,隨波上下,易於巡防,隨處可以收泊。高知府鐸云:「朱逆之變,士民避亂,及平臺後,商旅貿易,乘𦪟仔等平底船,在洪濤巨浪中,往來如織。康熙壬寅五月,水師營雇坐𦪟仔出哨,遭風失桅,飄至浙江黃岩,人船卒致保全」。是在內港既屬相宜,即外洋亦可無患。
23
臺、彭各標營船,初俱分派通省內地廳員修造;康熙三十四年,改歸通省內地州縣。其尚可修整而不堪駕駛者,內地之員辦運工料赴臺興修。迨按糧議派,臺屬三縣亦分修數船;此非偏庇臺屬,以內地各廠員多力分,工料俱便,不煩運載,可以剋期報竣。後定左近道府監修。統計閩省船隻勻派通省道府,乃將臺、彭九十八船內派臺灣道府各十八隻,餘俱派入內地。既而仍歸內地修造,惟未至朽爛而不堪駕駛者留台修補。至康熙四十四五年間,仍俱改歸臺屬,而派府船數倍於道;然令其與福府分修,議於部價津貼運費外,每船捐貼百五十金。續交延糧廳代修其半,道、鎮、協、營、廳、縣共襄厥事。迨後專責知府,並將道船亦歸於府矣。
63
康熙二十五年臺灣平,設郡縣。其王耀漢連氏、甘勃氏遣陪臣賓先吧芝復奉表進貢。表詞有云:「外邦之丸泥尺土,乃是中國飛埃;異域之勺水蹄涔,原屬天家滴露」云云。貢物:大珊瑚珠一串、照身大鏡二面、奇秀琥珀二十四塊、哆囉絨二十五匹、織金絨毯四領、烏羽緞四匹、綠倭緞一匹、嗶嘰緞二十匹、織金花緞五匹、雜色細軟布、文采細織布、白毛裏布二百九十四匹、大自鳴鐘一座、琉璃燈一圓、聚耀燭臺一懸、琉璃盞異式五百八十一塊、丁香三十擔、冰片三十二筋、甜肉豆蔻四甕、鑲金小箱一只內丁香油、薔薇油、檀香油、桂花油各一罐、葡萄酒二桶、大象牙五隻、鑲金鳥銃三十把、馬銃六十把、彩帶三十佩、鑲金佩刀三十把、鑲金雙利劍二十把、單利劍六把、照星月水鏡一執、江河照水鏡二執、雕製夾板二隻」池北偶談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