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454377"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論語集釋
條件: 提到「孔安國
Total 1

論語集釋

1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羣而不黨。」集解曰:「黨,助也。君子雖衆,不相私助,義之與比。」唐以前古注引江熙云:君子不使其身侻焉若非,終日自敬而已,不與人争勝之也。集注餘論《論語集注補正述疏》:洪範云:『無偏無黨,王道蕩蕩。』晉語云:『仁人不黨。』僖九年左傳云:『亡人無黨,有黨必有讐。』故曰君子不黨,蓋從古如斯也。後漢書黨錮傳序云:『初,桓帝為蠡吾侯,受學於甘陵周福,及即帝位,擢福為尚書。時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當朝,鄉人為之謠曰:「天下規矩房伯武,因師獲印周仲進。」二家賓客互相譏揣,遂各樹朋徒,漸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黨人之議,自此始矣。』蓋其後宦官乃誣范滂諸君子為黨而皆禁錮焉。通鑑云:『唐穆宗長慶元年,翰林學士李德裕,吉甫之子也,以中書舍人李宗閔嘗對策譏切其父,恨之。』通鑑又敘德裕以禮部貢舉不公,所取進士以關節得之,因上問而言也,宗閔因之貶焉。及第者蘇巢,宗閔之壻也。通鑑提其要云:『自是德裕、宗閔各分朋黨,更相傾軋,垂四十年。』蓋如牛僧孺入相而德裕之怨深矣。唐文宗每歎曰:『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其禍何如也!續通鑑云:『宋哲宗元祐元年,程頤在經筵,多用古禮。蘇軾謂其不近人情,深疾之,每加玩侮。方司馬光之卒也,明堂降赦,臣僚稱賀訖,兩省官欲往奠光。頤不可曰: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坐客有難之者曰:不言歌,則不哭。軾曰:此乃枉死市,叔孫通所制禮也。衆皆大笑,遂成嫌隙。』此史言其端甚微爾。其後朱光庭言蘇軾策問為訕謗,而呂陶力辨之,史稱議者以光庭因軾與其師程頤有隙而發,而陶與軾皆蜀人,遂起洛蜀二黨之說,頤,洛人也。史傷之云:『是時熙豐用事之臣退休散地,怨入骨髓,陰伺間隙,而諸臣不悟,各為黨比,以相訾議。』蓋傷之也。明史云『顧憲成遷文選郎中,廷推忤帝意,削籍歸,時在萬曆二十一年後矣。憲成,無錫人也。史敘之云:『憲成既廢,名益高,邑故有東林書院,宋楊時講道處也。憲成偕同志高攀龍輩講學其中,當是時士大夫抱道忤時者,率退處林野,聞風響附,學舍至不能容。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風者多遙相應和,由是東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既而淮撫李三才被論,憲成貽書葉向高、孫丕揚為延譽,禦史吳亮刻之邸鈔中,攻三才者大譁,而其時於玉立、黃正賓輩附麗其間,頗有輕浮好事若徐兆魁之徒,遂以東林為口實。兆魁騰疏攻憲成,恣意誣詆,嗣後攻者不絕。比憲成歿,攻者猶未止,借魏忠賢毒燄一網盡去之,殺戮禁錮,善類為一空。崇禎立,始漸收用,而朋黨勢已成,小人卒大熾,禍中於國,迄明亡而後止。』由是言之,從古以來,中國之患,昔人之戒,凡曰黨者,皆非光大,而其羣之渙也,非所以言吉也,況其言元吉也,而他求者乃稱黨為美,而自歸之乎?則欲其舉之爾。晉語曰:『舉以其私,黨也。舉而不能,黨孰大焉?其何美乎?』按:是書喜以史解經,非詁經之體,故詞煩而寡要。獨此節說漢唐宋明四代以黨亡國之史,頗為詳盡,足資鑑戒,故備錄之。論語集釋卷三十五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